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学术话语权是一种软实力,主要是指学术话语的影响力、判准力、引领力和应用力。当代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的提高,已是中国的重大问题。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学,曾有过"中华法系"的辉煌时代。但随着清朝政府的衰落、西方法学话语的全球化运动、"西法东进"和中国晚清时期的各种要素的助力,导致中华法系话语体系解体。自此,中国法学话语即便没有在国际上销声匿迹,但也成了西方视域下的法学现代化的反面教材。尽管当代中国法学学术研究已呈硕果累累的繁盛景观,对域外法学的研究亦已成炙盛之势,但其在国际上依然处于失语或无语的境况。中国法学在国际上话语权的缺失之因包括:中国法学话语主体意识的缺失,导致中国法学学术研究主体缺乏自信和对中国古代和近代法的几乎全盘否定;中国学术研究的重复性生产和创新性不足,导致中国法学话语的学术质量不高;与域外法学的交流和对话沦为了单向度的学徒式的学习;西方法学话语的全球化运动仍在进行,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法学和法治建设已取得重大进步,需要中国学术话语反应这些进步和成绩,并在国际上传播其声音。因此,当代的中国法学必须提升学术话语权。法学学术话语的国际话语权的有无,与法学研究成果的数量及不断的重复性生产并无直接关系,通过对域外法学的"提线木偶"式的研究亦无法获得。法学话语权的提升应当针对前述原因寻找对策,做到"对症下药"。因此,中国法学学术研究必须首先重塑中国法学话语的主体性意识,从而祛除"他者异化"和"自我异化"的话语倾向;其次,在与域外法学进行交流的时候,应有对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自信,以改变学徒式的交流样貌;再次,更应以独立自主的研究姿态,进行创新性学术生产以解决学术话语的质量问题,从而让中国成为法学学术话语的生产者而非消费者;最后,要高度重视和关注国际社会的法学问题,以高质量的"中国方案"突破域外法学话语的霸权壁垒,推动国际法学事业的发展。在域外法学话语依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中国还应当采取措施主动把其学术成果推向国际。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法学界将法学看作具有实践性的学问,并将实践性理解为经世致用的研究立场、具体问题的研究导向以及价值参与的研究态度,但这是对"实践性"这一术语的误用。同时,法学家对法学自身的性质也存在误解,包括夸大法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的实践性、认为法学背离了自身原有的实践性以及主张通过实践检验法学知识的正确性。要准确理解法学的实践性,必须正确看待法学发展的不同阶段、法学内部的不同学科以及法学自身的知识性质。在法学语境中,实践性只能被理解为法学因其独特的研究对象而与实践有关,但法学作为一种知识并无特殊之处,法学与实践保持距离符合其内在发展规律,法学因其知识性质而不依赖实践检验。法学与实践之间呈现出一种后者自前者间接而非直接受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提要]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事业,必然需要中国特色民族法学话语体系的理论支持。当代中国民族法学研究在发展进程中秉持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理论传统,确立起民族政策、民族法制、民族法文化和民族治理研究稳定的叙事论域以及民族政策文本解释、民族法制理论分析、民族法文化学理解读和民族治理实证研究主要理论范式。新时代民族法学的使命是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围绕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理论与实践这一研究核心,全面深化民族法治研究。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是新时代民族法学话语体系的理论品格,阐释宣传党的民族治理思想和政策的精神内涵、理论逻辑、实践要求是民族法学持久的学术传统、巨大的理论优势和显著的知识特征。新时代民族法学话语体系框架由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论述、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论述、民族区域自治法制论述、民族治理实践论述、民族法文化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论述等命题支撑。要拓展民族法学的理论空间并规划发展路线图,完善民族法学学术生产系统保证民族法学持续高质量学术产出,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法学话语体系构建。在人类法治文明话语体系中,中国民族法学将一直在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南京大学CSSCI2004-2006年20余种法学期刊的栽文数据为研究对象,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法学期刊的篇均引用文献数、期刊基金论文占有比例、期刊作者地区分布以及期刊标注有作者机构的论文比例这四个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对法学期刊的学术规范进行客观、综合、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2006年度国内环境法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我国环境法学研究蓬勃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表现在研究成果的数量前所未有,质量不断提高;学术会议的数量空前增加,中外学术研讨已成特色;中外学术访问明显增多,学术合作渐成机制;学科建设成绩显著,环境法学发展获得更大空间。研究特点是注重环境法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注重环境法学与其它学科的交流和渗透,注重学术研究与立法实践的结合,注重传统领域深入研究和研究视阈的进一步拓展。研究热点包括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问题、环境权问题、民法典制定中的环境法律问题、矿产资源与能源法律问题、区域经济与区域环境法律问题、环境侵权及其救济法律问题、循环经济法律问题和国际环境法律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生命法学作为研究生命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知识体系,其产生与存在的法理依据在于拥有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并拥有从事本学科研究的学术共同体。而生物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需求、我国生命法制建设健全与完善的必然选择、应对传统部门法学理论研究之基点缺陷的需要、保护围绕人类生命问题而引生之权利的需要,以及促进各部门法学相互协同的潜在要求,则是生命法学得以存在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学期刊二次文献转载及Web即年下载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法学期刊为研究对象,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期刊信息检索中心二次文献转载数据和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Web即年下载率的数据对中国法学期刊进行比较分析,客观评价法学期刊的学术水平与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8.
