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多的学者将目光转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学者们主要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建设主体、服务模式、运行机制、评价体系、路径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梳理和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取得的成就,剖析了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地资源条件相差较大,要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必须因地制宜地创造不同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以充分利用和整合当地资源,提供实用高效的服务。近十多年来,各地在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的过程中,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形成了五类各具特色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网点建设模式、品牌带动模式、特色文化模式、中心管理模式、全面创新模式。这些模式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具有操作和示范意义的有效参照。按照建立现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还需继续探索,形成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3.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为此,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渗透力;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为落点;建立产品丰富、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运行规范的文化市场体系,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多元、民主、协作的公共治理模式来建设和管理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既要加强内生机制建设,也要完善和促进外生机制建设。内生机制与外生机制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西部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有效需求抑制、有效供给不足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公共住房体系的构建,是当前住房领域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公共住房体系建设的实践中需要公共组织职能的转变,以往的模式涉及公共住房领域的各相关部门职能交叉现象严重,在某一事务上各部门之间利益博弈层出不穷,为了进一步达到各职能部门间相互协同,整体化地解决公共住房体系中的问题,是当前实践中提出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不同领域的协同治理模式,尝试将其引入并应用于我国公共住房体系中,并对构建整体化公共住房体系的可行性和困难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对我国公共住房管理机制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文化建设是政府公共建设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完善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以均等化考量河北省城乡公共文化建设体系,会发现其还存在很多问题;城市偏向型的公共文化供给制度,"输入偏好型"的农村公共文化扶持制度,非均衡的城乡公共文化运作方式等是造成城乡公共文化非均等化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投入主体、实施"千镇万村种文化"工程、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等是现阶段河北省加快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中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较为成熟,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建设和运行中的诸多问题。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责任和标准、政府责任划分方式、财政投入方式、筹资方式及财政保障评估等五个方面出发,通过借鉴美国、日本和瑞典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中的经验,为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的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等,为发达国家文化行政改革和公共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范式.在这些理论的指引下,各国在公共文化发展中形成了多种实践模式,尤以“政府主导”模式、“民间主导”模式、“分权化模式”最为典型.当代中国的公共文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公共文化领域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论背景与实践经验的借鉴,可以更好地促使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持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凸显.陕西省是文化大省,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发展思路日益明确、发展政策逐步完善、发展品牌不断突显、发展平台成效显著、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等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财政投入仍显不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地区结构不合理、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滞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滞后及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程度低等.据此建议构筑全省范围的大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格局,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构建陕西省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发展模式——城市带动农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  相似文献   

10.
文化建设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之一,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对于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十分重要。目前,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存在供给观念落后、供给机制不科学且供给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网络供给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区治理理念,能极大地发挥农村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功能。应树立以人为本、合作共赢的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理念,创新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机制与供给方式,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文化产品供给模式,以提高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当代国产电视剧"金粉世家"中出现的城市形象,进行量化分析和"影像细读",对城市形象的影视传播进行效果评估,分析受众对城市形象的偏好,目的在于规避形象宣传中的无序感和盲目性,为实现城市形象在电视剧传播中的效果最大化,建立可量化、可比较的视觉识别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公共领域理论为基点,提出要想构建农村公共领域,必须充分认识到农业电视在培养农民认知和辨识政治信息,进而影响政治决策的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电视体系建构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影视剧作为面向大众的艺术样式,天然地与民间故事有多方面的联系,民间故事对影视剧有多方面的价值。从起源上、艺术本质上、艺术特性上看,民间故事与影视剧联姻,具有民间故事影响影视剧的内在机制。具体来说,民间故事对于影视剧的价值表现在可为影视剧提供情节模式、人物原型、民俗资源、伦理资源、形式氛围。影视艺术家应积极学习民间故事,从中为影视剧吸取养分。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带来了电视国际传播活动的空前活跃,我国电视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为此,通过对文化人类学和传播学文化研究学派研究中已经较为成熟的民族志方法的梳理,力图找寻其在电视国际传播受众研究中实现对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传播有利于人类社会的现念的广告,称公益广告.通过电视发布的公益广告,称电视公益广告.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体制改革以来的中国电视文化,主要在两个向度上拓展人们的想象空间:一是具有国家伦理特征的国家话语系统塑造的公共性想象;二是以个体化、感官化为特征的大众娱乐话语系统塑造的私人性想象。公共性想象与私人性想象的对立与和解,构成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的一对张力。如何促进两种想象的融合是当代中国电视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光缆在有线电视系统的应用日益增多,改造原有电视系统并改用光缆传输系统势在必行。对有线电视系统在设计和改造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即系统形式的选择;前端要求;光缆损耗计算;电缆分配系统的要求;提高CATV系统可靠性设想。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传播伦理平衡的原则包括传播伦理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随着我国电视剧的市场化,我国电视剧传播伦理出现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在热播的电视剧中充斥着暴力、犯罪、性的内容以及偶像剧对社会规范传播的不当示范,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借鉴韩剧传播伦理规范,结合实际,我国电视剧传播伦理的纠偏对策可从三方面入手:加强媒体自律,改进政府监督方式,提高受众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9.
人类在跨越时空面对面地在场交流欲望的推动之下创造了媒介,并使之成为人类在不断拓展的空间中保持交往行为的公共交流空间。电视新闻作为电视媒介的主要节目形态,担负着建构新型社会舆论空间的重要职责。通过对电视新闻媒介形态发展的梳理,认为电视新闻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在各种技术推动下,不断拓展和构建新型公共交流空间,充分展开公众交流活动的历史。推测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电视新闻将在数字化媒介技术的推动下表现出网络化和虚拟化的发展趋势,展现出互动性和在场性的特征,进而构筑一个具有人类亲身传播的特点,满足社会舆论需求的公共交流空间。  相似文献   

20.
从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播,我国电视新闻正式诞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7 年的时间。在这57 年的时间中,中国的电视 新闻事业得到了跨越性的发展。从最初的黑白电视到彩色画面;从只能节目录播到全程直播;从只有几个单独的电视台到现 在的电视新闻传输的全覆盖。尤其是90 年代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兴的数字技术给电视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人们对于新闻节目的制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却良莠不齐,所以如何吸收借鉴各行各业的优秀精华, 不断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则是新闻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而文艺学美学方法论中的诸多内容,都对电 视新闻节目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