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学习、讨论,了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特点,探讨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失去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三个方面深刻分析了大学生是如何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期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切实地帮助大学生建造起有意义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城乡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0世纪80年代末黄希庭教授修订过的“罗克奇价值观调查量表”对437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大学生在人生价值目标和人生价值手段上的选择总体来说是一致的;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大学生在人生价值手段上的差异大于在人生价值目标上的差异;乡镇、农村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利他主义取向强于城市大学生;乡镇、农村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强于城市大学生;城市大学生比农村大学生更富于冒险、创新精神,而乡镇和农村大学生比城市大学生更加循规蹈矩、遵守规范。为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4.
面对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了解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对于高校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主流、问题、原因及措施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和引导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也受到新的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化、社会现实生活、大学生自身素质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而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健康形成则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改进高校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坚持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洪流,市场经济的大潮,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变迁,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的嬗变。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结构和特点,考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发展变化规律,探索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乃是高等学校培养“四有”合格人才,实现教育目标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学业、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宅"的生活方式。"宅"生活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利有弊,也是不得不面对的挑战。通过分析"宅"生活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了利用网络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建议,从而引导"宅"生活状态下的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作为社会变革的"晴雨表",他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的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变化、特点,探究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演变的根源,对其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有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期望应该是各高校开设该类指导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350名来自3所不同层次高校的大学生进行的现场调查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了解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对于学校就业指导开始时间的期望存在着显著差异;性别、生源地不同的大学生对就业指导技巧的期望存在差异;大学生对就业指导方式的期望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大学时期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掌握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的原因,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教育对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存在方式正深刻地影响着现实社会,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网络环境使得大学生的社会交往模式相对于现实生活有很大不同,具体表现为"事理取向".究其原因,它和网络社会的不确定性以及网络信息的扩散性有关.因此,研究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交往结构的影响及其原因对和谐校园的构建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近几年我国某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其特点作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求学、生活、道德、择业等方面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呈现矛盾着的双重因素的组合。这是当前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突出特点。本文仅就其成因作了初步探讨,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应对大学生生活方式变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社会转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随之发生从量到质的变化。适时应对这些变化,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清醒把握的一个主题。本文解读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化特征和表现形式,进而提出高校德育应对大学生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法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以其不可抵挡的势头,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也延伸到高等学校。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网络正改变着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他们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等。网络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化、平等化以及立体性大大提高,但同时网络也造成部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世界观和人生观被扭曲,心理健康受损害等负面情况。面对网络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校园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素养、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使用规则等方面形成基本法则,全面推进网络无缝接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影响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因素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信息的社会化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化,尤其表现在大学生的政治、道德、价值取向、知识能力、心理状态几个方面,这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新的形势下,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有所针对地转变观念,变革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所讲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因为大学新生需要完成由学习主导的高中生角色向具有高度自我管理自由的大学生角色转变。文章从预期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大学新生的角色转变,其中存在着诸多可能是误区,通过对照这些误区的社会学分析,回归到大学新生的社会化过程中,力图避免种种误区和困惑,在此基础上,将与其社会化之于大学新生的价值现实化,正面探讨了如何促进大学新生按照预期社会化的目标自我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受着社会整体价值规范的影响,其主流是进步的、积极的、健康的,但社会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对大学生影响也比较突出,大学生价值观念中的消极成份呈增长趋势。对此,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进行冷静地分析评判,加以适当引导,而不能简单地用已有的价值标准去要求正在积极变化中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由于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及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不少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新环境的适应、人际交往、学习与学业压力、经济负担、生理及情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生活既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场域,也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归宿。以大学生的生活作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应该尊重教育主体和价值观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活动等层面回归现实生活,从而实现高校价值观教育目标,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彭鸿雁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2):26-28,31
从中国传统的生死观的探析中,比较和分析理性主义生死观与非理性主义生死观、享乐主义生死观与重视精神价值追求的儒、墨俩家生死观的异同,挖掘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生死观的传统生死观资源,促进大学生热爱生命,显示生命意义,提升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