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昌畇 《东方论坛》2005,(2):117-120
意大利南北地区的经济成就、地方政府所执行的效率、市民生活的特点都有明显的差异.从北部地区的状况看,社会和政治效率发挥得非常好,市民之间的信任和参与网络也非常发达;而南部地区则不是这样.南部与北部之间如此明显的差距主要根源于中世纪以来传承下来的两种体制:北部具有共同体性格的共和国传统,而南部则具有君主制传统.正是这两种传统导致了市民参与和人际纽带方面的重大差异.如今,在经济上取得优异的成就而且保持良好的集体生活的地区都是那些在市民参与、合作团体、相互帮助等方面拥有优良传统的地区.这就意味着,社会资本是决定经济发展和政府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市民社会与民主政治之关系的探讨逐渐增多,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将其概括为三方面。(1)市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促进人们的政治参与;有效制约国家权力;孕育民主的政治文化;促进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孕育中产阶级等。(2)民主政治的发展也会推动市民社会的建立、发展与完善:民主政治的发展为市民社会创造适宜的政治环境、提供合法性制度支持;有助于塑造具有公民意识的现代公民。(3)市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有一些消极的作用:利益集团的竞争制约市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作用;社会组织缺少独立性和持久性,限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少数极端反民主的社会组织对民主政治的发展构成威胁等。反观这些研究还可以发现,学界对市民社会与民主政治关系的讨论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市民社会决定论,过分夸大市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二是限制市民社会发展论,夸大市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消极作用。对这些认识误区必须保持警惕,从而正确对待市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努力把市民社会培育为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因素与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网络作为政府与公民沟通的平台,发展网络政治是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话语政治的积极实践。以案例作为实证分析工具,对我国网络政治发展进行定性分析和实践考察。分析发现:网络使政府与公民的角色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政府由不作为到积极行政,服务行政成为政府追求的目标,个体政治角色正在发生从臣民到公民的现代性变迁;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关系正在逐步形成。优化网络政治发展的路径在于推进行政改革,扩大行政参与的有效渠道,提升公民网络参政能力,发挥网络作为重要的公共领域平台作用,基于交往行为理论建构起公民与政府友好和谐的网络议政参政机制。  相似文献   

4.
很多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后果抱有乐观态度的学者认为,随着泰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该国市民社会已经崛起,从而能够大大推进民主化进程和政治发展.但本文通过对泰国主要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和政治亚文化的分析,发现该国政治文化与尊崇民主政治的西方公民文化有着本质的差异.泰国主要社会阶层很少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责任感.此外,人们也普遍缺乏法律意识.本研究表明,“市民社会”是基于古希腊以来西方社会平等、民主的政治关系提炼出来的概念,难以准确地反映泰国的现实社会和政治发展情形.因此,虽然泰国政治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市民流血抗争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意义上市民社会的崛起;泰国的民主政治仍然缺乏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是一个批判与建构相统一的过程,这种批判与构建既有哲学批判与建构,又有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建构。通过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哲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确立了自己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的哲学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揭示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实质以及克服该分离的途径,实现了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于我国转型期的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政府应大胆放权于社会组织,帮其提高治理社会事务的能力,激发其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从而形成社会组织与政府治理良性互动的共治机制。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领域中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政府如何干预经济、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如果放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背景下来理解,更有助于把握其本质.通过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要保障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借助于国家的适当干预.国家在干预经济、干预市场时必须依法进行,在公权与私权之间达成适度的平衡,实现市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兴起背景、问题、特征与培育路径四个维度,运用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系统分析比较中俄市民社会,探讨国家转型中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互动。中俄市民社会的兴起背景相同,主要包括经济、政治和法律因素。中俄市民社会发展存在的共同问题包括非政府组织作用有限、中产阶级不成熟、公民政治参与冷漠、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俄罗斯市民社会发展还存在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淡漠、政党制度发育不良、境外势力渗透和影响问题。中俄市民社会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属于政府主导型,存在不成熟性和过渡性,同时中国市民社会具有自身的稳定性、渐进性、权威性特征。重视政府职能转变,培育非政府组织并发挥其功能,发展壮大中产阶层,培育公民意识,重视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防止颜色革命是中俄两国国家治理中培育市民社会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从意大利南北部的社会差异看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南北地区的经济成就、地方政府所执行的效率、市民生活的特点都有明显的差异。北部地区社会和政治效率发挥得非常好,市民之间的信任和参与网络也非常发达;而南部地区则不是这样。南部与北部之间如此明显的差距主要根源于中世纪以来传承下来的两种体制:北部具有共同体性质的共和国传统,而南部则具有君主制传统。正是这两种传统导致了市民参与和人际纽带方面的重大差异。如今,在经济上取得优异成就而且保持良好的集体生活的地区都是在市民参与、合作团体、相互帮助等方面拥有优良传统,这就意味着,社会资本是决定经济发展和政府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理论是分析社会的基本工具。在“市民社会———经济———国家”的三元框架下,从宏观上看,良性社团是稳定社会的结构性力量,从微观上看,良性社团有化解现存社会矛盾的功能;不良社团是市民社会的异化、畸变,危害社会稳定。因此,在发展社团时,要规制社团,使社会团体与经济、政治国家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东南亚市民社会迅速发展起来。市民社会以其对人类安全的诉求挑战了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安全观与建立在该安全观基础之上的政治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通过参与政府的政策制定与治理过程,市民社会已经成为东南亚治理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推动了传统治理议程和结构的变革。但是,由于众多障碍因素的存在,参与治理模式的规范和方式真正融入东南亚的治理实践尚面临不少挑战。  相似文献   

11.
