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源于供给学派的经济思想,但并非是对供给学派供给管理的简单复制.推进供给侧改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供需结构失衡、发展动力转换、经济运行面临"四降一升"、改革进入攻坚期、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解决我国当下经济面临的问题,必须供需双侧并举,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7,(4):115-121
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虽均可被视为宏观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式,但两者在时效性、针对性和运用的政策手段上均具有明显差异。中国经济供给侧面临有效性不足、产能过剩、结构失调、成本较高等问题,而经济需求侧面则面临投资渠道不畅、政策效应下降、外需依赖较大、内需启动受阻等困境。实现长期经济结构转型,必须利用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改革方式,发挥二者各自优势:在供给侧充分调动企业增加有效供给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需求侧陆续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积极刺激个人消费。依靠"双侧改革"陆续消化过剩产能与库存,不断推动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使实际产出陆续回归潜在产出,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为微观理论基础,论证了供给在供需关系中的主导地位,提出"供给自动创造自身等量需求"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只有新供给才能持续创造增量的需求,并分析了新供给形成的环境、条件和要素,从而构成"培育新供给、新动能"的政策理论基础。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以"新供给经济周期"为宏观基础,从供给角度把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划分为新供给形成、供给扩张、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四个阶段,揭示了"供给创造需求能力的变化"是形成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力量,指出"供给结构老化"是当前中国经济连续下行的根本原因,从而形成"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的理论基础。新供给主义经济学从二维的生产要素理论扩展到三维的"五大财富源泉"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从供给侧划分的31种增长模式,揭示了经济增长的供给扩张原理,并提出了一些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理性主张,进而探讨了解除行政性供给约束所能获得的短期增长空间,以及放松五大要素供给抑制所能带来的长期经济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既属于经济领域,也属于文化领域。因此,在秉持国家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要求,开展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注意把握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殊性。新时代加强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呼唤准确把握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使命、新理念、新前景。针对其面临的供给侧困境、结构性矛盾、体制性掣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文化产业要素供给、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完善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是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其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导向,创新要素供给是动力引擎,优化结构布局是有效抓手,完善体制机制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是我国新闻出版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术传播的主要媒介,深化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满足消费者需求是学术期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和目的。我国学术期刊要以需求为导向,并遵从办刊规律与宗旨,从学术期刊组成结构、编辑人员专业组成等宏观方面,期刊栏目、论文类型等内容方面以及出版形式和出版模式方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6.
认为养老服务供需失衡是我国当前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从供给侧看养老服务存在供给总量不足和供给结构失衡两大问题.目前,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应包括促增长、去空置、降成本和补短板等.在此基础上,应重点推进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机制市场化、供给方式便利化、供给手段多样化、供给内容专业化、供给政策系统化等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7.
新冠疫情等重大危机事件给人民生命及健康带来了严峻挑战。医疗物资等动员资源供需严重失衡已经成为有效应对重大危机事件的难题。在分析急时、战时和平时动员资源需求的基础上,介绍超常供给学派形成的历史脉络;对比超常供给理论与西方供给学派及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提出了超常供给理论的框架,总结了超常供给理论的特征。研究认为:超常供给理论是对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主要用于解决急时、战时和市场严重失衡等危机状态下的供需矛盾问题,其核心思想是为应对危机提供稳定的资源超常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消费供给来促进消费需求的上扬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仅从需求侧探求消费需求的增长无法对现实问题给出全面解释,秉承需求侧与供给侧对接的理念才能共同拉动经济进步,从根本上推动消费需求的上涨。中国目前的消费供给面临着有效供给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高质量供给不足、高端消费供给不足、个性化消费供给不足三个方面。要提振中国消费需求,需要重视供给侧的重要作用,从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消费层次、增加个性化供给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9.
