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相继推出了金融监管改革的方案,力图将影子银行体系纳入监管框架中来,以降低和控制金融系统性风险。文章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系变化的比较分析,总结各国针对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新发展,以及监管改革方案的特点、缺陷和不足,探索有效监管银子银行的途径,为我国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提高对影子银行监管的效率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人民币国际化是提高我国金融话语权的关键环节。离岸金融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存在系统性关联机制,离岸金融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不可逾越的步骤,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离岸金融监管的核心是市场准入监管、业务经营监管和金融谨慎监管等。研究美国离岸金融监管的实践,对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将监管的范围扩大至外资银行,加强离岸金融从业机构市场准入和过程性监管,同时健全对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的监控体系是完善监管体系,充分发挥监管效能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的入驻,如何实行有效的金融监管,是维系金融业正常发展的迫切要求。英国金融监管由混业监管到统一监管的改革经验,对我国监管体系改革有很大的启示。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趋势已势不可挡,所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必须改革。完善金融立法,建立合理的金融监督协调体制并且强化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职责,提高金融监管的独立性和协调性,从而最终实现统一的综合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4.
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组织机构体系 ;改进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方式 ,提高监管效率 ;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 ,重视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遵循有关国际金融协议和监管规则 ,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的联系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农村金融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农村金融监管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指出当前在农村金融监管中存在诸如监管主体自身缺陷、监管基础薄弱、监管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监管合力以及监管理念落后等突出问题.在充分论证农村金融监管现实需要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经济金融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针对农村金融体系的多元监管体系、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金融监管协作体系、改进金融监管方式、针对民间金融,探索建立差别监管模式和风险监控体系以及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博奕论,对我国金融监管进行了博奕分析,针对当前我国在金融监管法律体系方面存在的金融目标多重性和矛盾性、金融监管机构的内部博奕分散了有限的监管力量、金融监管双方存在着同谋行为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综合模式的金融监管体系和单一的金融监管目标,加大对违法经营和监管不尽职的处罚力度等立法和政策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7.
当下,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成为新兴的金融交易方式,因此对互联网金融实行有效监管已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及相关金融监管机构的共识。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仍有法律不完善、缺乏监管规制等问题。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监管是让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通过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及国外优秀监管模式的分析和对比,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以分业监管体系来回应关于金融混业经营导致的主要问题是监管冲突的说法,其中以资产证券化监管过程中的冲突问题尤为明显。如何走出监管冲突困境是当前中国提高金融监管实效不可回避的问题。保持现有的监管格局,重组监管机构职能,提高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有效性,既为创造监管机构的良性竞争保留了空间,也为解决资产证券化监管冲突困境提供了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常态下的互联网金融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互联网进入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互联网而兴起的互联网金融也广阔而深刻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推动了金融模式的创新和金融效率的提高。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同时,风险问题也随之诞生,并且造成金融安全隐患。对互联网金融实施监管也已逐渐成为国内金融监管机构的共识。本文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从构建多层次监管体系、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彻底改革,最核心的变化是将金融消费者保护作为加强金融监管的出发点,并专门设立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局。本文对美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局设立的背景、具体职能进行了分析,并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的现状,对如何构建我国统一的金融投资者保护机构进行了探讨,以便为我国政府构建相关监管机构时提供决策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融监管是一国政府当局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纠正金融市场失灵所作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依托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分析研究了制约金融监管效率的金融伦理问题,指出金融监管的目的在于实现金融体系中伦理公平和市场效率的均衡。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相容和参与约束限制条件下,金融监管的效率受到了来自被监管者和监管者自身伦理障碍的双重制约,从根本上而言,有效金融监管有赖于金融伦理的建设和维护,有赖于"个人伦理完整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经营者行为模式、金融监管体制和国际金融监管的比较,指出有效防范危机与激励公平竞争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实现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的"匹配"。并在透视中国现实的基础上,论证了中国当前"分业监管"的必要性,明确提出通过确立中国金融监管目标安全与效率并重的定位,奠定基础逐步实现中国一体化金融监管体制,实现对金融监管信息的共享平台,在金融全球化中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来保证中国金融监管调整的前瞻性,监管功能有效性和向统一监管过渡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金融活动中,金融监管决定着金融市场规范性与绩效性的演化方向与路径,对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经济系统的绩优运行路径依赖具有全局性的关键作用。为揭示金融监管过程的复杂性及监管行为的动态演化路径,建立演化博弈模型来分析金融制度、市场参与者素养、市场有效性、交易成本与金融监管的相关关系。研究认为: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违规带来的超额收益、违规成本和监管者的查处成本、查处力度、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以及市场自身对违规行为的惩罚等因素决定着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选择,决定着金融市场的演化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与监管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是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共同课题。但从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当局监管的实际情况来看 ,金融监管还处于一种低效率的状态 ,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面对加入WTO、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形势 ,要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 ,增强管理风险的能力 ,就必须从完善金融监管的基础和监管创新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金融监管政策目标的最大化是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健,而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则是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不论过度监管还是过度创新,政策目标和经营目标都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因此,只有将两个目标统一起来,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才能实现平衡。在平衡状态中,既没有过度监管也不存在过度创新,金融监管的政策目标和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都将实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之间的业务划分日益模糊,这些都对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改革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模式,构建高效运作的金融监管体制是我国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我国现行分业监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遵循效率性、协调性、独立性和前瞻性的原则,探求我国有效的金融监管模式,以适应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从而保证我国金融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融期货与期权市场监管制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期货和期权市场的监管制度是该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是包括交易所自律监管、行业自律监管和国家监管在内的两种性质的三级监管制度。监管制度的价值在于秩序、效率和公平。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的财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校科研经费增加、来源增多的情况下,一些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了制度不健全、职责与权限不明、管理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健全制度、明确管理职权、加大日常管理与监督等方面加强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达到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科研工作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推动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至今缺位 ,这极大地影响了金融监管工作的效率和对金融风险的控制。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任务十分紧迫 ,其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应当通过立法和行政制度的创设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实施国库集中支付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从制度上、管理上不断完善和规范,实现了财政对各单位预算执行、资金流向的监管,有效地提高了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分析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对高校的作用、影响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