法学流派的涌现是中国法律学人的夙愿。虽经中国法学者的多方呼吁,但法学流派的“建构”依然步履蹒跚。从对中国法学流派划分诸种观点的评析中,可以说明流派化意识是形成法学流派的重要因素。法学流派像其他任何流派的形成一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法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哲学基础、方法论运用、理论体系的创新等是流派形成的主要因素。当下,法学中国化是中国法学发展的方向。这就意味着中国法学应解决中国问题,法学流派的建构也不能离开这一主题。中国还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法学流派。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出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反映中国人对世界法学做出独特奉献的法学流派。这也是对法学向何处去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法学的流派化志趣(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学流派的涌现是中国法律学人的夙愿。虽经中国法学者的多方呼吁,但法学流派的“建构”依然步履蹒跚。从对中国法学流派划分诸种观点的评析中,可以说明流派化意识是形成法学流派的重要因素。法学流派像其他任何流派的形成一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法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哲学基础、方法论运用、理论体系的创新等是流派形成的主要因素。当下,法学中国化是中国法学发展的方向。这就意味着中国法学应解决中国问题,法学流派的建构也不能离开这一主题。中国还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法学流派。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出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反映中国人对世界法学做出独特奉献的法学流派。这也是对法学向何处去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下,对涉农法律的立法目标、立法原则、立法内容产生深远影响,进而对农业法体系的逻辑自洽提出了更高要求。法教义学和社科法学作为我国法学研究两种典型范式,将其嵌入农业法领域审视农业法体系独立性,可更加直观地考察农业法体系的张力与限度,进而廓清农业法体系自主、体系扩容、体系补强路径。农业法应跳出现有部门法尤其是经济法部门的桎梏,在传统部门法体系之外单列作为专门性独立法部门,以体系自主性来加快《农业农村基本法》制定,为未来农业法法典化做准备条件。农业法作为跨部门法、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的集成体系,以体系扩容统合农业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证立农业法体系独立性提供理论支撑。在诸如行业法、领域法等条块集合研究、点状集成研究日趋关注背景下,农业法可在体系自主性前提下,吸收其理论范式,补强行业法治、农业农村重大改革问题等方面的制度整合。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高等法学教育的一系列变革中,实践性法学教育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实践性法学教育的价值就是主体对实践性法学教育的需要,体现为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和职业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至今已一年有余。近一年来,法学研究者对该主题的关注程度如何,哪些学科在关注,关注点为何?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以CLSCI期刊载文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该主题在法学研究中关注程度较高;学科主要集中于法理学、司法制度、民商法学和宪法学;关注点在不同学科间有所差异,但总体而言较为集中,如法治体系、审判中心主义、民法典编纂、基本权利等。  相似文献   

13.
证据法学统编教材是教育教学和学术传承的必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证据法学教材有十几种,然独立思考且严密结合中国司法实践的不多.张保生教授主编的统编教材<证据法学>在结构体系、理论体系、证据论和证明论等方面多有创新和发展,是一部值得深度研习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4.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应当走中国特色法学发展道路,坚持和弘扬法学体系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努力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应当坚持和突显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科学性、实践性、政治性、人民性、包容性、创新性及法学体系的中国特色等属性特征.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设定了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宏伟目标和施工路线,目标为二十大报告的法治中国建设。该《意见》系统总结了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领域存在的政治方向问题和管理体制问题,并梳理了法学教育体系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存在的具体问题。政治方向问题的解决方式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宏观横向不均衡问题的解决举措为均衡发展、政策扶持、提升质量、突出特色。宏观纵向管理指导体制问题的解决方案为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发挥政法院校示范作用,以及打破体制机制壁垒。问题的解决最终都需要落实到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台湾章法学研究给大陆修辞学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一是必须进一步加强应用修辞学的研究,走行知相成 之路;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超越传统创新理论;三是致力学术研究打造学术后备军。  相似文献   

17.
吴经熊的法学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建树,即考察中国传统法律思想.评介西方法律思想,创见法律哲学思想,研究中国法制进程;二是文献编纂,即汇编和校对法学论著.编撰和校勘法学工具书;三是传媒平台搭建,即主编<法令周刊>,主持上海法学编译社,支持<法学季刊>建设.吴经熊作为法学大家对近代中国法制进程的最大贡献体现在法学学术方面.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发展到现代,中国文化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法学时代。但中国学人对此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法学学术在中国思想史上乃是相对于传统经学与理学之后的重大知识建构,因此在方法论上满足于一种概念—规范主义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它对于现代的盲目性使它无法承担起建构法学新时代的重大使命。为了达到对于现代的自觉意识,中国学人必须从概念—规范主义的研究方法进入答案—问题回溯式的研究方法,使现代中国思想真正面临的正当性问题从遮蔽状态进入澄明状态,从而使中国学人真正有能力建构起中国思想史的法学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加快了法制建设的步伐,社会对法律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开始探讨高等法律教育应该如何发展,但其热点一直是关注教育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文章则思考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即中国高等法律教育的理论基础,作者认为由于中国断断续续的法学教育历史和中国特殊国情,到目前中国高等法律教育没有稳定的法学教育理论基础和完善的法律教育体系。并提出高等教育当务之急是结合中国的国情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构建中国高等法学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法学学术论文的写作 ,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欲写出高水平的法学学术论文(亦称“法学学术理论文章”) ,必须既具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坚实的法学专业基础知识功底 ,又掌握并且能较熟练地运用写作技巧。现就与此有关的问题 ,阐述如下。  一 概述学术论文 ,也称学术理论文章。它是指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内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论文。法学学术论文 ,是指在法学领域中对某个学术理论问题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科学研究 ,并且表述某些研究成果的论文。“学术” ,是指有专门的、系统的学问和方术。“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