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改革问题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领域。本研究以A省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供给侧为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探索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内部招生侧、培养侧、择业侧和供需关系侧影响机制,并提出就业供给侧内部结构性改革的策略。结果发现,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内部的课程教学、毕业实习、毕业生学业成就、就业创业教育对供需关系平衡的个别因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专业招生规模对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培养过程管理、创业教育对供需关系平衡的个别因素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存在三条无效供给影响路径。深化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内部结构性改革的措施包括:平衡专业规模结构,优化专业资源供给;改革课程教学管理,强化就业力培养;深化创业课程改革,实现专业课程协同发展;变革无效供给关系,驱动有效供给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1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面对当前国内经济动力不足和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严峻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马克思经济共享思想提供了理念和思路。马克思经济共享思想主要体现在生产要素的共享、生产过程的共享及生产产品的共享3个方面。依照马克思的经济共享思想,我国当前明显存在着生产要素配置不均、产业结构失衡、产品共享不均等供给侧结构性问题,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共享的实现。为此,必须从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健全产品共享保障机制等方面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管理会计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解决中国经济现阶段存在的供需错配的问题。管理会计的供给侧改革,则是企业在适应新常态下价值管理的创新战略。管理会计的创新即以信息决策和内部控制为工具和基础,以价值增量为目的,在微观层面上为国家的供给侧改革提供实践依据,促使企业在管理层面上能够和国家改革目标一致,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探讨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补短板”的角色定位,进而运用供给侧改革的思维分析公共服务创新问题.结果表明:当前公共服务的问题主要在供给侧,具体表现为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与供给结构失衡并存,解决之策在于以人民满意为价值追求、以精准供给为行动逻辑,通过对公共服务需求的精确识别、规划的精心设计、产品的精益生产、服务的精准提供、过程的精细管理推进公共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  相似文献   

13.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多样的现实需求,医学院校职业精神教育面临着挑战。“供给侧改革”思维,坚持问题导向,旨在实现精准供给。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尝试借鉴供给侧改革思维,深刻反思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供给理念、供给内容、供给生态等层面的问题,找准医学生对职业精神的现实需求,化解医学院校重视专业知识学习与弱化职业精神培养的矛盾,解决医学院校职业精神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失衡的问题,培养具有高尚职业精神素养的医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新发展格局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要素最优配置,以达到经济在 质和量上的双提升。劳动要素,作为供给侧要素之首,在供给侧改革中应被赋予一个正确的定位,即改革 的切入点和中心点,以劳动要素在质量上的投入为切入点和劳动质量的全面提升为中心点,去助力经济 内循环的良性向好,促进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嵌合贯通,原因在于,其一,作为供给侧 的第四大要素,自主创新的来源要依靠复杂劳动的不断提升,因此,需通过提高劳动能力来提高创新能 力,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新分工体系;其二,劳动要素是链接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重要枢 纽,劳动要素提升既是消费行为也是投资行为,能促进消费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动力。阐明供给侧改革与 劳动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推动经济双循环模式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主线。农产品去库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原因,农业缺乏竞争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原因,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供给学派以及农业发展理论的有机结合。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三条主要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形成现代农业生产主体;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产业融合,形成现代农业全新业态。  相似文献   

16.
后金融危机时代,劳动力成本上升、要素边际生产率下降、经济杠杆失衡、国际需求不足、制度短板明显、经济规律作用等因素合力使供给侧改革成为破解中国经济问题的有效途径。要践行改革,必须理顺中国制造与商品流通的关系,以二者的协同发展为起点和终点。考虑到中国经济问题的特殊性,研究认为能够推进中国制造与商品流通协同发展的改革方略是供给侧改革为主导,融入需求侧管理手段。随着侧重源头治理的供给侧改革战略不断深入,中国制造与商品流通逐步回归互为支撑的内生关系,人民币国际化的质与量会同步增加,中国经济新动能会快速集聚,与供给侧匹配的制度体系会趋于完善,最终使中国经济的质可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7.
特色小镇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是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发展特色小镇提供新思路.地处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的嵩口古镇作为中国首批特色小镇,以"文创+旅游"模式打造特色业态,摸索出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充分审视嵩口古镇建设的基础差距和现实困境,推动"产、城、人、文"合一下的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融合,是回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源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如何在这个关键阶段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突出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引起了国内外激烈的讨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就是要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调整税收政策。由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中融资成本占比最大,因此本文首先研究了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的影响,接着进一步研究了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其他因素。经过讨论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应局限于税费减免对中小企业的激励上,也应该重视经济制度、金融体系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协同机制,这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作为我国金融中心的商业银行,其信贷风险防控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经济新常态为切入点,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现状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加强信贷风险防控进行了创新思考.本文得出商业银行需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加强信贷风险防控及信贷结构优化和调整,提高信贷配置效率,才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信贷服务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主线,改革需要法治的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法的完善,经济法应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该文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作为切入点,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法制度建设,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试点地区宅基地改革的实践现状和当前宅基地改革的理论研究状况,在"宅基地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市场规制)、法律逻辑(宏观调控)两个角度分别展开阐释,以此充分诠释经济法的耦合,为最大限度地加快宅基地制度改革步伐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