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梦龙是苏州派剧作家的同乡前辈,曾为李玉、毕魏改订传奇,并对两位青年才俊不吝奖掖与提携,还和张大复讨论曲谱与剧作。冯梦龙的文学创作与戏曲主张对苏州派剧作家产生了明显影响。苏州派剧作家受冯梦龙的启发,用苏州的历史、传说和时事编剧,直接从冯氏的"三言"中取材。冯梦龙严守曲律的戏曲创作主张和文学教化观也为苏州派剧作家普遍接受。可以说,冯梦龙是苏州派剧作家的戏曲导师,苏州派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在江南剧坛上出现了一个卓越的现实主义戏剧家李玉,并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以李玉为中心,包括苏州地区诸作家的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苏州派。李玉,字玄玉,号苏门啸侣,又号一笠菴主人。江苏吴县(苏州)人,崇祯间举人,生平不详。吴伟业在李玉所编的《北词广正谱序》里说:“李子玄玉,好  相似文献   

3.
"骚雅词派"是宋代词坛除婉约和豪放等词派以外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往的研究对此很少注意.本文在诠释其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创作实际,着重论述了它的先导期、高峰期和余波期等不同发展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大的作家都有自己特别擅长的创作风格,辛弃疾作为名流大家,他的长短句又表现出何种风格特征呢?这便是本文予以讨论的问题《文心雕龙》说:"才有腐俊,气有刚柔。o若此观之,稼轩的词风则主要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阳刚之气,二是阴柔之美。先说阳刚之气。法国著名的评论家布封有句名言:"风格即人。一别林斯基也同样指出:风格是"在思想和形式密切融汇中按下自己的个性和精神独特性的印记"。既然风格是贯穿于一个作家全部作品中鲜明的个性特征,那么我们不妨在此先来探讨一下稼轩的个性特征,这对全面了解他的词风是颇具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苏州派的杰出代表李玉和他的代表作《清忠谱》,说明李玉在我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和成就,反映苏州派在我国戏剧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7,(5):52-57
中国当代小小说创作从20世纪80年代发轫至今,已经进入成熟繁盛时期,小小说题材内容与时俱进,小小说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进入活跃阶段,小小说创作产生新的流派形式,形成具有现代派或后现代派艺术特征的新的小说形态。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蔡楠、谢志强、滕刚等。尤其是蔡楠"车祸系列"小小说作品佷有代表性,蔡楠现代派/后现代派小小说作品具有主题不确定性、结构立体化的特征,他擅长运用符号、抽象、象征、荒诞等现代或后现代创作技巧,这些特征和技巧极大地提升了他作品的意蕴,使他成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风格独具的实力派作家之一。他在小小说有限的篇幅之内,以其深刻的意蕴、深邃的思想、开拓性的探索,摆脱了小小说"小"的局限,他的小小说创作,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7.
赵树理和他的战友马烽、西戎、胡正、孙谦、束为等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形成的“山药蛋派”无论是从作家的成就、作品的价值、读者的众多、影响的巨大而言,都是不容忽视的。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象“山药蛋派”这样,有自己的领袖人物,有明确的创作主张,有风格相近的一大批作品,具有一个文学流派的较完备的特征,几经浮沉,却又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先生<管锥编>中关于诗乐关系的论述在具体阐述诗乐关系、对诗乐关系进行总结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对于文学创作本身的思考.诗乐关系,与作家的作品风格及其各类作品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其实是相类似的.一个作家所创作的作品总是会有一个总体的风格,即钱钟书先生在诗乐关系中所阐述的乐.作家的风格总是会伴随他的全部作品.本文就从这个理论出发,具体阐述李商隐诗歌的总体特点及其咏史诗特点,并借此进一步验证钱钟书先生之观点.  相似文献   

9.
元人杂剧中,本色派的作品具有朴素自然、本色泼辣的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以下四方面因素元杂剧是以满足平民的需要而进行创作和演出的,具有极强的平民性;当时文人的社会地位低下,他们有机会接近下层人民,使其作品有着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表现下层人民深重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的题材内容,决定了作品具有"本色"的风格;"燕赵悲歌慷慨"的文艺传统对元初杂剧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曹禺在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创作出好的作品?对此学者们有不少的解读.有人认为他千古文章未尽才,把天才的沦落归结为"社会"、"制度"以及"政治"等等,说是时代"毁灭"了他.这只是一种带有政治情绪的简单判断.如果是那样,就难以解释当时苏联的一些作家,在那样一个情势下写出一些好的作品来;也难以解释鲁迅,包括曹禺,在旧中国腐朽反动的条件下,写出那样伟大的作品.曹禺的这个现象,不仅是曹禺一个人的现象,也是解放后许多老一辈作家面临的问题.在曹禺创作出<家>之后,就已经产生"库存枯竭"的创作危机;建国后,他又陷入更深刻的创作思想的危机;在频仍的政治运动中,他居高位,但如他说在精神上已经残废;晚年,更陷入很想写作但又写不出来的更深刻的创作生命即将衰竭之中.当他觉醒起来,但是已经无力自拔.在这创作生命的历程中,蕴蓄着极为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志贺直哉是白桦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遵循自然主义的创作风格,在他作品中多为宣扬独立思考和自由精神,倡导发扬自我个性。小说《和解》详尽描绘了主人公在经历人生历练后,在以自我尊重为前提下,努力调和心态,力争在自我至上的意识中挣脱出来,在自然中寻求自我和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2.
井伏鳟二是战后派作家,他作为立足于自然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作家,在日本文坛上独树一帜,巧妙灵活地运用戏谑、幽默、市民性等各种要素构建起别具异彩的艺术世界。《黑雨》是日本战后家喻户晓的最具代表性的"原子弹文学"的"纪念碑",被称为是井伏鳟二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最杰出的一部作品。也是井伏鳟二战后作品的最高峰,小说的文学魅力表现在含蓄冷静的写实手法,幽默讽刺中的悲哀,趣味飘逸的叙事风格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语言风格是相对于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而言的.不同的作家、不同题材的作品往往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有的文雅、有的通俗.同一作家、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也并不一定是同一语言风格,有时写的文雅.有时写的通俗.这些都是语言风格问题.但如果同一作家在同一作品中采用文雅和通俗两种互相对立的语言风格描写一种事物或情形,就不在再是单纯的语言风格问题,而是运用文雅和通俗两种互相对立的语言风格构成的一种修辞手法.并且这种修辞手法已经在文学作品中定型化和格式化了,通常被称之为"雅俗格".  相似文献   

