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能够发挥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但是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真正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2.
通过引用Shift-Share Method分析法对延安和西安两座城市的三大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在对延安产业结构中三大产业的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分析后,得出延安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较低,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第二产业,资源型能源化工业在第二产业产值中所占比例较大,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从而导致其他细分的许多国民经济衡量指标都处于劣势,有悖于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使延安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对策建议:(1)积极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群;(2)开发特色优势资源,发展现代资源型产业;(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通过工业和企业之间的购并、联合和重组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3.
引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与部门生产率指标对延安区域产业结构分析表明:第一产业内部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劳动生产率水平低;第二产业发展依赖能源工业,产业内部结构单一;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值水平不高。进而提出延安产业结构变动的合理趋向,即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确立林牧业为支柱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立足能源工业,积极发展相关配套产业以及深加工业,促进工业内部结构合理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学技术、信息咨询和房地产为主导产业,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延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4.
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开发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层次低等问题却依然存在,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应调整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促进产业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挥产业竞争力,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优先发展优势产业,调整改造传统农业产业,培育扶持服务、替代产业等途径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基地的长期繁荣。  相似文献   

5.
广东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的经济合作使大珠江三角洲成为亚大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合理的大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目标模式将是第三产业占主导,第二产业有一定基础,第一产业平衡发展。第三产业中盈利性行业占重要地位,制造业则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现代轻型加工业为主,积极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农业则向多层次多元化经济和“三高”产品生产发展。在区内产业分工中,港澳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型加工业。珠江三角洲成为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密集型相结合产业的生产基地和高新技术的科研基地,并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及其与港澳的“接轨”。为加快产业结构目标模式的形成,三方可在产业政策、第三产业和科技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协调,同时三角洲还应从体制上促进其产业与港澳的“接轨”。  相似文献   

6.
建设延安特色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产业结构的优化。根据延安资源优势和实际情况,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以发展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为一体的“大生态农业”为主体,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为补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发展思路上必须统筹规划,确定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以及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并按照产业化建设和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创建管理体制,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造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统计指标,得到2003年以来安徽省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工业是当前安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安徽产业结构中的主要矛盾,第三产业中仅有文体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为朝阳产业,交运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信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产业发展不足制约着安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显示:第三产业在2009—2013年相比2004—2008年时段产业质量明显改善,房地产业和教育发展不充分拖累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建议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造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统计指标,得到2003年以来安徽省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工业是当前安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安徽产业结构中的主要矛盾,第三产业中仅有文体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为朝阳产业,交运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信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产业发展不足制约着安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显示:第三产业在2009—2013年相比2004—2008年时段产业质量明显改善,房地产业和教育发展不充分拖累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建议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促进了山东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由“一二三”变为“二三一”形式;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一二三”向“一三二”转变.但是,山东产业结构还存在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总体层次不高、区域之间产业发展差距较大、产业结构未能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等问题.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发展第三产业,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联动,在不同层次上的人力资源使用上,实现共享与互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国家级开发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本研究基于2006至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理论阐释和实证检验国家级开发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级开发区的设立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水平;国家级开发区的设立提升了第一产业的产出比重,对第二产业的产出比重有显著提升,但第三产业的产出比重却被降低;国家级开发区的设立有益于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提升,但降低了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国家级开发区的设立政策对产业结构的升级效应具有地区差异:长江上游地区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江下游地区则显著促进其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相似文献   

11.
辽宁产业结构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宁产业结构配置的问题在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过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比重偏大、内部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偏低。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提升,应是辽宁提高产业结构竞争力的长远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全面调整并纵向提升三次产业的等级应是辽宁产业结构竞争力提高的当前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放松“人才”与“从业人员”在统计口径层面上的约束关系,利用2001—2010年黑龙江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和北京等其他6个区域的面板数据,可对区域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适配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可见,黑龙江省第一产业逆向偏离结构均衡状态为83%,第二产业对于地方经济的贡献水平高出均衡状态为189%,协同适配度为“初级协同适配”水平。因此,黑龙江省应扩容吸纳来自于由第一产业所挤出的富余劳动力和隐性失业人员,并有针对性地补充到第二产业的基层技工类人才队伍,以优化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同适配度。  相似文献   

13.
仲岩 《南都学坛》2009,29(5):119-122
特色经济是在区域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竞争形成的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及企业、产品特色的经济结构。特色经济是以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主导产业是特色经济的核心,对特色经济的形成、强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河南省构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和指标上,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状况、产业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地选择区域主导产业,强化区域特色经济的竞争力,才能使区域主导产业带动区域特色经济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西部小城镇一地区一特色支柱产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区一特色支柱产业"即通过对一个地区工农业特色资源进行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类聚和现代化提升,迅速将所形成的主导产业培育成区域支柱产业,并通过吸纳与扩散带动其它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运行过程中实行由完全垄断、完全竞争向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演进,促使形成簇群经济的组织和运行策略。分析运行绩效表明,这一模型能够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素质,加速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广西是我国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区一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从广西实际出发制定的科学发展战略,它是广西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创新。发展主题贯穿“两区一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体现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体现了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两区一带”经济发展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云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正面临着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产业层次低下、技术创新不足之间的矛盾。为此,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推行低碳经济是云南未来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分析云南县域低碳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云南县域低碳经济发展应该是加大政策扶持,制定低碳经济区域政策,培育和布局具有比较优势的低碳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引进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产业是带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着四大挑战:中国总需求结构调整、陷入“资源诅咒”的困境、开征碳税、生态环境恶化。西部民族地区只有通过转变资源型产业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途径,才能有效应对挑战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产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彰显的是以人为本和与自然为友。发展先进安全的新能源产业,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源动力,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和保障作用。为此,阐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战略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分析石家庄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挖掘了制约该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症结,包括“四化”同步发展路径不清晰、城镇化缺乏龙头带动和产业支撑、工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等.提出了以“四化”同步促县域经济腾飞的具体路径:重视顶层设计是前提;全面推进“大县城”建设是城镇化龙头;促进“两化”融合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是主体;以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是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