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记得旧时好     
得蜜 《社区》2012,(23):17-17
汪曾祺的《泡茶馆》我百看不厌,几乎成诵。 我始终记得里面有一段写在联大附近喝茶。“茶馆的墙壁上张贴、涂抹得乱七八柑。但我却于西墙上发现了一首诗,一首真正的诗:记得旧时好,跟随爹爹去吃茶。门前磨螺壳,巷口弄泥沙。是用墨笔题写在墙上的。这使我大为惊异了。这是什么人写的呢?”  相似文献   

2.
过去北京到处都有卖茶水的茶馆,早期的是大茶馆,后来又有清茶馆、书茶馆、茶酒馆和野茶馆.过去茶馆多,可能与过去闲人多有关系.像清代的旗人,俗话"在旗的",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按月都可领到一定数量的钱粮禄米,所以闲散人员多,一天无事可干,养尊处优.另外,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除去在官署衙门应差的外,大多数人没有固定工作做,都是有活儿干,没活儿歇,因之,闲人众多.  相似文献   

3.
拥抱快乐     
北京有个"抱抱团",发起人于乐是大学女音乐教师。于乐曾在网上偶然看到一个视频短片:澳洲男子曼恩,在悉尼闹市街头发起自由拥抱活动,与陌生人互相拥抱。于乐深受感染,一个念头忽然冒出来,何不在北京组织一个"抱抱团"?很快,她就找到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年底的一天,于乐一行三人走上北京街头,每人准备一块牌子,正面写着醒目的大字"抱一抱",反面用英文写着  相似文献   

4.
董梦知 《北京纪事》2014,(9):104-104
茶酒馆是既卖茶又卖酒的茶馆,规模不大。论卖茶比不上一般茶馆,论卖酒比不上“大酒缸”。它只是在卖茶之外,在柜台上摆上两个酒坛,兼卖烧酒和黄酒而已。更有意思的是它只卖酒不卖酒菜。如果要下酒菜呢?都在门外小摊上摆着呢。你看,羊头肉、剔骨肉、熏鱼、杂碎、花生仁、炸丸子等任你挑选。这一类茶馆一看就知道是大众化的平民茶馆,主要是供人们在此喝茶聊天。三五好友聊得尽兴不想走了,这位在柜台上打上几两酒,那二位赶紧到门外买些下酒菜来,于是边吃边喝又能聊上大半天。  相似文献   

5.
正一年一度的春运又到了,这不禁让人想起了解放前的春运。民国时期,因为交通落后,外地游子的回家之路十分艰难,也常常是人在"囧"途。1920年,鲁迅从北京到绍兴走了4天1919年,在北京教育部工作的鲁迅和二弟周作人在北京八道湾买下一套"豪宅",前后两进,9个大瓦房,院子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包括房价、中介费、税费等开支,前后总共花了近4000大洋。11月底迁入新居,再回绍兴老家接母  相似文献   

6.
前些日子,嫁到韩国的妹妹邀请我到韩国游玩。我到韩国后,妹妹说:"你已经看过不少高楼大厦了,我今天带你去看‘包装马车’,感受一下韩国的小摊文化。在韩国,最为火爆的小摊就是路边的小吃,韩国人称卖小吃的摊子叫"包装马车"。所谓的"包装马车",其实跟"马"没有关系,大多由小型卡车改装而成,在货箱一侧开一个门,里面卖各色小吃,有部队锅、炒年糕、金针菇紫菜卷、冷面、寿司等。很多学生喜欢在"马车"里聚会,甚至连老年人都喜欢到上面吃几口。妹妹带我进了一个"马车",里面谈不上华丽,却挺有情调。我们点了一份传说中的部队锅,又喝了点果味烧酒,比起坐在豪华餐馆里用餐,另有一番情趣。妹妹介绍说,韩国的经济虽然很发达,但是  相似文献   

7.
喝啤酒     
啤酒,在喜欢喝酒的北京人眼里,似乎是一种饮料.也许是因为啤酒是浅棕的,爱喝酒的人常常戏称它是"猫尿". 老北京人喜欢喝的是烈性白酒,也就是通常说的烧酒.旧时,老北京人称其为"烧刀子",即一口酒下肚,像小刀刮似的火烧火燎.  相似文献   

8.
每逢年末将至,日本的各大商场便会推出一种独特的商品——“福袋儿”。所谓福袋儿,顾名思义便是装了福气的口袋。这些写着大大的“福”字的口袋总是被包扎得严严实实,至于里面究竟装了些什么样的“福气”,你只有买回一个打开来时才会见分晓。 初到日本时,曾经与朋友合买过一个福袋儿,记得里面装满了各色的小装饰品,有发卡、项链和梳子等不下十余种,与朋友分享那些小玩艺儿时的兴奋至今难忘。福袋儿里的每件商品上都标有其零售时的价签,而它们价格的总和是高于福袋儿的售价的,这便是福袋儿  相似文献   

9.
易明 《北京纪事》2018,(4):100-102
"印象"一词这几年在演艺界的一些人那用得比较多,所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除了挣银子满钵满盆,还让人顶礼膜拜得不行.词热就难以免俗,狗年正月十一,收获书名带有"印象"的两本书,而且都是关于北京的,一本《北京印象》,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编,2016年6月第一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我在中国书店以极大的折扣买下,簇新的.这本书比较有意思的是下面几点——一是阿来写的序文:还要多看看北京;二是马海方的北京民俗画插图;三是第一章:文艺青年的北京.说马氏画风下的北京人基本上是亲爱的二大爷,说文艺青年的北京不过是单向街——空间、老书虫书吧、三联韬奋书店加梨园剧场、正乙祠、宣南书馆,再加老舍茶馆、开心麻花北京剧场、德云社,以及三里屯、什刹海、星吧路酒吧街.  相似文献   

