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都市报文化娱乐版 ,是宣传党的文化娱乐政策、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武器 ,是活跃都市人民文化生活、培植都市先进文化、造就都市文化新人的重要阵地 ,是满足都市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要求、提高市民文化素养、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并且增加报纸发行量的重要手段 ,是促进报业改革、加强报纸与社会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报纸广阔社会功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报业文化的极好形式。充分认识、重视和发挥它在传播与建设先进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于办好都市报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为市民服务"的办报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都市报的典型代表,<华西都市报>的成功是与其"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认为,"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的办报思想包括明确的传媒定位、创新的传受关系、科学的价值取向等具体内容.这些思想内涵正是我国新闻改革嬗变轨迹的集中体现,在当代中国新闻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日益多元分化和丰富多样的城市生活,从社会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和文化娱乐新闻等方面,为都市报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报道题材,促使都市报的新闻来源市场不断形成与成熟,这是近年来都市报得以横空出世并笑傲江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都市报是个杂交的品种 ,它嫁接了晚报、日报以及法制报、电视报、文摘报等当时许多畅销报种的特点和优势 ,但总体上而言 ,它同晚报之间的渊源关系最深。不仅是晚报直接逼得都市报“出山” ,而且都市报在创办之初 ,也继承、借鉴了晚报特别是所谓“新型晚报”许多特点和优势 ,包括学习晚报走向寻常百姓家的读者定位和市场定位 ,学习晚报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平民意识和平民视角 ,甚至在具体的版面设置和办报风格等方面也有学习、模仿晚报的痕迹。但是 ,相对于晚报而言 ,都市报在更多方面还有创新与超越 ,这主要表现在都市报更加完全彻底地市场化 ,更加强调强综合性和大信息量 ,十分重视新闻策划并把它作为新闻竞争的主要手段 ,首创了“敲门发行学”并广泛应用到都市报大家族的日常经营中 ,形成了自己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办报理论并不断丰富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5.
7月中旬 ,教育部“十五”社科研究专项项目“中国都市报创新研究”专题报告会在四川大学举行。报告会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和华西都市报联合主办。项目主持人、四川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邱沛篁教授在会上介绍了“中国都市报创新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与筹备情况。项目将系统调研与论述我国都市报的定位、兴起和现状 ,考察都市报新闻、特稿、副刊、文化娱乐新闻、版面、文风、公关活动以及广告、经营管理、体制等各方项的未来与发展提出并建议和设想。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杜江 ,省记协副主席姚志能 ,四川日报报…  相似文献   

6.
维新派的政治思想传播是我国利用大众传播工具进行政治传播的最早范例,开了政治家办报的先河,宣告了大众政治传播时代的到来.维新派的政治思想活动不仅推动了国人自办报刊的产生、发展和完善,而且也在报刊体裁、办报者角色定位、报刊内容、报刊社会地位和报刊理论发展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都市报副刊面临“现代化转型”之际,需重新认识其地位与作用,直面其太过庞杂、品格低俗、借“名”逐名、变相广告、湮没个性等现存误区,探讨其走出误区的有效方略,诸如复归自群专刊化、多元兼容个性化、神形深茂杂志化、编读双向互动化、借鉴网络自在化等。  相似文献   

8.
都市报对晚报的冲击和晚报的都市报转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应运而生的时代的宠儿 ,都市报以其迅猛异常的发展势头 ,在市场化的报业竞争中 ,对其“启蒙老师”———晚报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 ,在许多中心城市甚至打败晚报而当上本地报业竞争的“盟主”。形势所迫 ,许多晚报不得不正视现实 ,反过来向其原来的“徒弟”———都市报学习、取经 ,从报纸定位、新闻定位、办报宗旨 ,到内部管理、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 ;从版面设置、报道内容、报道风格 ,到版式设计、版面语言、视觉效果乃至出版时间等方面 ,均向都市报学习、靠拢 ,甚至与后者达到高度趋同、难分彼此之地步 ,实际上已经远离晚报传统而归入都市报的大家族。至于那些已然改为上午出版的几十家晚报 ,则更是放弃了晚报的最后一个特征 ,异化成了另外一张都市报  相似文献   

