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自新中国成立前后到1951年,还珠楼主创作和出版了一批武侠小说。关于此时的写作立场,他发表了《从新写起》等表态性文字,显现出他对时代精神主动学习与积极靠拢的姿态。他此时期的作品如《力》《独手丐》等小说,通过特别的情节设置和语言表达,尝试对新时代的价值观进行较为充分的文学表现。然而,作为类型小说,他的这些作品无法摆脱固有的写作模式。当社会文化环境较为宽松时,他能够获得较大的写作空间;当环境逐步变得紧张时,他作为武侠小说代表作家,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批评和否定。从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史的角度来观察,可以看出"从新写起"的价值与意义。?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郑证因作于1941年的武侠小说《鹰爪王》,以宏大篇幅叙述单线故事,以"恩仇结"与"群英会"为纵、横结构线索,将情节叙事和文化叙事交织起来,形成了繁复与简约的良好结合,开拓了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叙事模式的新境界,对古龙、张艺谋等都有影响.这种风格,与麦尔维尔的《白鲸》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可以为当下小说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是类似武侠小说的古典小说名著,又是金庸的最爱,因此他初次创作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时,就在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方面对《水浒传》借鉴,并以此推陈出新,成就了这部现代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4.
张恨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走红的作家之一,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风靡全国,倾倒无数男女。据说,鲁迅的母亲就是张恨水的"小说迷",每逢有张恨水的新书出版,鲁迅一定要买回去给母亲看。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小说和大量的散文、诗词、游记,共近3000万字,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这样一个才子,生活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是否也如他的小说作  相似文献   

5.
平江不肖生以《江湖奇侠传》和《近代侠义英雄传》所表现的"江湖"和"近代"两大创作路向的并存,渊源于20世纪初由日本小说家押川春浪首创的具有国家-民族意识的现代"武侠"新观念,反映了现代武侠小说在追求趣味与追求品位之间难以兼顾的矛盾纠结,这种矛盾纠结,贯穿了整个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始终,并成为中国现代武侠小说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19世纪20年代,向恺然、赵焕亭二人,一南一北,开启现代武侠小说大幕,史称“南向北赵”。长期以来,对“南向北赵”的研究均显不足。进入21世纪,向恺然生平、创作线索已基本明晰,现代性研究视野介入,研究方法趋于多元化。关于赵焕亭的研究则刚刚起步。文章在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研究的整体观照下,概括“南向北赵”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利于把握武侠小说热点展开研究,为当前的武侠小说创作、研究提供借鉴。目前,平江不肖生的基础性研究逐步完善,多集中在他的多重身份、生平经历、史料研究、现代性内涵的突破、对“江湖世界”的构建以及“南向北赵”在中国现代武侠史上的地位与贡献等热点议题。平江不肖生的代表作《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留东外史》研究较为丰富,但总体上略显杂乱、不成体系。就平江不肖生研究而言,可以从拓展现代性研究视野,建立武侠研究模型、转换研究视角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小说雅俗共赏,不仅仅因其小说讲述一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更在于他深深理解中国人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欣赏期待,特别是广大老百姓的欣赏水平。他的小说循着传统创作方法和叙述路径,适当加入一些新的技巧,为新旧读者所喜爱。张恨水小说创作中有很多的"红楼"模式,特别是在创作方法、人物性格的塑造和人生梦境描写等方面深受《红楼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艺术之宫》是张恨水创作中期一部较有特色的作品,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少为人提及。本文从探讨《艺术之宫》的主题出发,剖析了张恨水对特定时代的金钱、艺术及“现代”问题的深刻思考,试图发现其独特的问题视角,以期进一步发现张恨水在现代文学中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恨水小说中的北京与南京所形成的“双城记”,展现了两座古城不同的城市面貌与社会空间,勾勒了“城与人”的独特联系。通过以《两都赋》为代表的散文,张恨水发掘了北京与南京的美学与人文特征,营建了“两都”的文化空间,显示出“两都”远离都市现代性的乡土气息、艺术风格与人文气质。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张恨水的创作处境、外部环境,可将张恨水作品中的北京与南京视为一个完整的时空体。张恨水笔下北京与南京的时空体,暗含着现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转型与变迁。  相似文献   

10.
张恨水的小说创作在40年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张恨水40年代迁入重庆生活有密切的联系.重庆特殊的地理风貌、自然气候以及社会现实赋予了张恨水崭新的生命体验,导致了他思想的巨大变化,对他的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恨水的小说是对传统章回小说有选择的改良,以其代表作《啼笑因缘》为例,从题材和文体创作两个方面张恨水小说对传统章回小说都有继承与创新。从题材选择上看,《啼笑因缘》与传统章回小说中的世情小说、艳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等等不同类型的小说都有着深厚的渊源,又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发展、创新。从文体创作的层面看,《啼笑因缘》的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技法等等都对章回小说的创作技法有所继承、改良。张恨水之所以能够以辩证的姿态审视章回小说,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作者少年时代对章回小说的阅读经验所致,一是作者新闻记者的身份促使,令他对现实有着敏锐的感知,并能够在充分考虑到当时读者的接受能力的情况下,以传统蕴含时代精神的方式向读者揭示社会的扭曲与人性的美。  相似文献   

