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学新生人际关系与自我和谐、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人际关系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对大一新生人际关系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与人交往的现状不容乐观,男生在交谈、待人接物、异性交往3个方面的困扰高于女生;自我和谐、心理健康对人际关系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加强大学新生人际关系教育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走向社会c寻求社会认同的心理发展时期.随着需要层次的不断提高和自我意识的日益强化,他们迫切需要与他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且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常常被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困扰,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产生各种,心理疾病,以至自身心理得不到健康的成长.为此应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培养其交往品质,并给予其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懂得并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律和技巧,提高交际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促进自我心理健康的发展.关键字人际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试论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交往在给大学生交往带来方便、高效、快捷、广泛的同时 ,也带来了难以克服的诸多问题。一些沉溺于网络交往的大学生所产生的网络心理障碍和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研究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心理的负面影响 ,对于高校德育工作者探讨如何发挥网络优势 ,克服弊端 ,利用网络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走向社会,寻求社会认同的心理发展时期。随着需要层次的不断提高和自我意识的日益强化,他们迫切需要与他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且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常常被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困扰,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产生各种心理疾病,以至自身心理得不到健康的成长。为此应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培养其交往品质,并给予其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懂得并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律和技巧,提高交际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促进自我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和谐的人际交往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常见交往障碍主要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由于很少能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认识。调适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学生的面子心理、冲动心理、宽容心理和封闭心理,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参与网上聊天已成为普遍现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网上聊天对大学生的网络人际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对武汉地区七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网络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的网上人际关系的特点,比较了网上人际关系与现实人际关系的不同,发现大学生的网上人际关系仍然以现实中的人际圈为核心,大学生从网上交往中获得更多的是情感的支持而不是信息的支持,网上人际关系不会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的疏远。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人际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背景进行了客观描述 ,分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人际交往广泛 ,但满意程度较低。并分别从交往的环境和个体两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 ,最后提出了增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的方法 :加强思想修养 ,锻炼交往能力 ,丰富社交知识。文章通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分析 ,目的是引起高校德育工作者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视 ,同时探索行之有效的增进人际关系方法 ,使大学生在和睦的高校校园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心理是整个人际关系心理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而大学生又是青年群体中文化素质较高、心理发展变化较快、充满矛盾的特殊群体.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就必须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据此,文章分析论证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阐明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并提出我国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以及所应采取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然而,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却令人堪忧,他们渴望美好、纯真的人际关系,却又在现实交往中将其功利化、庸俗化。文章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种种矛盾、对立的表征,并据此提出构建和谐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建立和谐宿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宿舍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和谐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及功能。随后,对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心理问题的所在,以及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期找到最佳适合她们的个性化的、行之有效的心理的应付方式,据此对贫困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其采取有效的应付方式,这对于更好地维护和增进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她们更好地完成学业,摆脱心理困境和不良情绪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生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社区的作用和功能随着高校改革进程的加快发生了变化,学生社区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人际冲突、各种矛盾集中的场所,因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社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学生社区"三进"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时期,探讨学生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全面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心理潜能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方式对地处海岛的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相当部分一年级新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躯体化症状,影响其学习质量和生活质量。调查的目的是提请教育者关注学生个体主观的身体不适感及其与个体心理过程的关联,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女大学生遭遇的生命及健康安全风险与日俱增。通过问卷调查、质性访谈和二次文献分析,发现女大学生对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健康、自杀、性行为、安全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均有初步的认识,也愿意参与相关的活动,但大部分没有付诸行动,其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系统等。当前,女大学生自我保护和生命质量提升的意愿不断提升,生命教育的服务需求日益凸显,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对遭遇心理、生理危机的女大学生进行个案管理,运用小组方法对不同需求的女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社区教育进一步完善女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从女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提升女大学生的生命及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因需要受挫而导致的心理冲突,直接制约和影响着他们的健康发展;心理冲突及调适对促进大学生成长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提高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可从情绪调节和环境适应两个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浅谈心理校本课程:校园心理剧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心理剧"是提升中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通过心理剧的创作表演活动,不仅能够概括校园心理剧的活动规律,而且有利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加强师范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既能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体育技术水平,理论水平,促进他们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又能使他们毕业后引导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文章根据师范生体育意识的特点,探讨加强培养他们体育意识的途径,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展开。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智力普遍偏低的现状,使人们看到了情感智力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体育兴趣和体育爱好以及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教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情感智力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提高了解自我情绪、识别他人情绪、自我管理情绪、自我激励及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为他们将来实现成功的人生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人权教育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隐性教育具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基础。人权教育的内容可以预防和降低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学习和创造心理方面、人际关系心理方面、恋爱、婚姻、性心理方面等一般心理问题和困惑的发生,可以调控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实施过程需要注重权利义务并重,注重生存权和平等权,通过道德层面和民主与法制渠道开展,注重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注重多渠道宣传。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障网络,目的是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自杀、杀人事件,破坏性大,其负面影响尤为引人注目。因此,高校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网的建立和运作,对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