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穆时英的都市小说创作发源于上海独特的都市文化,在穆时英的都市小说中,都市已经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不仅将一个具有高度物质文明的物化都市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还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现代都市人的心理品格和精神特征.这也是穆时英都市小说的深层次意义.  相似文献   

2.
穆时英与中国新感觉派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时英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本文以1933年前后为界,阐发了穆时英创作的历史变异及其审美特征。本文既注意到中国新感觉派与外国文学的渊源,也看取到这个流派的艺术本土化的特点。在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比照中确定它的独特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3.
穆时英的新感觉派小说中一直透出着浓浓的孤独感,通过对穆时英这些新感觉派小说从"物"欲"层面分析、上海的都市文化背景分析和他独特的艺术创作技巧,可以看出新感觉派小说的特点和作家本身独特的人格写照。并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为上海的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学增添了一笔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穆时英笔下都市的现代感它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是指描写对象都市本身具有现代感 ,二是指作家的描写手段具有现代感。本文通过对时英笔下的现代都市意象以及他对都市意象的叙写方式 (罗列、并置、叠合、组接 )的考察 ,揭示他把握都市现代感的两种方式 :⒈感觉都市 :从现象上去感觉都市 ,都市充满了动感、节奏感、立体画面感及色感。 2都市感觉 :从内里看 ,都市意象传达出的是都市人的孤独寂寞、漂泊无助、失意挫败的现代末世感  相似文献   

5.
穆时英是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其都市小说通过对都市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大都市的喧嚣、繁华与奢靡,揭示出都市人存在的荒诞与孤独虚无、情绪的悲观失落与茫然无措。同时,他的作品也反映了繁华都市中人们价值尽失的堕落,以及情与欲分离的哀婉。这无不体现出穆时英颓废的美学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新感觉派的圣手”的穆时英的小说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城市的感性画面,写出了这个现代都市的文化个性以及都市人的精神面貌。他所描绘的城与人是都市的二重性与作家人格的二重性相契合的结果,并呈现出颓废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现代都市的"颓废"书写——穆时英小说创作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30年代,穆时英的都市小说以其对上海洋场颓废生活的独到表现引起了各方关注,成为摩登男女的阅读时尚和现代派文学的代表性文本.穆时英小说的颓废色彩主要表现在都市的物质空间、消费生活和女体修辞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的穆时英以他出色的文学才华和对上海生活的熟悉,创作了具有浓郁"新感觉味"的现代都市小说。他在小说中毫不掩饰地传达出对都市物质文化、都市女子的迷恋,并且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总是让小说中的女性披着一层黑色"面纱"。他透过人们的"黑色眼眸",在"黑白世界"的对照中去审视和书写都市男女的生活,表现都...  相似文献   

9.
《上海的狐步舞(一个断片)》通常被认为是穆时英小说技巧的集大成之作。其小说中的错格现象是这篇小说精致结构中的一个瑕疵,而它又是由于穆时英本人向小说人物投射过于强烈的情感造成的。小说中潜隐着"误认"这一主题,穆时英对"误认"主题的书写,成功地捕捉到一种典型的都市现代性体验。然而每当穆时英书写这一现代性体验时,其写作都会表现出某种游移与慌乱的特质,这使得其作品无法称得上真正意义的现代主义写作。  相似文献   

10.
穆时英都市小说对刘以鬯《酒徒》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刘以鬯在"取人之长"的原则下,以创新为目的,对穆时英都市小说中的颓废主题、女性形象、小说诗化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借鉴和吸收,成功地写出了一部富有现代气质又能保持民族作风、具有中国气派的东方意识流小说。  相似文献   

11.
1920年代末的上海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之下出现了以电影手法融入文学创作的"新感觉派圣手"穆时英,其小说创作颠覆了传统叙事模式。以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的手法表现大都市上海的空间景象;以行人视角与特写镜头呈现上海经验的具象文本;以承袭电影并超越电影的视觉洗礼,对繁华上海进行光色的解码。穆时英以其新颖的文学创作手法刷新着人们的上海都市认知,以文字建构上海都市景象。  相似文献   

12.
1920年代末的上海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之下出现了以电影手法融入文学创作的"新感觉派圣手"穆时英,其小说创作颠覆了传统叙事模式。以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的手法表现大都市上海的空间景象;以行人视角与特写镜头呈现上海经验的具象文本;以承袭电影并超越电影的视觉洗礼,对繁华上海进行光色的解码。穆时英以其新颖的文学创作手法刷新着人们的上海都市认知,以文字建构上海都市景象。  相似文献   

13.
论穆时英小说的诗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都市抒情小说的继续,穆时英强化了现代短篇小说的抒情功能.通过抒情形象的塑造,小说形式和叙事话语的诗化,使都市小说获得了一种崭新的表现形式,为现代都市抒情小说的创作探索出一条成功的新路.  相似文献   

14.
1920年代末的上海在资本主义的冲击之下出现了以电影手法融入文学创作的"新感觉派圣手"穆时英,其小说创作颠覆了传统叙事模式。以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的手法表现大都市上海的空间景象;以行人视角与特写镜头呈现上海经验的具象文本;以承袭电影并超越电影的视觉洗礼,对繁华上海进行光色的解码。穆时英以其新颖的文学创作手法刷新着人们的上海都市认知,以文字建构上海都市景象。  相似文献   

15.
穆时英的都市小说不仅体现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空间,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穆时英的小说中构筑了一种全新的两性关系的秩序女强男弱的结构,解构了男尊女卑传统观念.创造出一种新人物形象游离于社会道德之外的摩登女郎形象.它所赋予女性角色的新内涵,于日后女性主体性自我形象的确立,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16.
穆时英、施蛰存是 2 0年代末 30年代初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创作 ,运用新的艺术手法表现现代都市 ,具有其共同的流派特色。然而 ,由于在吸取外来影响时艺术借鉴的差异 ,其作品又分别显示出不同特征。穆时英更多借鉴新感觉主义 ,施蛰存主要吸取新心理主义。二者在题材取向、艺术方法和叙述视角等方面各有特色 ,表现出不同的创作个性及中国新感觉派小说丰富多元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沈从文的湘西与都市人生阶段,指出其在湘西文明和都市文明的碰撞之下,产生了重建民族品格的理想,即他希望两种文明不断融合,从而诞生一个既文明强大而又具备传统美德的伟大民族。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穆时英小说被誉为"新感觉派圣手",然而在其"洋派文学"的层层封印下,却有着乡土味十足的本土文化气息,尤其是对强烈的墨侠精神的张扬,成为其都市小说浓重的底色.  相似文献   

19.
孤寂作为一种情绪是现代人所面临的而又难以摆脱的一种生存困境 ,这是穆时英小说揭示的重要主题 ,也是穆时英小说深具底蕴的重要因素。本论文意在分析其生存困境产生的内在根源与社会根源 ,并探索穆时英这一生命个体因人格分裂而产生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新感觉派"命名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以刘呐鸥、穆时英与施蛰存等人为代表的创作笼统地命名为"新感觉派",这是对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误读,这种误读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对于这些作家及其作品的深入理解.事实上,不仅刘呐鸥诸人的创作与日本"新感觉派"差别很大,而且刘、穆与施之间的区别也是非常明显的.把刘呐鸥和穆时英的创作称之为"都市感觉小说",而将施蛰存的创作归于"心理分析小说",这样也许更符合现代中国文学的基本史实,同时也更有利于文学史的一般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