12.
"活法"这一重要的佛学思想,在金庸武侠小说创作中得到了较完美的体现,在他的整体创作思路和具体作品描绘中,处处有这样不断的自我突破和自我否定.如对武学的外部价值、内在修为以及智慧技巧等的探讨,都在不断的否定中得到了深入的突破,直接影响了他的创作轨迹,使他成为武侠小说领域空前的大家.后来的武侠小说作家虽然新人辈出,却仍然未能完成这一突破,而这是他们走向成熟必须要经历的.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朝花夕拾》、《野草》"开创了现代散文的两个创作潮流与传统,即‘闲话风’的散文与‘独语体’的散文"的说法在学术界具有深远影响。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知道,不管人们如何评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语体"散文或象征主义散文诗的源头,尽管称高长虹为"散文诗集的开先河者"与事实不符,却完全可以称他为开创者之一。通过比较《朝花夕拾》和《土仪》的写作、发表、结集出版情况可以知道,如果《朝花夕拾》开创了现代散文"闲话风"的创作潮流的说法属实,那么开创现代散文"闲话风"创作潮流的系列文章应该是高长虹的《土仪》而不是鲁迅的《朝花夕拾》。  相似文献   

14.
张恨水的散文代表作《山窗小品》自出版以来长期受到批评家的忽略,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不明显。《山窗小品》给评论家最大的难题是它以文言语体写成,有别于现代作家所惯用的白话语体。张恨水所使用的是一种浅易文言,接近白话文,能使作品在遣词造句上更有灵活性,加强写景的真实感及抒情的生动性。张恨水在《山窗小品》中塑造一种冲淡的风格,显示他如何继承传统文学,其艺术风格值得批评家予以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5.
张恨水的小说创作在40年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张恨水40年代迁入重庆生活有密切的联系。重庆特殊的地理风貌、自然气候以及社会现实赋予了张恨水崭新的生命体验,导致了他思想的巨大变化,对他的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了"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美学命题,不少学者认为这个命题是宗炳的方法论,从而得出宗炳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具有鲜明的写实倾向。通过对文本的仔细研读,结合后人对宗炳创作的评价,认为"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这个命题属于认识论范畴,只是概括了宗炳对山水画创作的认识和理解,而不是指导画家进行创作的方法论,更不能以此推断出宗炳的山水画创作具有明显的写实倾向,目前学界对这个命题的解读是一种误读,并不符合宗炳《画山水序》的原意。  相似文献   

17.
金庸在十八年间用十五部武侠小说为我们诠释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武侠嘉年华",《鹿鼎记》是金庸小说创作生涯的最后一部作品,主人公韦小宝的人物塑造可以说倾注了他的毕生心血,融入了他对"侠"的全新理解。与之前的陈家洛、郭靖、萧峰、袁承志、令狐冲、胡斐、杨过、张无忌等大侠的形象有所不同,韦小宝可谓一个另类,他凭借着一股无赖痞相混迹于江湖与皇宫,如鱼得水。韦小宝独特的处世之道使他从街头地痞到官拜"鹿鼎公",成为金庸笔下最精彩、最特立独行却也最平民化的"侠义之士"。  相似文献   

18.
诗序,是对《诗》旨和本事的阐释。汉人在前代文献基础上,围绕诗旨对诗篇本事进行了详尽阐发。《韩诗外传》以事解经,有意识地选取史事杂说阐明诗篇本事,标志"诗序"之初成。《毛诗小序》为《诗》作序,在序言中解说诗篇本事,体例完备统一,明确了"诗序"的形成。《列女传》将简短的本事记录扩充为情节丰富、对话详尽的历史故事,"诗序"臻于成熟。两汉以"诗序"形式对诗篇本事的叙述阐释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张恨水散文创作情况的全面统计及分类分析,指出其散文创作应如小说创作一样,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从广义散文与狭义散文创作等方面,总结了张恨水散文创作的成就,尤其以艺术散文《山窗小品》为代表,阐释了其冲淡闲适、注重趣味而又言之有物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0.
女性主义批评(Feminist Criticism)是当代西方文艺思潮之一,它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以女性形象、女性创作为切入点,构建女性文学传统,提倡女性主义的写作方式.然而,女性主义批评并不一定只能针对女性作家的创作.当运用女性主义的批评观点去解读现代作家张恨水的代表作品《啼笑因缘》时会发现,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形象,已经超前性地具有了女性主义批评中所谓“双性共体”的特质.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张恨水在作品中表现了对受到损害的女性的同情,并通过自己的审美价值判断开始思考中国女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