9.
面对报纸同质化日趋严重的现实,国内许多都市报纷纷走上了主流化转型的道路。《楚天都市报》于2007年6月底也作出战略转型的重大抉择,以“责任媒体、百姓情怀”为办报宗旨,增强对时政、经济、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力求在品质品位、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等方面更上层楼。通过选取《楚天都市报》2010年1月份双日头版以及2006年3月份双日头版的新闻为研究对象,运用量化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式,可以推知该报主流化转型的成败。  相似文献   

10.
都市报是指以城市居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综合类或文化、经济、生活类报纸。它是报业竞争的直接产物。它的诞生,改善了我国的报业结构、加速了我国报业走向市场的步伐。在市场化运作中,都市报注重读者需求与办报质量,广开发行渠道,培育了读者市场,开拓了广告市场,完善了发行市场。其成功的运作模式,为我国报业的市场化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省级都市报在其创办之初,就已将其省内各地市市场纳于其麾下。为了争取更多的读者和广告,省级都市报纷纷借助开办地方版以打开其省内市场。时至今日,部分省级都市报已经拥有了具有独立刊号的地方版。这为省级都市报地方版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全媒体时代,各省级都市报地方版在发展中,均不约而同地遇到了一些问题:题材单一,报道深度普遍不够,在新媒体、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上普遍存有不足。只有直面这些问题,省级都市报地方版才有可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邹韬奋作为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报人,人本主义贯穿在他整个报刊活动中。他倡导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全心全意为读者解决思想、工作、生活上的种种问题。《生活》周刊服务对象包括文化各阶层,其刊载的内容表现社会各方面,体现了邹韬奋办报理念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王韬是近代首批国人自办报刊创办者当中的佼佼者,也是我国近代较早地具有办报思想的人.他在香港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报刊之一《循环日报》。在《循环日报》长期的报馆生涯中,王韬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办报思想。他的办报思想和他所开拓的报刊政论文体,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新兴媒体的冲击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我国都市报报业市场重新洗牌,调整、重组和转型势在必然.都市报如何转型,已成为近年新闻业界及学界争相探讨的热点.本文从三个方面探析了都市报市场发展趋势,即报纸的主流化、大众化、专业化发展趋势,跨区域发展趋势和"一城一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创刊19年以来,大河报人筚路蓝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报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以“服务河南,影响全国,办中国最好的都市报”为办报宗旨,以“新闻立报,内容为王,深度呈现,观点制胜”为采编理念,以“激浊扬清,彰显责任,开启民智,推动进步”为核心价值观。构建全媒体矩阵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互融互粉、共荣共赢。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通过对新闻报道的重大事件或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议论,可以向广大读者明确地指出新闻报道的思想政治意义,进而深化报道的主题。近年来,都市报时评的现状和特点为专版化、广泛化、人文色彩浓郁等。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重视度不够、作品作者水平不高、题材单调。对此问题,我们应采取加大时评的力度、强化写作、本地化与异地化兼顾、加强舆论监督等方法与措施,这对促进都市报时评的发展具有长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为此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合理化、内容政治化、手段法制化、途径内化化、方法艺术化等方面介绍了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和完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地方报纸由于版面所限,"必读性"内容减少,少数报纸不断扩版但新闻比重不断降低。因此,在读者方面出现报纸新闻性弱化的评价。克服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坚持综合性办报的同时强化报纸的新闻性,把开放性办报和强化地方新闻相结合,向地方新闻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从机制上保证新闻质量,真正体现"新闻立报"的办报思想。  相似文献   

19.
针对都市文化的勃兴和都市报的崛起,探讨都市报与都市文化的互动关系,揭示都市文化对都市报报道视野、报道内容、报道方式、报道效果的影响,分析都市报对都市文化的反作用,并以两者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基点,从转变新闻传播理念和提高新闻报道水平两个方面探求都市报在和谐都市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20.
育人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的喉舌,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应该而且能够在育人中发挥更大作用。高校校报要通过多种途径,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提高办报质量,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素质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