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全流通"的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的反收购措施已成为我国广大上市公司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其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当属公司章程中的反收购条款.反收购条款在西方经历了长期实践,在反收购活动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我国反收购实践中可应用的反收购条款主要有绝对多数条款、分期分级董事会条款以及董事资格限制条款,但我国相关立法对反收购条款尚未有明确规定.论题对以上反收购条款的适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在实践中更好地适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将面对全流通的新环境。在上市公司壳资源仍很稀缺,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使许多公司的市值被严重低估的背景下,敌意收购发生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并且实践中已经发生了诸多反收购的实例,但我国反收购的法律制度却不尽完善,缺乏有效地监管,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反收购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风险承担水平代表了企业业绩的增长潜力,更高的风险承担水平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样本数据,通过构建和估计了一个面板计量模型,对2003-2012年期间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特征和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着重考察了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以及董事会领导结构等董事会治理结构特征,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不同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持股比例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董事会规模对企业的风险承担具有显著负效应;董事会的领导结构与企业风险承担关系并不显著。实证结果意味着独立董事比例越高或者董事会持股比例越高,均会显著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董事会规模越大,反而会进一步降低企业的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收购作为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受到各国法律和政策的肯定与鼓励。收购市场的活跃引发目标公司反收购的激烈。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律规制方面的立法相对粗略,理论研究也不够系统和深入,因此,本文希望通过论述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律规制的重大意义,明确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律规制的重点,从而提出适合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反收购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公司规模、负债代理成本、收益风险、董事会治理、权力自利与股权性质对我国上市公司CEO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上述六个特征均能对业绩敏感性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财务杠杆和收益风险与业绩敏感性负相关,符合经典代理理论的预测,说明我国薪酬契约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反收购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反收购是与上市公司收购相对应的一种防御行为。通过反收购措施可以帮助被收购公司(目标公司)抵御乃至挫败收购人的收购行为,特别是恶意收购行为,从而达到维护公司控制权或避免公司利益受损的目的。在公司并购已成为一种国际化趋势的今天,反收购制度能够被确立并广泛应用到法律实践中,其制度自身存在一系列的理论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标公司反收购决策权归属问题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公司兼并收购问题,我国已有立法的明文规定,但对于反收购问题,公司是否有权做出反收购决定、公司的何种机构有权做出反收购决定,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均未做出明文规定,即反收购决策权归属问题我国的立法一直有意无意地回避了。而国外的立法对此有何规定,公司法较为完善的英国和美国等国对该问题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规定,这些规定,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应该允许反收购,收购权归属应由股东会控制,而董事会应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股权特征与董事会成员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结构比较独特,而且不同公司之间的董事会成员结构差异也较大,这种差异的形成既有历史和制度背景等方面的外部因素,也有上市公司股权特征和公司规模等方面的内部因素。股权特征包含股权性质、股权结构和股东类型三个变量因素,股权特征影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管控模式,具体表现为董事委派方式和数量差异,因而导致董事会成员结构差异。不同的股权特征变量对董事会成员结构影响是不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性质和股权结构这两个变量对董事会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试论对中国上市公司反收购行为的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益于收购、反收购的政策解禁 ,中国的并购市场日益活跃。同时 ,反收购对中国监管当局与市场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提出了对中国上市公司反收购行为规制的基本原则和若干重点。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1年-2010年的年度数据,将我国上市银行分为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类,将银行风险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建立面板模型,利用Eviews 6软件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对我国上市银行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三类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均呈负相关的关系,表明高管薪酬越高,银行风险越小;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股权集中度与银行信用风险负相关,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信用风险越小;对于国有银行来说,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正相关,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银行风险越高;董事会规模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分析,也出现的相同的情况,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董事会规模与市场风险负相关,表明董事会规模越大,市场风险越小;对于国有银行来说,董事会规模与市场风险正相关,表明董事会规模越大,市场风险越大;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董事会规模与市场风险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连锁董事是指同一董事同时在两家或多家企业的董事会中任职。这一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极为普遍,然而,我国学术界对其展开的研究却极其匮乏。本文以我国转型时期经济环境为背景,以我国上市公司间的连锁董事现象为线索,通过对连锁董事的公司治理与绩效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验证和拓展了公司治理理论。  相似文献   

12.
独立董事联结有助于公司之间知识、行为、学习能力、经验的传播,因此可以提升企业的治理效果。特别是当董事联结存在于同一行业中时,这种同业兼任的现象更有可能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治理效果,让独立董事的治理作用在行业内部有更好的传递。本文利用2007—201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联结的样本,研究了不同特征的独立董事联结对企业的治理作用,结果发现,在同行业联结的背景下,独立董事同业兼任提升了公司的盈余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控制了独立董事的行业任职经验、独立董事财务等专业背景后结论仍稳健。最后,考虑到独立董事治理受限的情况,研究发现股权制衡度低和内部控制低的企业中独立董事同业兼任治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董事薪酬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公司法大多允许股东会或董事会决定董事薪酬并规定相应的决定机制。在公司董事薪酬决定过程中存在着利益冲突问题,从而削弱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导致董事对公司与股东利益的侵害。为此,有必要通过关联董事表决权回避、股东参与权保障、股权激励机制运用以及董事薪酬信息披露等制度对董事薪酬决定的利益冲突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4.
独立董事制度是英美公司法中独特的制度。为了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1999年我国亦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本文拟从中日比较研究的视角 ,对正处于初创阶段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进行简要分析 ,并就逐步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前500强2006-2009年的经验数据,以董事会规模、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董事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会议频率作为董事会治理变量,以投资机会集(IOS,investment opportunity set)作为公司成长变量,分析了董事会治理对公司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成长显著负向关联,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和董事会会议频率均与公司成长显著正向关联,董事会规模和董事持股比例则与公司成长弱相关且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7—201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的所有基础建设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中关于内部控制股权结构情况,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基础建设上市公司的股权性质、集中度、董事会结构等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基础建设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股权结构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股权高度集中在国家手中以及董事会结构不健全等。从政府、法律、公司等角度进行原因分析,对机构投资者、公司自身、国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完善我国基础建设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董事会规模应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较高的决策监督效率。国外有学者对影响董事会规模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目前我国学术界尚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讨。从公司规模、环境因素、行业性质、大股东性质、领导权结构、CEO偏好、外部压力、前期财务业绩以及董事会结构等方面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因素实证的分析显示: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公司规模、领导权结构以及独立董事比例直接有关;行业以及大股东性质不同的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有一定差异。研究还发现目前上市公司没有充分重视董事的社会资本及董事会的决策作用,尤其是独立董事的作用没有受到重视,董事会次级委员会的独立性较差,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先天性不足。  相似文献   

18.
会计信息作为市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披露的及时性对市场监管者、投资者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以我国2005年至2007沪市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1872个财务年报为样本,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的影响效应进行t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董事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董事会规模与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负相关。同时,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在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A股上市银行为样本,探索银行公司治理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董事会治理机制,特别是独立董事与执行董事的占比对金融系统稳定性具有较大影响;同时,通过提升高管薪酬激励及分散所有权集中度也有助于提升金融系统稳定性,但董事会治理机制比所有权集中度及薪酬激励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以2009—2011年在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 RLCCW 数据库、CSMAR数据库数据,研究董事会治理、媒体关注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非国有控股企业不同,在国有控股企业中,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和董事会独立性的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随之增大;在国有控股企业中,两职兼任的现象会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产生微弱的消极影响;在非国有控股企业中,存在女性董事有助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媒体关注度作为中介变量,在董事会治理水平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之间的转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