10.
<茶馆>是我国现代戏剧的典范之作,剧中人物生动形象,用词简单凝炼,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老北京的生活面貌.这里从礼貌原则和言语行为的关联性,对<茶馆>中典型人物的言语行为进行语用分析,挖掘剧中人物对话的深层含义以及社会文化意义.认为茶馆是北京城里市井百姓、地痞流氓、官僚显贵各色人等都可以进出的公共场所,是"小舞台,大社会".<茶馆>以茶馆经营者王利发作为茶馆的主线人物,其言语行为反映了会话双方之间的微妙关系,是双方地位、权势、利益的一场内在较量,牵涉到"惠"与"损"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鲁迅·"绍兴师爷"·越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年陈源技穷,以"绍兴师爷"对鲁迅作人身攻击.上世纪80年代后,多有学者论及此事,然持论与陈源相似,鲁迅研究由此呈现了一个怪圈跨越了两个世纪,关于鲁迅与绍兴师爷之话题,我们最终还是回到了陈源那里.文章认为,鲁迅与绍兴师爷有着质的不同,不能混淆.但在思维方式、文字表达,乃至某些性格表征上,又确有相似之处,其原因并非是鲁迅"继承"了绍兴师爷的传统,而是因为他们都植根于同一地域文化的土壤之中,越文化的某些"基因",决定了二者之间有某些共通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2.
家庭养老或称"居家养老",应当说,是我们民族的养老方式.拿北京来说吧,老辈儿就有"四世同堂"的传统.好几代人住在一个大四合院里,小辈儿共同照顾长辈,可谓"一方有事,八方支援"啊.四合院,门挨着门,很自然形成一条胡同.胡同有胡同自己的文化,谁不孝敬老人,在胡同里走路都抬不起头来,掐指算来,也许是好几十年前的往事了.  相似文献   

13.
亚群 《老友》2015,(2):57
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个例子。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请朋友们吃饭,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味,要是不尽兴,酒可以再来一壶,菜是坚决不再上。他给这种抠门儿饭局取了个名字,叫  相似文献   

14.
《北方人》2006,(12)
悲壮收场的人,我很崇拜,但太悲剧性了,我觉得不太适合我。我希望在最好的时候离开。”凤凰会馆位于北京海淀区海淀南路上,这是人民大学北门旁一条毫不显眼的小路,第一次来的人总是找不到地方。车顺着路开一会,这幢地处僻静的六层红楼便跃然眼前。9月15日这天是周五,会馆的大门口站着一个警卫,大院里停满了车,没有门房登记访客身份,记者直接上二楼左拐,能看到一个大屋子,里面有很多张桌子和几个独立的小房间,陈鲁豫的办公室正在其中。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08,(24)
电视屏幕上,最近时常闪现一个小方框,里面用红字写着"坚定信心,迎接挑战",这提醒着我们每个人现在正在经历一个困难时期。2008年的最后一个季度,世界经济突然滑进了泥潭,失落的情绪笼罩着原来富有的国度;而在年度之  相似文献   

16.
正说起老北京的茶馆,现代的北京人已经觉得太陌生。而老北京人却对它仍难以忘怀,它曾是京城的一道亮丽风景。从那种类繁多,星罗棋布的茶馆中,我们可以看到它蕴涵着厚重的茶文化积淀,它映照着浓浓的旧京风情。你如果有兴趣,就让我说给你听。大茶馆,顾名思义,一是规模大,房子多,最大的茶馆能同时容纳四五百人;二是气派大,是老北京茶馆中最高档的一类。一般大茶馆门前有两根立柱,上方装一横匾,成门字形,犹如一座单牌楼。横匾上书写着店家  相似文献   

17.
老舍茶馆     
座落在北京前门西大街上的老舍茶馆是以艺术家老舍及其名剧命名的茶馆,它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众多南来北往的游客,300多个座位日日嘉宾满座。 既然是茶馆,当然是名茶荟萃,精品纷呈。花茶有茶王、雪花、牡丹绣球、出水芙蓉、宫廷玉坠;绿茶有龙井、碧螺春、大白毫、绿银针、黄山茅峰;红茶有上等乌龙、铁观音、玉露高山茶、云雾高山茶;还  相似文献   

18.
刘泽让 《源流》2015,(4):18-21
一提到解放军,人们会马上想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并联想到初创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以及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其实,这一称谓是由我国南方的一支游击武装——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最早宣布并使用的。1945年1月19日,这支游击武装宣布成立"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解放军"称谓。1945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指示,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主力部队实施西征战略行动,在广西、云南  相似文献   

19.
<正>苏东坡写过一首长诗,里面有这么四句: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这四句诗写的是"打包":朋友聚餐,酒足饭饱,还剩下一些饭菜,扔了可惜,有个哥们儿拾掇拾掇装起来,带回家给小孩吃。宋朝饭局上也有人打包吗?当然有,司马光就是一个例子。司马光晚年在洛阳定居,请朋友们吃饭,酒不过三巡,菜不过五味,要是不尽兴,酒可以再来一壶,菜是坚决不再上。他给这种抠门儿  相似文献   

20.
那天周末的中午,我们几个久违的朋友吃过饭去了一个叫长青藤的茶馆。里面坐满了人,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位置,感觉很好。大家都急着要打牌,我却不想,在他们四人急急地“开战”以后,我随手拿起架子上的一本杂志翻了起来。这些杂志的内容都和茶馆的氛围相协调,语言随意,文笔轻松,所谈的东西都是很生活化的,伴着音乐,让人可以很不费劲地愉快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