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怀疑精神作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司马迁功不可没。司马迁把“尊疑”、“传疑”、“阙疑”作为治史原则,表明了汉代史学的趋向成熟;而“善疑”则要求史家学识、求实、严谨完美的结合;疑与信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则促使了治史的深化。可以说,膜拜正统、伏首权威的封建史学由于注入了怀疑精神才放出了异彩,《史记》就是其体现  相似文献   

2.
论梁玉绳的《史记志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自然 《南都学坛》2007,27(4):36-41
梁玉绳的《史记志疑》一书主要内容包括校勘文字、考证史实、志疑释疑、驳斥谬解和评文论法等。该书据当时通行之本为说,既是为《史记》而作,更是为读《史记》者而作。该书的价值表现在恢复《史记》原貌、写评点密切相关、勇于怀疑的精神等。该书的不足有不当疑或疑而不当、校勘考证失误、评论不当等。  相似文献   

3.
自宋代疑古之风盛行 ,遂有孙武其人其事的疑问 ,至今此一问题尚未解决。根据司马迁《史记》所述 ,考之《左传》、《孙子兵法》及其他古籍中的相关史料 ,则孙武的出身、行迹和他的军事活动可略而知之  相似文献   

4.
张大可教授和郑之洪同志的《二十世纪的<史记>研究与文献价值》一文,很有价值。全文共分三部分;一、二十世纪《史记》研究概说;二、二十世纪《史记》的文献研究;三、二十世纪《史记》研究的文献价值。我们将分三次连续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张大可教授和郑之洪同志的《二十世纪的<史记>研究与文献价值》一文,很有价值。全文共分三部分:一、二十世纪《史记》研究概说;二、二十世纪《史记》的文献研究;三、二十世纪《史记》研究的文献价值。我们将分三次连续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鲁迅认为司马迁是“文豪”.“雄于文”的“高手”;《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指司马迁在写史形式上的创造与革新;“无韵之《离骚》”指《史记》在内容上的一个特点,主指内容。鲁迅认为《史记》的成因是;家学渊源、社会实践,李陵事件的促使、时代使然。还认为《史记》艺术上“爱赋”、尽小品性能、注重情感力量。鲁迅要求青年读《史记》。  相似文献   

7.
对于《史记》的点校,中华书局曾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于是才有了1959年版十卷本《史记》。但是,在翻阅《史记》过程中,仍时或发现其中的一些错误被疏漏。本文所列举的十卷本校勘疏漏,大多为龙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水泽利忠《史记龟注考证校补》、陈直《史记新证》、梁玉绳《史记志疑》等未发现。偶有被发现者,倘觉其未加考论,仍有考论的必要。现在姑且冒昧将其列举出来,以冀商讨。  相似文献   

8.
感兴家国身世成败之事,铺排朝野显隐之象;会通古今兴衰神妙之理,妙悟天人穷通之秘,这是《史记》神理叙事给人们的重要启示。《史记》以人为本叙说历史,从即物穷理的高度、客观地铺排写照,不仅仅是讲述历史,而且生动地演说着人生,使历史巨著——《史记》具有《离骚》一样的诗性韵味。  相似文献   

9.
《尔雅诂林》序朱祖延吾国辞书之业,如长江大河,汪洋浩汗,沿波讨源,《尔雅》实为滥觞。《尔雅》之为书也,类列词语,同义相训。古书读应《尔雅》,则古今异言,方俗殊语,豁然可得而解。故孔子答问,称《尔雅》足以辨言;子长作史,引经辄易以雅训。《尔雅》之为用宏...  相似文献   

10.
孙武高祖须无、曾祖无宇事迹述略──孙武世系考述之三陈秋祥陈完(《史记》称田)到齐国后的第二代是孟夷,《世本》作夷孟思;益夷生孟庄,《世本》作闽孟克。①《左传》、《史记》对陈完的第二、三代,也即孙武的六世、五世祖之事迹,均无记载。盂庄(闽盂克)生文子须...  相似文献   

11.
说“蚩尤”     
说“蚩尤”田晓岫一、蚩尤是农部落的名称蚩尤见之正史,载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纪。因其有与黄帝争战失败的经历而闻名。历代史家为之作注。首先想说清楚的问题是:蚩尤何许人也?裴马因撰《史记集解》引应劭曰:“蚩尤,古天子”;又转引《汉书音义》臣瓒引《孔子三...  相似文献   

12.
何休的《公羊解诂》是公羊学的奠基之作,却也遭到了后世学者很多的批评。主要的批评路径有三条,一为订正训诂,一为据《梁》和《左传》批评《解诂》,一为依照自造之体系批评《解诂》。这里着重分析了后两种路径,指出了其中的方法论错误,并以为批评何休之学说,应当从其体系内部入手,发掘其中的义理失误问题,并举出两例,详加辨析。  相似文献   

