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大学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的高度浓缩,具有极强的文化语境。基于文化语境视角,从句型结构、语言措辞和文本内容三个纬度深入探讨了中国大学校训的翻译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中国大学校训翻译的三原则:结构对等、措辞典雅和内容凝练。最后,总结了基于文化语境的中国大学校训翻译模式,即以文化语境为视角,以校训文本的句型结构、语言措辞和文本内容为纬度,以结构对等、措辞典雅和内容凝练为原则,对中国大学校训文本进行翻译,从而得出较为理想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特有的精神与品质经过高度抽象后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训具有相对稳定、反映学校办学特色、体现特定时代特征的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精神形塑、价值评价、目标导引、行为激励等功能。但中国大学校训存在着趋同现象,这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此,要明确办学思想、凸显办学宗旨,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氛围,开展特色活动、形成文化精品,以校训为着力点建设优秀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训是大学办学理念和学校特有精神的一种表征形式,是大学理念凝练后的符号表示。中国的大学校训在思想内容上追求道德性、科学性、革新性和仁爱性的统一,而西方大学校训则融宗教思想、自由理念和责任意识于一体;在校训的表达形式方面,中国大学校训讲求对仗与押韵,而西方大学校训则更为自由洒脱、没有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校训汉英翻译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对中国大学校训汉英翻译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了研究现状,指出了不足之处。大学校训是一种相对独特的应用文体。大多源自于儒家经典文化、名人、政要题词和名言摘录。其结构对仗工整,表达简洁凝练,语言精炼、明快、朴实,内涵丰富。它全面体现了学校的优良传统文化、精神和办学理念以及培养目标。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加,大学校训的英译也变得日益重要,它承担着学校对外宣传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校训集中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历史传统,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高度浓缩,是学校师生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的精确表述。本文从校训内涵、校训功能、校训实践三个方面对校训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校训对于一所高校的四个功能。同时,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新校训为例,思考校训在实践层面的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6.
"止于至善",源于儒家经典《大学》,20世纪20年代被国立东南大学第一任校长郭秉文倡议作为校徽文字。郭秉文不仅在南京高师—东南大学着力实践"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带领学校实现了一流大学的办学理想,而且为探索中国大学之道做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东南大学重新更定"止于至善"校训,不仅再次展现了郭秉文校长的深谋远虑和文化眼光,而且对东南大学继承优秀教育文化传统于21世纪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大学校训经历的几个发展演变阶段的整理,探讨大学校训应具有的内涵。校训是高校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浓缩,是办学者的教育理念、办学目标的提炼和升华,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校训及其主题词的提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训是学校为树立优良校风而制定的体现一所学校精神风貌、办学理念或办学传统、办学目标、办学特色的训词,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座右铭.承载厚重文化传统、蕴涵深邃办学理念的校训是学校精神追求的鲜明体现,是学校实施育人的重要手段.中国当代大学校训产生的模式基本可以分为引经据典型、名人倡导型、自我总结型、大众流行型,但在主题词的概括上雷同现象极其严重.提炼校训主题词必须在内容上注重校训内涵的丰富性和精神、理念特色;在文字上注重文化品位;在时效性上注重校训的稳定性和长久性;在概括提炼过程中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参与.还要纠正将校训等同于校规校纪、标语口号等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9.
简要回顾了中国大学校训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力图说明中国大学校训源于传统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就我国若干大学校训的文化价值传承取向作了分析,有些校训直接来自传统文化经典,有些校训是多部经典的结合,不少校训传承着院校自身的文化命脉,同时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之价值;着重探讨大学校训蕴涵的丰富而深刻的育人理念,如勉励师生明确为学之序,力求知行合一,激励师生遵循大学之道,厚德诚正而止于至善,昭示师生实事求是而追求真理,营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优良文化氛围,唤起师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促进大学时中日新,引领学校追求卓越,进而影响社会的价值形成。中华传统文化是构建校训并使校训更具文化魅力的源泉,构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训,也应立足传统文化,结合学院文化,精心凝练,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0.
大学校训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办学方向,弘扬大学精神,陶铸师生灵魂。传承大学文化.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学校训文本是个特殊而实用的功能性文体.它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功能和祈使功能,承担着对外宣传的作用。当前中国大学校训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译文丧失应有的交际功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宣传效应.翻译质量有待提高,翻译标准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训随近现代意义上大学的创建而产生,集中体现了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特有的文化个性、精神理念和伦理内涵。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使大学校训在继承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同时,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赋予新的内涵,不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扬弃”与“超越”,促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史、校训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上海理工大学拥有丰富深厚的校史文化资源和深刻的校训精神资源。在本科生公共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结合百年高校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穿插讲授校史和校训,既能结合大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体认,增强高校学生的爱校、荣校意识,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文化体系;也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深化本科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认识,从而增强“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团结、高尚、博学、创新"正式确定为校训,彻底结束了云南民族学院没有校训的半世纪办学历程,作为各族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动力之源和奋斗目标,校训突出了民院的特点,概括了办学的灵魂和目标,反映了师生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将永远激励各族师生员工奋发进取,建设重点大学.  相似文献   

14.
我国校训发端就存在尚古与维新两种倾向。高校校训尚古,便于将古代文化引入作为宏大宽阔的文化叙事背景,彰显高校人文内涵之深厚,使得校训典雅厚重。高校校训尚古与中国文人的尚古情结有关。我国高校众多,高校校训很难避免同质化;而高校校训的尚古与维新相比,后者更容易同质化。尚古却不囿古,结合高校学科背景或专业特点,在尚古中出新,是今后高校校训拟订的成功思路。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校训的功能及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主要体现,对于大学人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观,规范教学、管理、服务过程,提升大学品位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根据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及自身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培养目标科学地构建校训.  相似文献   

16.
大学校训是大学在办学实践基础上根据一定社会目标要求和遵循大学本质逻辑所拟定的以表征大学独立思想、传统精神和办学特色,并对师生行为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和勉励性作用而高度凝练成的一种办学格言。大学校训的制定要依循大学校训的本质,离开大学校训的本质就不可能有效地实现其功能,也就偏离了大学校训的初衷。大学校训的本质决定了大学校训的内容要遵循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学理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这也是大学校训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训是对一所大学办学理念、治学精神和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它蕴含了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的宗旨和特色,凸显了一所大学的教育理想和德育愿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勤以为学,信以立身”为校训,集中体现了高校德育“会做人与善做事”的价值指向,彰显出“勤奋治学,诚信做人”的德育愿景。实现这一愿景,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做人”与“做事”教育,既要积极实施养成教育和生活教育,又要倡导和实施主体性德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践行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