论统一战线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特点,使它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统一战线应通过扩大统战工作的对象而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发挥自身优势为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提供制度平台,通过化解矛盾,疏导民意,以避免无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2.
女性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重大。女性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为女性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女性要发展,政府起主导作用;女性自己要树立主体意识。关注女性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今后五年我国政府工作的核心任务.它与服务型政府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这种内在的契合主要体现为公民本位、公平正义、均等共享、协同服务、科学发展等价值理念.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加快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应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强化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保障,逐渐完善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决策参与机制、公共治理机制以及公共问责机制,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在理论推演的基础上,基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公民与地方政府之间影响力的格局,提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3种模式,即政府驱动型、公民驱动型及公民全过程参与型,指出公民驱动型绩效评估模式是打破当前政府驱动型绩效评估模式,并向公民全过程参与型绩效评估模式过渡的有效途径.同时,以福州便民呼叫中心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定性实证分析,归纳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公民驱动型绩效评估机制的特征和运行过程,建构公民驱动型绩效评估模式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态危机的凸显促成了“生态型政府”研究范式的提出,但这一研究范式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以美、德、日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构建了各具特色的生态型政府之路:美国的市场调控型、德国的网络治理型及日本的法律监管型。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目标并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型政府构建之路,必须积极有效地借鉴美、德、日的成功经验,努力从理论研究、组织机构、市场经济、网络治理和法律体系五方面探寻我国生态型政府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6.
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与政府间合理的权力关系在政府部门的体现 ,这种职能转变实际上是政府还权于社会的过程。文章以市民社会的培育为引线 ,结合我国属于“引导型的政府职能模式”但处于不同时期的转型阶段的特点 ,探讨了通过提高社会自治能力 ,培养社会自治组织的途径发展社会权力 ,规范政府权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府改革正处在世界政府改革大潮之中,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理论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邓小平行政理论、三个代表行政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政府理论,这三个理论一脉相承,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理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施政环境变化无限,改革正未有穷期,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政府理论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府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宪法学的视角分析“周老虎”案可以发现,中国公民正日益成为具有自由意识、理性意识和公民意识的新型公民,成为当代中国日益孕育成熟的市民社会的中坚分子。正是由于拥有这样一批市民社会的核心力量,才会出现“周老虎”案这样广大公民借助网络媒介来自由表达自己真实意愿的现实案例。公民对虎照真实性的追问,其实是在质疑某些政府部门的诚信与责任心,表达对“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的期盼。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政府与公民关系是我国行政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在政府与公民关系研究中,有以下特点:一是理论研究视角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从行政文化、和谐社会构建、信息公开、行政机构改革、社会发展变迁以及公共危机等角度的展开;二是研究内容的多层性,主要探讨了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多种类型.由于现有的研究还存在着不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即厘定政府与公民关系中的核心概念;探析政府与公民关系发展的动力;把握政府与公民关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宪政的核心理念是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寻找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平衡点是宪政建设的任务,权利与权力从对抗到妥协必然产生一个公民社会,政府、公民、公民社会三者的良性关系维持了宪政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