13.
(一)老子的生平、著作及所处的时代老子是我国春秋末年著名的哲学家。他对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老子的生卒年不可确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据马叙伦考证:“生当在定王、简王之世。孔子五十一岁见老子,为敬王十八年,盖已八九十岁。其卒年虽不可知,而庄子载秦失吊其死,则非不知所终者也。”(见马著《老子校诂》第30页)此种说法大体可信。老子曾为“周守藏室之史”(《史记·老子传》)多年。守藏室史的职务,主管图书,是史官之属。马叙伦云:“老子盖为小史,……知者。小史掌邦国之志。”(《老子校诂》第30页)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词语拾诂杨琳由于《金瓶梅》运用了大量当时的方言俗语,加上传抄过程中的鲁鱼亥豕,给后人阅读理解这部有明之百科全书造成不少障碍。虽然前修时贤做了大量的考释工作,《金瓶梅》词典也已有三四部问世,但疑词剩义亦复不少。今就前人未曾道及或释而不确不备者...  相似文献   

15.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含括了邹衍传记,明清《史记》评点家已注意到了该篇在文章学上的特点。结合《史记》全书可知,这是由于司马迁对邹衍的态度复杂,因此传述时采用了独特书法。太史公将邹衍学说细化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五德终始术、历术以及二术之宗旨。《史记》多处暗示二术关系密切,历法可以辅助判断王朝的德运归属,然而却对二者异篇论之,且文字迂曲,内含矛盾。其原因有二:第一,司马迁身为西汉太史令,熟习天官星历之家学,并曾深度参与西汉受命改制活动,故而评判邹衍学说有其独特视角;第二,这是《史记》辨章诸子学术所惯用书例,承续了其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指》的论学旨趣。考察司马迁论著邹衍的书法,得以一窥《史记》“究天人之际”的学术背景与立场。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诂林》及其《补遗》(以下简称《诂林》正补)是丁福保历时三十年对《说文解字》“积久钻研”、“有一隙之明”后,以“博采通人、信而有征”为宗旨,“集萃众说、校正异同、推究义蕴”编纂而成的、震惊中外学术界的专著,在学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治《说文》者最便利之捷径”(《诂林》评语),实具继往开来之功.本文拟着重讨论《诂林》正补的编纂体例问题,并对前人所论《诂林》的价值有点补充.  相似文献   

17.
清代嘉、道间桐城文士徐璈有两部重要的诗学著述,即《诗经广诂》与《桐旧集》,前者为其治三家《诗》的成果,后者则为桐城诗人总集,二者辅成相弼,共成其诗学思想。徐氏曾与桐城诗学家马瑞辰、光聪谐参加京师万柳堂公祭郑玄活动,然其治《诗》则以主"三家诗"而与马氏(马宗琏、马瑞辰)"毛诗学"并为桐城诗学两大宗。由于徐氏解《诗》秉承桐城学术,所以最为推重钱澄之《田间诗学》,对桐城诸家如方苞、姚范、姚鼐、叶酉的论《诗》语也多有引述。而予"三家诗"之阐发,《广诂》则以明源流、博引证、重考述为特征,并通过引史明礼与章句释义,彰显其辑考成就与经世致用思想,从而具有树立经典的诗学传统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杞县《李氏族谱》之李岩疑辨秦新林明末大顺军中是否确有李岩其人,早在清初就有过争论。1978年,顾诚《李岩质疑》一文发表,争论再起。主张确有李岩其人说者,主要有三种议论:一是杞县《李氏族谱》中之李岩即大顺军之李岩;二是砀山县李举人即李岩;三是李岩在北京...  相似文献   

19.
沙丘事件本来就是疑案。赵高就私下对胡亥说:“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史记·李斯传》)赵高、胡亥与李斯三人阴谋立胡亥为太子,矫诏杀扶苏,这确是该疑的。《史记·始皇本纪》记载说:“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又《李斯传》和《蒙恬传》载,始皇病重时,赵高和胡亥、李斯三人的活动很神秘鬼祟,由此我就怀疑除了纂立胡亥矫杀扶苏外,一定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问题。此案存于我心中数十年,遍读各书,也未见有人提出怀疑的。然而,我以为这是古史上的一件疑案。 我认为秦始皇死因不明。使我引起怀疑的有下列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20.
赵华 《东方论坛》2009,(1):58-64
《史记》中存有大量的“同文连义”语言现象。通过对其具体用例在共时的角度的分析,可发现《史记》中的“同义连文”在音节、语法、语义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在语义表达上的作用等,从而可纠正以往对“连文”和“同义连文”概念理解上的片面性,并有助于准确理解词义,使古籍文献注释获得确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