14.
袁枚倡导的"性灵"诗说流行于清代乾嘉时期,其本人与乾嘉词坛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疏离状态。袁枚极少评词,也不擅作词,并未直接参与当时的词坛建设,其子袁通在创作取径上的转变可以佐证这一点。而"性灵"诗说对词坛的渗透则在郭麐的词论中有不少体现,郭氏对朱彝尊、厉鹗的不同评价,就与袁枚保持了一致,他以"性灵"词学观为核心,否定了词坛上强调忠孝与声律的两股势力,这二者其实构成了晚清词学在解词、作词领域的主流,这一敏锐而有前瞻性的词学观后继乏人,可说是词学史上的一个遗憾。在浙、常交替的词史背景下,"性灵"诗说在加速浙西词派分化、推动词史复古之风的兴起,以及深化晚清词论等方面对清代中后期的词学演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沈从文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作家。他的作品丰富、体式多样,而最能代表他创作艺术水准的是他的小说,特别是他成熟期的许多小说。这些小说的结尾留下了许多"空白",这些"空白"既包含着传统的美学意蕴,又体现了沈从文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关汉卿是最有成就的元杂剧作家之一.对于他在戏剧史上的地位,历代评论家说法各异.而有异的原因主要在于评价的标准不同.作家的文学地位,取决于他自身创作的成就,取决于他所创作的作品的数量和质量,这是客观的标准.对于关汉卿的戏剧地位评价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莫言是目前中国当代文坛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越南也受到了关注.近年来,莫言的许多代表性的作品都被翻译为越南语,其独特的风格不仅受到越南读者的欢迎,而且对越南青年作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于莫言小说的研究也成为越南学术界的一个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高尔基人类文学史上一代大师,他以独特的创作风格与视角给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贫苦人民生活的画卷.在他的底层画廊里女性人物更是作家关注的焦点,她们生活在贫困、压抑和恐惧中.作家通过自己犀利的笔给我们刻画了底层女性的形象,但是这些女性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她们是具有流动性.在作家的前期作品中女性形象大多是被动的,后期的作品中女性形象是主动的.  相似文献   

19.
卡夫卡在其短篇<寻常的困惑>中,把自己的创作视为"我梦幻般的内在生活的表现",他的每部作品都是对他内心生活的形象写照与诠释,是他自己的"象形文字".卡夫卡的作品带有明显的自传性,它是卡夫卡作品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现代派作家的重要标志.卡夫卡这些装载在文本中的个人生命体验又成功地与无数个人的不同认知发生碰撞与共鸣,这也正是天才的卡夫卡自传性创作能流芳百世的缘由.  相似文献   

20.
有人称苏州作家陆文夫的小说,象苏州秀气的园林,淡雅清峻,玲珑透剔。陆文夫自己也以园林比小说,说“网师园是个短篇”,“它小巧秀气,比例、尺度缩小。十分怡人。”对于陆文夫小说的读者来说,这不难体会。然而,作为一座园林,不能设想其色彩是单调的,除了其布局结构的精巧独特外,色彩的丰富和斑斓不可缺少。陆文夫的小说对于色彩艺术独到的运用,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探索陆文夫小说的色彩艺术,对了解这位艺术家的创作经验不无裨益。陆文夫还没有作过关于小说色彩艺术的理论阐述,这也许是他正埋头创作、精心构筑之故。然而,他的小说色彩感是何等浓烈!自然界和社会本身是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陆文夫是善于对社会世象进行调色的作家。尽管陆文夫作品中对色彩描写的词句那么少,有时几乎整篇作品中也找不出多少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表色字眼,但色彩感依然十分鲜明。那么,其奥秘何在?依笔者浅见,陆文夫小说色彩艺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陆文夫对小说色彩追求的是整体性艺术效果。在小说创作的艺术实践中,陆文夫深谙小说这种文体的整体性优势。曾有人说陆文夫的《小巷深处》写得很美,陆文夫却把“美”归功于苏州这个整体,他说:“如果真是比现在写得美的话,那也不能归功于我,得归功于苏州。苏州的姑娘长得美,园林美,小巷也有一种深邃而宁静的美。”(陆文夫《〈小巷深处〉的回忆》显然,其色彩艺术也最宜于在整体性中表现。美国学者利昂·塞米利安在《现代小说美学》一书中曾精到地指出:“一部小说就是一个复杂的画面系统。”他把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