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经济势指由人们的专业化水平、交易效率、财富水平共同决定的其自身的经济特征,外在的表现是人们居住位置的不同。随着分工的演进和交易效率的提高,城市逐步形成并发展,在此过程中,人们不同的经济势也不断演进。在现实生活中,城市的地理环境、政府的城市发展政策、多个中心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因素也会对经济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居民收入差距等方面。收入差距扩大直接影响到我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既有与特定改革阶段相应的合理性因素,也有各种市场机制不完善所带来的不公平因素。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主要任务是推进各项制度改革,以完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不仅在城乡居民之间、在城镇居民内部、农村居民之间、不同区域居民之间、不同行业职工之间都表现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既是经济效率提高的必然结果,但更多的是经济改革和体制变迁对社会经济生活所产生的一系列无序化影响造成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社会经济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对收入差距中不合理的方面,有必要采取措施,予以改正。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地区差异产生的政策原因,即城市倾向的国家财政教育投资政策和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而引致城乡教育投资差异和地区之间的教育投资差异。由于这些差异形成了我国人力资本存量的城乡差距,东中西差距,农村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而农村人口非农化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差距,使得农业人力资本存量在所有的职业中最低。文章根据这些差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两部门C—D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估算1996-2007年间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区域之间以及同一区域不同地区之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影响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因素的深入分析表明,区域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层次、投入水平是影响我国现阶段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差异的核心性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河南省与粤鲁苏浙四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发现,河南省与四省还有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自主创新能力、环境营造、对外开放和政府作用等方面。河南省应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科教兴豫、营造发展环境、深化财政金融改革、优化整合区域资源和实施政府工程等方面努力,形成运行高效的经济体系,实现从潜在的比较优势到现实的竞争优势的跃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一个主权国家或经济集团在经济发展战略上越来越重视其经济发展的内外安全, 并采取相应措施巩固内部的经济安全——作为一个国家或集团发展经济的现实基础, 它直接影响国家的综合发展水平。而外部经济安全则保障内部经济安全措施的顺利实施, 尤其表现在海外资源供给、跨国公司的发展等国外市场的开拓及随之而来的国家或集团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合作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数字经济纵深推进可为城市绿色发展提供重要动力,并为实现城市间绿色协调发展带来新机遇。将数字经济作为重点考察因素嵌入城市绿色发展的空间收敛模型,以中国277个地级市2012-2020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间绿色发展差距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考虑空间效应与城市异质性因素后,中国城市绿色发展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即城市间绿色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并收敛至同一稳态均衡水平。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空间收敛,其不仅发挥了缩小城市间绿色发展差距的正向功能,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缩小地理邻近城市的绿色发展差距。数字经济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提高城市绿色发展速度,从而缩小城市间绿色发展差距,而绿色技术效率并非数字经济缩小城市间绿色发展差距的重要机制。城市绿色发展的空间收敛速度表现为中西部地区快于东部地区,并且数字经济对缩小城市间绿色发展差距的促进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江苏居民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城市和农村内部差距、地区差距等方面。近年来,江苏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产业结构调整的缓慢,以及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等因素造成了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因此,江苏应该加速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劳动力市场,推进劳动力自由流动;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者工资报酬,从而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报告确定的科学发展观.为我国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竞合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与以往过度追求经济总量和增长率不同的是.强调城市内在综合素质的现代化程度和对周边地域影响力的城市能级水平提升成为共识.而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新背景下.城市的这种能级水平主要表现在对外经济的连通性、协同性和要素整合能力上。  相似文献   

11.
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得到了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该文对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出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认为政府应积极推动制度创新,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大农村教育和农民工培训投入,建立和推行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此来缩小新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城乡一体化一直是我国处理城乡关系进程的主线。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依次经历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三个阶段。目前,城乡一体化正处在第四个阶段即城乡共同富裕阶段,该阶段主要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为抓手,着力解决城乡收入依然差距大、城乡保障待遇差距明显、城乡营商环境不统一以及城乡公平、正义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面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经济法对城乡市场进行适度干预,统筹城乡资源,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为城乡共同富裕阶段提供法治保障和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农村相关配套政策改革滞后 ,导致地区差异越来越大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 ,不同地区的农村在家庭养老的方式选择上也呈现明显的差异。依据农村养老主体的不同 ,可以把农村养老分为福利养老、家庭养老、综合养老与自主养老。这些不同的养老方式的选择是多种机制与利益作用的结果 ,文章从博弈论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 ,分析多种养老方式选择的原因以及背后的理性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制度质量在城镇化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积极效用,为推进区域经济增长、城镇化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市、区)201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探究城镇化发展、制度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内在互动机理。研究发现,制度质量、城镇化发展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在城镇化发展程度较好、制度质量较高的地区,区域经济增长相对较快。研究结论可为政府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镇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制定经济政策、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招商引资提供支持,为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收集湖北省各市州1994—2004年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分析近10年湖北省区域差异总体水平变化特征和经济差异变化空间特征。同时建立评价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方法,分析湖北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状况。得出湖北省中东部与西北、西南经济差异明显的结论。最后探讨区域经济差异与总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区域差异警戒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成都经济区协同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都以统筹城乡为龙头的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举措,抓住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为消除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障碍的成功尝试。其成功经验对于成都经济区其他7个城市乃至全国都有很强的借鉴和推广意义。成都经济区建设能否得到实质性的推进,能否取得较全国其他经济区更有特色的全面和深入发展,关键在于成都经济区"1+7"模式中统筹城乡改革能否实现协同发展,从而为经济区的全面合作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本文对如何实现成都经济区统筹城乡改革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成都经济区统筹城乡改革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政策协同和制度协同的思路,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实施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居民税负地区性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主要关注农村居民税费负担过重的问题,而税负地区性不平等的问题被忽视。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带之间、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农村居民税负的差距呈缩小趋势,而经济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内部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带间及经济带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日益扩大。文章的结论为农村税制改革提供了客观的数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展迅速,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现象却日益严重,在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研究城市化、经济增长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选取2000—2018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程度缩小,而经济增长则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且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交互作用对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显著。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合理调配资源,提高城市经济水平,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安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基于泰尔指数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逐年增长,而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如果不能均等地在各地区之间分配,则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本文运用相对指数和绝对指数测算了安徽的区域经济差异,并运用具有可分解性质的泰尔指数对安徽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解分析,认为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处在增速不断的扩大的增长过程中,且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各个区域内部差异构成.因此建议政府采取措施降低经济差异的增长速度,并以降低组内经济差异为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向核心城市极化的趋势,在全国形成了三大经济核心,而各省级区域也围绕着“首位城市”极化。经济极化在中西部民族省区,体现得更明显。但中西部民族省区因为远离国家经济核心,无法有效分享国家经济核心发展红利,而在本区域经济极化的过程中,人口、资源、财富向核心城市集聚的步伐不一,导致本来就比较大的民族间发展差距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为此,各地应在顺应经济极化趋势的情况下,改变发展思路,加大引导少数民族劳动者向核心城市转移,探寻跨区域土地、人口、财政等协同分配,避免核心城市在虹吸周边地区资源、财富的同时,却排斥周边人口,以人均的发展均衡代替片面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