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怎样看待今日中国?一个人如何迈向成功?中国人向外国人学什么?“个人价值”应不应该提倡?文人下海会不会造成知识贬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着重大的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调整和变化后的利益关系特别是个人收入分配关系是否公平,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究竟什么是收入分配不公?在多元化的分配格局下衡量分配公平与否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究竟怎样判断和评价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当前个人收入分配不公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危害?它是怎样产生的?应该怎样消除?对此,人们议论纷纷,认识迥异,甚至认识是模糊的,尺度是混乱的,结果形成了人人都对分配的结果不满意,都认为自己在分配中吃了亏,助长了能捞就捞和盲目攀比的心理。看来个人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问题正在困扰着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对待。  相似文献   

3.
社会收入分配不公(一般指人们的劳动付出与其所得不相适应、甚至严重歪曲的一种分配现象),导致人们劳动积极性下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人所共识。近年来,我国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以其崭新的特点愈演愈烈。作为经济杠杆的税收,能否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公平的税收与社会分配不公又有怎样的关系?本文拟就此提一些我们的想法。一、现阶段社会分配不公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于抒情诗中诗人的“自我”问题,已经发表了很多值得重视的意见。不过我总是认为,如果只是抽象地讨论诗究竟应当表现的是“大我”还是“小我”这样的问题,恐怕一时是不容易得出一个公认的标准结论来的。因为每一个诗人都在走着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生活道路和艺术道路,任何人也无法规范出一种亘古不变的诗歌创作模式。与其进行马拉松式的争论,不如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来加以研究,从中探讨诗人的“自我”是怎样体现在他的创作中的?怎样地影响着和决定着他创作的基调的?它是一种凝固不变的存在吗?作这样的研究和分析,就可以把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使  相似文献   

5.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客观事实,而形成这种失衡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收入差距。收入差距不仅使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出现差别、办学条件存在差异、教师工资水平不同,而且决定着家庭教育消费行为,制约着人们的教育期望和需求,影响着人们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这就需要从缩小区域的、城乡的和居民的收入差距着手,解决基础教育投入不公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投资哪行,都不如职业投资来得实惠。好的职业就像不动产投资,只会增值、很少贬值。究竟从事什么职业才能不被年龄淘汰,越干钱越多呢?  相似文献   

7.
本质这个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列宁认为,本质和规律是同一类概念,是同等程度的概念,都是在现象中起决定作用的东西,都是人认识事物所得到的同一认识。所以,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一书中首先从认识论方面提出“本质”这个范畴,因为,他认为每一个事物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方面,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认识事物,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人们怎样才算认识了这个“存在”呢?亚里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分配领域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后,提出要克服平均主义,拉开分配收入的档次.可是,档次拉开多大为合适呢?由于人们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档次拉得往往不是大,就是小,在现实生活中也就出现了收入差距过份悬殊和平均主义并存的现象.所以,找到拉开档次的客观依据,解决档次的适度,是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事情.多大的档次才算适度?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收入主要靠劳动,劳动有差别,收入才不同.所以,收入的档次或差别,主要是由劳动的差别决定的.凡是恰当地反映人们劳动差别的收入差别或档次,就是适度的、合理的;凡是不能恰当地反映人们劳动差别的收入差别或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人的价值?怎样看待人的价值?这是一个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人们,有不同的人的价值观。今天,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观,对于充分发挥人们在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中的作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现在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操手术刀的不如操剃头刀的,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鸡蛋的。” 这句话说明了现代有些人对知识的轻视,对学习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 这句话仔细品来,和社会上的风气相吻合,在当今社会上,有的工厂确实不注意重视知识,认为只要能挣到钱吃得饱就万事大吉了。 现在在自由市场及各个热闹区做生意的个体摊多如牛毛,而其中就有十几岁的孩子,他们正值青春年华,正是学习的好时光,怎么会做起生意呢?原因就是他们认为知识无用,钱财就是宝贝疙瘩,真令人痛心。  相似文献   

11.
人格的发展怎样从“有限走向无限”?怎样达到个体与“类”的整合?这是人格研究至今仍感困惑的根本问题。文章认为,“价值时空”作为人所特有的主体存在方式,具有“自为性”、“总体性”与“发展性”的特征。由于人格是人的“类性”在个体性上的体现,因而人格的本质内含着人在实践中形成的“类性”或“类价值”的普遍性。人正是在“价值时空”中获得了这个普遍性,成为能体现“类价值”的普遍性个体,从而使人格的发展从有限走向无限,从个体走向人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的审美过程,是师生创造美,表现美并从中受到陶冶的过程。一、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审美价值何谓审美价值?是指自然界的对象和现象或者人类的劳动产品,由于具备某种属性而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教学中师生关系以教师的爱决定着师生关系的各个方面,师爱  相似文献   

13.
人权的公平性是我国人权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社会主义人权区别于资本主义人权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人权的公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怎样正确认识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这些问题是当前不少人关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简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社会上似乎出现了马克思时代所没有的新的经济现象,这就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劳动价值论的关注。应该如何看待科学技术、自然资源及各种非劳动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服务型劳动是否创造价值?如何看待这些因素在价值分配中的应得问题?围绕以上问题学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特别是与价值创造主体分析密切相关的价值分配问题,成为人们研究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15.
刘秀论     
应该怎样评价刘秀?人们对他总是贬多褒少,无论在人中学教科书中,或者各种报刊上,一提到刘秀,人们就说他是大地主、大豪强、大粮商。说他在秦末农民革命的浪潮中混进了起义队伍,靠着耍阴谋,搞分裂,窃取了农民战争的胜利成果。并说东汉政权一开始就代表着豪强大族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在“五·四”新文学或者抒个性或者为人生的基本倾向后面,一种认识与价值的内在冲突制约了那一代知识人的心路历程。人们因而追问,当中国传统文明开始解体的时候,为什么会伴随着如此巨大的灵魂分裂?当  相似文献   

1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论高官巨卿还是庶民百姓,谁都有人不如吾的长处,同时也不免存在着吾不如人的短处。人不如吾的长处姑且不谈,对于吾不如人的短处至少就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作法。一种是对之遮遮掩掩,  相似文献   

18.
记忆的好坏是和人人有关的问题。因为人们的一切括动,从简单的认识过程到复杂的学习和劳动,都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在学习上,没有对单字的记忆,就不可能进行阅读;没有对旧教材的记忆,就不能对新教材加以理解;没有对于系统知识的记忆,当然就更谈不上用以指导实践活动了。因此,每个人都非常关心自己记忆的好坏,希望自己的记忆力能够得到高度发展。那么,记忆的生理基础是什么,它究竟是怎样一种心理过程?它有哪些规律?我们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记忆效率?这都是在这篇文章里将要涉及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急剧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我国的整个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社会生活关系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社会现实向人们昭示出: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道德建设之间是否存在“二律背反”现象?在世界上,也确有相当多的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都面临着社会道德水准下降的问题,中国将怎样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哲学上关于人的价值观是法律调整人际间关系的基础。如何看待和评价人的价值,这种价值观支配着人们如何去维护人的价值、尊严和基本权利,对侵害人的价值的行为怎样追究法律责任。我国法律在关涉人的价值的问题上存在严重问题:缺乏"法的首要功能是维护人的价值"之观念;常常以看物的眼光看待人的价值;人的本源权益特别是由人的尊严和人格价值衍生的权益不被重视;在维护人的价值时没有统一的标准,等。因此,有必要改进作为我国法律基础的人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