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构建了多层次、多指标的省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自然资源、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四个子系统,并在建立初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约简,选取7个包含指标大部分信息的主成分,计算主成分得分以代表原始数据进行SVM建模,利用便于处理小样本分类和泛化性强的支持向量机方法,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我国省域循环经济评价模型,给出了各地循环经济的发展评价得分,并基于熵值法计算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综合指数。  相似文献   

2.
科学评价价值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评价是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近代科学与哲学正式分离后提出的问题。在科学哲学发展的历史上,关于科学评价问题形成了两大历史传统,即事实评价传统和价值评价传统。价值评价是科学评价的最终目的和指向。本文尝试对价值评价的部分基本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构建。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平衡发展子系统与充分发展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有序-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9年中国省域平衡充分发展情况进行统计测度。研究发现:中国省域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状况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的有序度均值分别上升0.122与0.1;两个子系统综合协调、高度耦合,使得平衡充分发展指数由0.650上升至0.732,共同推动经济社会走向平衡充分发展;核密度分布曲线显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省域不断减少;空间演化显示平衡充分发展存在以长三角为核心向外围扩散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系统整理,构建了由虚拟资本来源、虚拟资产波动性以及虚拟市场活跃程度组成的虚拟经济运行景气指标体系;在比较各种综合评价方法适应性基础上,选用合适的综合评价方法,编制了虚拟经济运行景气指数;搜集2002—2012年反映全国虚拟经济运行景气状况的相关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各影响因素指标的得分权重;最终加权得到虚拟经济运行综合景气指数,并对该景气指数进行相关统计分析,为我国虚拟经济运行景气状况监测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省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理论和方法基础上,构建了省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用因子分析法对所采集的全国31个省市区横截面数据进行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实证分析,并针对因子得分及排名综合考察了各省区金融生态环境水平在全国所处的位置,进一步提出了改善和优化落后省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民阅读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构建全民阅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为衡量全民阅读活动的实效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与工具。梳理有关全民阅读体系评价指标的现有文献,形成全民阅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础;理清社会治理与全民阅读的关系,构建社会治理视阈下全民阅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 计算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评估成都市全民阅读开展状况, 并根据验证结果分析社会治理视阈下全民阅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最终构建了由 3 个维度指标、19 个一级指标、 45 个二级指标共同构成的社会治理视阈下全民阅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现行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诸多缺陷。从有利于总结、评价和考核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角度出发 ,应在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可比性与灵活性、公开性与保密性、全面性与重要性、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 ,重新构建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包括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成长能力指标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相关分析和累计信息贡献率法,对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二次筛选,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计算经济和环境系统历年单一评价值;采用支持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动态综合评价值;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30个省域2008-2017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评级,为各省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实验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所培养人才的状况,评选优秀实验课程能对其他实验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而优秀实验课程评审指标设立的合理性,则成为正确评价优秀实验课程的关键。文章以广州大学为例,依据优秀实验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讨论了所构建的评审指标体系和评价等级标准,旨在为高校优秀实验课程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鉴于传统投资效益评价方法的局限,运用一种多指标输入/输出复杂系统的相对有效性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站在省域的角度对全国31个省市区投资选取7个评价指标分4个阶段进行了相对有效性和规模收益状况的评价,评价结果分为8个经济区域列示;在此基础上,归纳了4个阶段我国省域投资效果的特征;并结合我国省域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了树立省域投资可持续发展观、加强省域投资管理等建议,以提高我国省域投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2006—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环境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和政策环境对其科技创新能力均有显著但程度不同的正向影响。其中,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强,政策环境与人才环境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弱。认为应通过优化市场环境,增大经费投入,发挥政府调控服务作用,加强人才体系建设来提升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构建科学的大学ESP教育体系,是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所在。对大学ESP教学做了基本的需求分析,并对ESP教学大纲的设计及制订方法做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企稳回升,然而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是最终战胜危机和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后危机时代,我国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采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新办法。同时,将保增长、扩内需与调结构有效结合起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把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放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体系的完善这一历史条件中加以考察,提出了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高校科技产业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问题及可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陕西科技力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科技力量目前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脱节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创新推动机制的改革滞后,以及科研人员的大量流失,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需求机制、优化和更新高等院校的专业结构、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完善科技成果评估体系以及强化政府的决策作用等途径,实现陕西科技力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种植结构由过去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经-饲三元结构;养殖结构由食粮型为主调整为食草型为主;二者与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两大产业链,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经营。这种调整必然要求草业走向产业化经营,以适应草食动物规模化发展的需要。这也为草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机遇。草业产业化,主要是指苜蓿产业化。因为苜蓿和其它牧草相比有其独有的特性,这决定了它是草业产业化建设中首选的牧草品种。苜蓿产业化不应单以苜蓿生产一条产业链来界定。应涵盖与加工业紧密结合的种植、养殖两条产业链下三种企业组织模式,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为因果、形成整体。这样才能真正把苜蓿产业化形成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促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安全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健康、安全、环保和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安全经济系统构建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主题。笔者分析了城市安全经济系统结构,以及城市安全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机制和城市经济系统的安全度,为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城市重大危险源,创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和控制网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观点,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归宿点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深入研究分析科学发展观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观念、新目标、新要求,科学发展观就是一种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理论,而其中所蕴涵的"一核心四维度(价值核心、内容维、空间维、时间维、方法维)"系统结构,就体现了经济社会学理论中系统观、时空观、进程观的有机统一,对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理论进行了重大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同时,宏观调控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如果仅仅从法律制度和政策的角度看,我国现行宏观调控制度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应以科学发展的思维去构建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发展指数的编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亟须建立一套科学的测量指标体系与统计指数,度量和评价中国各地区的发展状况和态势。利用指数功效函数的改进模型编制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指数”(2006)对我国2004年和2005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中国发展指数进行了测算和排序,并对我国省级行政区进行了聚类分析,发现了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区域结构性特点。中国发展指数测量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科学评价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其地区差异,制定地区发展的宏观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