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大学生群体容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主要受到生理、心理、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具体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学业心理焦虑、婚恋心理危机和求职择业恐惧等.高等学校针对心理危机,应当建立心理普查和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开展“一对一”专业疏导与团体心理辅导,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婚恋教育,达到化解心理危机,增强学生心理适应与应对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网恋行为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此行为的产生主要有身心因素、网络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社会因素。故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应共同努力,设法使青少年远离“网恋”。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成本-效用”的经济因素及文化因素解释说,对于农民非要生育男孩这一生育行为的解释在理论与方法论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使用社会结构的分析视角来理清各影响因素彼此间的关系,即从内生变量因素(农村家庭养老、家庭结构和社区结构)以及外生变量因素(户籍制度、计划生育政策)2个方面对农民偏好男孩这一生育行为作出分析和解释。最终认为,理解并认可农民想要一个男孩是一件并不过分的事,这有助于促进人口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蒋介石矛盾性格的成因、特征及对其事业的影响,认为蒋介石的矛盾性格是家庭、社会环境及学校教育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矛盾性格主要表现在自傲而又自卑、多疑而又轻信、刚愎自用而又优柔寡断、阳奉阴违、奢侈而又小气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啃老族”现象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的“啃老族”队伍在不断壮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隐患,已经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啃老族”的出现,有其复杂的成因,国人对子女根深蒂固的“养身之道”,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和工具化,以及社会转型期的一些变革等等因素,造成了这些“成年孩子”拒绝长大。这对青年自身、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要解决“啃老族”这一新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才可能奏效并且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系统的建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当今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危机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具有自身的表现特征 ,其形成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既有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也有大学生自身个性因素的影响。为了保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应该加强合作 ,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 ,通过多种途径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系统 ,加强危机干预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影响性差的主要社会因素探析丁芳众所周知,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其最基本的社会分类就是性别。人们有关婴儿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男孩还是女孩?”世界上大多数文化都把兴趣及其他人格特征和行为确定为“女性的”或“男性的”,在成人的教化和环境的影响下,儿童很早就...  相似文献   

8.
“自我中心”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中最突出的问题,这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当代大学生“自我中心”心理的形成是家庭、社会和学校诸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科学的价值导向,才能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相似文献   

9.
社会风险研究的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论与现实的双重驱动下,社会风险研究在中国再度兴起。从学科交叉的视角来看,社会风险研究是一个从社会风险到公共危机的“连续统”;从学术的国际对话视角来看,社会风险研究是一个从现实主义到建构主义的“连续统”。如果以此为两个基本的维度,社会风险研究可以划分为“现实主义—社会风险”、“建构主义—社会风险”、“建构主义—公共危机”、“现实主义—公共危机”这四种研究范式。无论是社会风险研究逻辑的发展,还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走势,都需要对现有的社会风险研究进行整合,打破社会风险研究与公共危机研究的学科分割,弥合现实主义研究与建构主义研究的鸿沟,总结“中国经验”,实现国际对话。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语言伦理失范是个体问题折射在群体社会性行为的问题,涉及生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社会问题。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语言伦理失范的因素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其中留守家庭人伦关系离散的变化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语境影响最为关键。本文将留守家庭看作特殊的“伦理实体”,围绕此实体建立系统的干预机制,即“明伦”“通理”“持道”的相互支撑、落实符合道德原则言语行为的“执言”的内部干预系统,同时配合外在干预,即对留守家庭成员话语角色定位的指导,达到文明乡村语言伦理秩序的重建。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存在诸如教育目的的功利性、应试教育的复辟性、校外校内教育的不衔接、教学行为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未来的基础教育要着力于以下几方面:均衡发展仍然是基本主题、素质教育是根本出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是基础保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实施体系是大教育场。  相似文献   

12.
方方作为一个具有深重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的作家,以青年作为观察社会的视角,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短视的现实,抒发了对中国未来的忧虑。方方的叙述平静而忧伤,人物的境遇悲惨又凄凉,方方不是在哀怨抑或控诉,她立意警示,似乎在告诫人们不要被眼下的利益裹挟而忘记社会真正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当今高校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大学生自杀事件越来越多,来自学习、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出现是这些现象的诱因。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失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校中建立一种较完善的心理危机应对机制,通过社会、学校及个人的共同努力来减少和杜绝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与灵魂,在人的素质结构中起着价值定向的作用。初中生正处于个体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客观认识初中生思想道德的性别差异,有利于帮助初中生健康成长。调查研究表明,初中生思想道德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思想道德得分普遍高于男生。据此,教育建议强调,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尊重性别差异,实施因性施教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重要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面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在“多即为好的”经济理性的主导下,从生产到消费,人们迷失在消费主义“囚笼”中难以自拔,导致对自然资源的极尽掠夺,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为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为基点,主张通过生态理性来消解经济理性,降速经济增长,克服虚假消费,实现生态重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经济理性的批判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前期的农村危机主要是市场危机。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趋势下,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失灵,"看不见的手"不能合理配置资源,农村资源单向度流向城市,而国家却没有展示"纠错"的强大能力,在"大市场"面前展示了"弱政府"性格,因此,从某些程度上说,这场农村危机又可称为国家危机。农村危机的出路需要"强政府"的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懒惰、自私、任性、骄傲"等问题。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已成为每个家长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从独生子女品德现状及其成因、独生子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强调独生子女内在素质的教育;强调在独生子女品德教育中,家庭所起的决定性影响;强调爱国、责任感、文明、勤劳、独立性、勇敢等品德的培养与教育;强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日本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过程中推进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所采取的措施,并为我国实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互补互惠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疫情式的“陌生人社会”往往与重大疫情一起发生,并呈现出人际间的信任危机、社交恐惧、个体性孤独等心理状态,其不仅强化了疫情防控中的社会焦虑,同时深刻影响着疫情中人的理性化与社会的秩序化。然而透过理性窥探可知,疫情式“陌生人社会”的真实样态是短期性而非长期性、操作性而非道德性、群体理性而非群体非理性的。这就要求将重大疫情中“陌生人社会”的内在理性秩序强化与外在非理性秩序弱化相结合,通过加强宣传工作、舆论引导与组织管理等对策,弱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陌生人社会”的非理性秩序。  相似文献   

20.
品格的养成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进行有效品格教育需要构建一个包括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参与者在内的品格教育共同体。政府在品格教育中起到主导和推动作用,一是要推动价值共识的形成,二是要宣扬和推广价值共识和品格教育计划,三是通过行政力量推动品格培养。品格教育的多方参与者之间要进行协作,主要包括: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协作,学校和社区的协作,家庭与社区的协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