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网络文化的软实力蕴含;根据网络文化的特性及其在国家软实力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阐述了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总体框架和系统构成,论证了网络文化软实力5个子系统的目标定位及相应功能;提出并论证了我国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策略和实现途径,以期持续有效推动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由"潜在软实力"向"现实软实力"转变。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远未成熟,但它带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和冲击却是不容忽视的.面对机遇与挑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问题,才能找到应对措施,进一步展开"两课"教育.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但也由此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网络伦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如何正确地看待网络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成为时代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2007年6月3日~4日,在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部署,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迫切需要,是顺应人民群众强烈愿望、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基于此,本刊约请几位在这个领域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围绕网络文化和网络伦理建设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网络文化和网络伦理建设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但也由此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网络伦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如何正确地看待网络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成为时代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2007年6月3日~4日,在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部署,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迫切需要,是顺应人民群众强烈愿望、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基于此,本刊约请几位在这个领域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围绕网络文化和网络伦理建设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网络文化和网络伦理建设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但也由此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网络伦理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如何正确地看待网络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成为时代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2007年6月3日~4日,在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部署,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迫切需要,是顺应人民群众强烈愿望、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基于此,本刊约请几位在这个领域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围绕网络文化和网络伦理建设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网络文化和网络伦理建设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条件下,网络"三俗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挑战。通过分析网络"三俗文化"的主要表现,指出了"网络三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网络"三俗文化"提供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的人类学研究兴起,网络人类学由此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发展,网络人类学已在西方学界占据一席之地。其研究范畴涵括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整体性研究、虚拟社区研究和网络社会文化其他问题。在方法论上,有关"真实性"的讨论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整体论依然可以而且应该得到体现,参与观察法始终是其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8.
网络空间本位把网络文化看做是伴随虚拟行为规则生成、虚拟实践有序化的内在过程所创造的文化产物,而网络社会本位则将其视为在虚拟实践秩序化的有效规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明成果,现实中的各种混合模式也有其各自的合理蕴涵。网络文化建设的关节点在于:能否以互联网这一巨型生活工具的内在规定性为基础,成功地构建起虚拟实践成果借以实现"我们化"的社会机制。以此来审视网络文化建设,自然会提出所谓"多主体协同发展模式",它是一种网民个体、网络群体、网络管理部门通过多元协商建立协同关系,共同创造和使用网络文化成果的虚拟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9.
对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适应网络文化的发展,推动由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问题向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问题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面临的新的课题.为此,应当积极探讨网络文化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行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矛盾等方面的规律性,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努力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而作出的重大部署。笔者深刻论述了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的社会功能,探讨了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意求把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保障和充分发挥网络文化"面向大众、服务人民"正能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网络先进文化是是基于网络的、具有大学特点的先进文化,是大学文化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网络文化形态。必须全面、深入地认识大学网络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明确其建设任务和主要思路,努力发展我国大学网络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2.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 ,网络文化正在迅速崛起 ,并对我国社会和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影响。本文在概述网络文化在中国的现状和影响的基础上 ,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必要性 ,提出了加强中国的网络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SNS网络文化探析——以开心网为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社交网站(SNS)网络文化这一新兴网络文化现象,以开心网为例,综合运用个案研究、文献研究、定性分析以及随机调查等研究方法,揭示了SNS网络文化内涵和特点,指出SNS网络文化具有"双刃剑"效应。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发展困境与柔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的崛起是新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现象。它的诞生给传统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带来了诸多挑战。由于互联网及其网络文化的特殊性,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陷入两难选择。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原理揭示了网络文化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指出柔性管理是走出网络文化管理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组织学习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而由供应商、消费者、研究机构、大学等组成的外部网络成为组织学习的重要途径。网络学习的影响因素有文化、结构、技术和吸收能力。有效的网络学习应建立合理资本,提高合理范围,还必须借助于合同、制度等硬约束方式。网络学习要求我国企业从组织内学习转入网络学习,建立信任为基础的网络关系和战略联盟,注重网络交往中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群文化是网络共同体共享的价值观、仪式和精神意趣,而作为一种社会化的符号,品牌则是网络社群文化的外在表征。网络社群文化形塑并引领着成员观念与行为的同时,还催生了社群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它体现为成员间交流与交换行为的互渗、信息共享与分享模式的对流,并推动品牌由“物格”向“人格”的价值转向。因此,网络社群背景下的品牌建构理念应以“文化认同”为基础,以“品牌开放”为导向,品牌传播策略也应向“链接社群”的方式转换。  相似文献   

17.
社交网络游戏迅速成为网络游戏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交网络游戏文化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研究价值随之逐渐提高。在剖析社交网络游戏社会影响力的基础上,从文化功能论的理论视角探讨了社交网络游戏的文化功能;分析得出,社交网络游戏的社交互动功能、娱乐休闲功能和自我呈现功能满足了身处社交网络时代的人类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文化价值认同主要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网络语言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语言变体,是当前网络文化的表征,它折射出大学生作为主要使用群体的文化价值认同困境,这种困境从认知、情感、行为上体现出来。破解这种困境需从确立文化身份,获取文化认知,树立文化意识,提高行为能力四个维度构建个体认同路径;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层面构建社会认同路径;从构建大学生文化价值认同网络话语、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两套体系强化大学生文化价值认同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校园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网络环境已广泛地影响着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在阐释校园文化与校园网络文化的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从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社会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认同理论对我们研究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视角价值,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生内化校园文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大学生的自我认同需求、社会认同需求和生存发展需求。以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内化为目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提高大学生的满意率为中心,要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满足大学生基本需求为主要功能,要有一个健全和谐的支撑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