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怀念老街坊     
我是一个老北京人,50年代生人,生长在宣武区牛街地区一条普通的小胡同的大杂院里.在牛街居住的普通老百姓,绝大部分是回民,我也不例外,也是回民. 我们这条胡同叫吴家桥四条(当然,还有头条、二条、三条,在这里就不说了),我们这个大杂院是5号,在这个大杂院里住着七户人家.您想,本来不大的院子住着7户人家,那热闹的情景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2.
情系四合院     
听话匣子 我住的崇文区关帝庙街八号是一座老北京四合院。分里外两个院儿。里院儿坐北朝南是三间大北房。东西两间厢房。我家就住在西厢房。里院儿住着五户人家。外院儿住着三户人家。  相似文献   

3.
于山 《社区》2011,(9):51
俗话说"油菜花黄,精神发狂",油菜花固然美丽,可是在民间,油菜花却又总带着一丝阴霾,油菜花开时候,多为精神疾病发作之季……以前:所有的邻居都不理她在浙江省衢州市区荷花街道朝晖社区的一个单元楼道里,住着13户人家,大多是退休老人,这个单元有5层楼,除了1楼店面外,每层住着4户人家,但只有5楼例外,那里住着一个特殊的女人。  相似文献   

4.
融融邻里情     
张书云 《北京纪事》2009,(11):86-87
1957年,举家来京不到两个月,全家就由位于白塔寺的暂居处搬到新街口豁口外一处新建的职工宿舍。我家的房子是个拥有24户人家的大杂院。  相似文献   

5.
老舍说:“我自己是寒苦出身,所以对苦心有很深的同情”(《老舍选集·自序》)。又说“我能描写大杂院,因为我住过大杂院”(《我怎样学习语言》)。大杂院是北京的贫民窟,寒苦出身的老舍常在他的作品中,通过对大杂院的描写,来反映“苦人”——城市下层劳动者的命运。抒发自己对社会的观感。《柳家大院》便是典型的篇什。熟悉生活并不意味着认识了生活,老舍认为一个作家“最要紧的”。是要“在平凡的事情中看出意义”(《事实的运用》)。《柳家大院》写的是王家小媳妇的惨死,但作品的深刻  相似文献   

6.
自私的黑狗     
森林里住着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养了两只狗:一只黑狗和一只黄狗。  相似文献   

7.
抓贼     
凤凰 《社区》2008,(1):52-53
小区里住着几十户人家,有些人家的房子空着,就出租给来城里打工的民工住。李四就是一个打工的民工,他也租了一间房子来住。虽然住在底楼,但是他早出晚归,小区里的人很少见到他,都不知道他到底是干什么的。  相似文献   

8.
断想几则     
其一故事说的是古时候,大约在愚公移山后不久,在太行山脚下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汪,另一户姓谭。凑巧两户人家里都缺水吃,于是两家人聚在一起一合计,决定分路挖井取水。汪公挖南角,谭公挖  相似文献   

9.
陈英才 《社区》2005,(19):58-59
“我还是怀念大杂院的生活,因为我是在大杂院里长大的。”老妈对我说。从北京珠市口东大街搬到南三环外的石榴园已经整整3年了,按说也该习惯了,但对于一个66岁的老人来说,挥之不去的情感始终占据着母亲的习惯,终生都不会改变她对过去时光的眷恋。我也曾在大杂院中生活过很多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崇文门外紧挨护城河的下东河沿(后改名为西河沿)。内外两个四方的大院子,大人们称里院、外院,东西南北房都有,里院的东北角有一个小院落,大人们叫它“小跨院”,西南角是茅房,是全院20多户百十口人排泄之处。外院的南房有3间,我家在西边。大杂院里,一…  相似文献   

10.
刘元山 《社区》2011,(20):46
我居住的这个单元里,一层楼住着两户人家。一户是一对年龄约六十多岁的夫妻,一户是一对年轻的夫妻。老夫妻只有两个女儿,都早已出嫁;年轻的夫妻则是新婚不久的小两口。那对老夫  相似文献   

11.
老楼里住着两户人家。一户是一对年龄60多岁的夫妻,一户是一对年轻新婚不久的夫妻。老夫妻有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平日里,老婆婆常常唠唠叨叨,对老伴是百般不满意,老爷子又偏不服气,所以老两口一天到晚唇枪舌剑,直至摔锅打碗,气得上气不接下气。每当此时年轻的夫妻就上前去劝,可  相似文献   

12.
刘元山 《社区》2011,(30):46-46
我居住的这个单元里,一层楼住着两户人家。一户是一对年龄约六十多岁的夫妻,一户是—对年轻的夫妻。老夫妻只有两个女儿,都早已出嫁;年轻的夫妻则是新婚不久的小两口。  相似文献   

13.
“世界之窗”软件园位于南京城西北角、鼓楼区定淮门大街的一个大院内。二十几年前,这个大院曾经是一家生产红火的国有企业:十几年前.凶为企业倒闭.工厂大院成了荒废的大杂院:2003年.这里挂牌为“世界之窗”软件园。经过几年的转型发展.这个园区已成为鼓楼区经济转型示范区、南京市重要的自主创新核心区、全国软件开发领先区之。  相似文献   

14.
在三环路外一个破旧的大杂院里,住着一群外来人,他们有卖水果的,有收废品的,有专门给外来汽车带路的,还有几个行踪颇为诡秘、看样子没有什么工作但并不太愁吃愁穿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但具体到每个地方,都为数不多,所以不能笼统地称为浙江村、河南村,所以有人叫这里是“城中  相似文献   

15.
《北方人》2006,(10)
北京小汤山附近住着一户奇怪的人家:一个女人养着几百只狗和上百只猫。许多狗从来不被铁链拴着,任由它们在院子里撤欢儿。据称,有小偷半夜曾想翻墙行窃,被突如其来、此起彼伏的狂吠声吓跑了。渐渐地,住在附近的农户习惯了这户新邻居。每周,他们都能看见成群结队的学生打着旗帜来这里参观;每个月,他们总能看见有人带着狗和猫走进这个院子,而出去时两手空空;更让他们好奇的是,时不时还有一些“老外”开着车驶进那扇紫红色的大门。  相似文献   

16.
魏燕 《北京纪事》2016,(1):97-100
我的姥爷是满族人,镶黄旗,生于清光绪年间,其祖上随满族八旗兵进入北京.到姥爷这一辈,已经是第六代了,可以说是地道的八旗子弟.从我记事时起,姥爷住在北京市东城区西子胡同19号,这是一个老北京典型的两进四合院.姥爷住在后院,院子不大,有东西两个小跨院,住着9户人家.最让我难忘的是院中间的一棵大柳树,每当春季来临,柳树便发出嫩绿的柳芽,向人们传递着大地回春的信息.我喜欢柳树,更喜欢柳树下姥爷的小茶桌.  相似文献   

17.
娱乐广场     
《山西老年》2008,(10):26-27
故事斋察疑巧破抢劫案明朝国都北京。一伙盗贼夜里抢劫一大户人家时,竟丢了一本册子。天亮,被盗家人拾起一看,上面尽是些富家子弟的名字。册子上写着,某月某日在某地和某某人聚会饮酒、赌博、或逛窑子等等。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刻     
对诗 从前,有一栋房子里住着两户人家,一个住在楼下,一个住在楼上。有一天,楼下的在阳台上抽烟,熏得楼上的透不过气来。楼上的骂了楼下一句,楼下的没脸没皮地笑着说:“日照香炉生紫烟。”楼上的很生气。便拿了一盆洗脚水向下泼去,说:“遥看瀑布挂前川!”  相似文献   

19.
刘红旗 《社区》2012,(15):51-51
我是在四合院里长大的。四合院里住着8户人家,大家关系都非常好,只要谁家有个急事、难事,都帮忙照应。妈妈常说,邻居好,赛金宝。我在这种融洽温暖的环境中长大,养成了大大咧咧的性格。  相似文献   

20.
郝一星 《社区》2005,(4):58-59
我住的北京西城区西廊下21号原来是一个机关宿舍大院,虽彼此相熟,但人们不大喜欢把别人问个底儿掉。20世纪60年代初,一批干部奉调离京,有的到东北局,有的到华东局,也有的到中南局,这些平时很不起眼的人,到了那边方显出身价来。有的当上了省委书记,最低的也是厅局长,我这才知道区区西廊下21号原来也是藏龙卧虎之地。龙虎既出,此地风水渐变,此后又陆陆续续来了几户新的主人,留下的和新来的似乎都是些官场的失意者。楼下住着一位老太太,姓彭,人们称她彭大姐,孩子们私下猜测她就是写《我的一家》的革命妈妈陶承,其实不是,但也是一位资格很老的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