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般学者认为,尼采哲学对尤金·奥尼尔的戏剧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尤金·奥尼尔的创作思想对尼采哲学既有继承也有反叛,特别是他对人的精神价值的关怀,使他的剧作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而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2.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早期一部很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从题目上看是谈论艺术的,但尼采实际上借助对艺术的思考进行对悲剧的哲学解释,或者借助于艺术解释对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旁注。历来的西方学者在解读《悲剧的诞生》时也仅仅从哲学单一维度进行解读。因而,尼采的悲剧观与尼采的哲学观往往混同在一起而无法对尼采的悲剧观作真正的解读。针对以往西方学者解读尼采时存在的不足,本文试图运用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在确立悲剧作为艺术主体地位的同时,综合运用哲学、美学、伦理、宗教、神话等他性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解读。在运用他者视角进行解读的同时,又通过他者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非我的特征观照,以进一步通过他者的确证来界定悲剧的自身特征,从而达到多视角、多维度对悲剧的自我确证的目的。总而言之,尼采的悲剧观是一种崭新的悲剧哲学,这种哲学全力弘扬生命本体特征,具有多元文化整合力。  相似文献   

3.
现实的人生问题是尼采哲学孕育生长的源泉, 尼采学说是尼采的生命与生活的反映.尼采哲学也是尼采自我治疗的努力.从根本上说, 尼采哲学可以阐释为对真正的"父亲"的寻觅, "超人"就是对"父亲"寻觅的结果.尼采的神经症表征着人类文明的神经症.尼采对生命的肯定与强调是一种症候, 是他经常面临死亡威胁的心理反应形式, 这是尼采哲学的生理心理起源和隐秘所在.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虽然不是第一个将尼采的名字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但他是将尼采生平和重要学说比较全面地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同时,他也结合康德和叔本华哲学,把尼采的思想转化吸收到他的美学理论之中.本文论及王国维所翻译的三篇尼采论文以及他自己的一篇重要撰述<叔本华与尼采>;文章在接受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尼采思想对王国维的影响;笔者在搜集王国维与尼采关系时发现了王国维有关论自杀的文字,于是也就从叔本华、尼采的"天才"和"意志"论附带探讨了王国维对自杀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几乎所有人都将尼采哲学视为非理性哲学的典范.然而,从尼采"超人"理想中可以看出,尼采哲学实际上是"非理性主义"外衣下的理性哲学,是以非理性的方式"演绎理性".尼采只是以他独特的视角发现并弥补了传统理性无法照应的理性盲区,是以一种与传统理性决裂的方式做理性追求.尼采哲学蕴涵的独特理性价值表明,其仍没有远离理性主义的传统大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出发点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竞技体育异化问题,特别是采用尼采的“权力意志”对竞技体育异化产生的根源进行探讨。试图从更广泛的角度研究竞技体育异化问题,再次唤醒人们对体育异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权力意志主义、超人的理想模式、重新估价一切价值这三方面阐述了尼采思想的主要观点。文章认为:尼采的哲学和叔本华的哲学相似之处是从批判康德哲学开始的,但尼采改变了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说”,提出了“权利意志说”,并强调重新估价一切价值是尼采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贯穿于他的全部成熟著作中的一个主题。文章对尼采哲学思想中的消极成分和糟粕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对尼采美学的阐释,如同对他哲学的阐释一样,都是在他的存在主义哲学的视野之内,通过现象学本质还原的阐释技术,把尼采的关键主题纳入到整个欧洲形而上学的传统之中,从而使得尼采本来具有鲜明现代特色的美学,尼采自称的艺术生理学,成为渗透着存在主义气息的艺术形上学。这种做法既体现了阐释的魅力,也掩饰不了阐释的暴力。  相似文献   

9.
在某种意义上,尼采不是一个严格的哲学家,因为他不去追求体系的完满性。他给他的学说打上极端的个人主观色彩和激情的标志,别的哲学家小心翼翼地避免或掩饰这一点,而尼采则张扬它,且引以为自豪。他宣称自己的哲学是“悲剧哲学”,他自己则是“第一个悲剧哲学家”。确实,透过尼采的哲学语言,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动,那是酒神式的哲学激情在向我们的心灵讲话,它大胆、率直、甚至狂妄,迥然不同于那些四平八稳的学院讲章。然而,只要你肯抛弃偏狭的定见认真地倾听,你就会发现弗里德里希·尼采是一位值得认真对待的严肃的思想家,他的“悲剧哲学”即使在今天也是富有研究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维特根斯坦是 2 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他前半生完成的著作《逻辑哲学论》成为现代哲学中逻辑实在论的最高代表 ,他后半生完成的著作《哲学研究》又将哲学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近代艺术哲学家叔本华、尼采以及近现代生命科学家、哲学家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在其人生和哲学思想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展 ,这使其哲学思想对人类有史以来所建立起的价值体系的大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把自叔本华、尼采以来人类价值观念的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极致。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中有很多疯癫形象。《李尔王》这部悲剧作品几乎体现了莎翁悲剧中的各种疯癫类型,本文拟在此基础上通过文本细读,分析《李尔王》中的疯癫意象,并就此分析莎翁的疯癫意象所传达的文化意蕴。莎翁笔下的疯癫,只是另外一种生存状态,是“文明”进步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2.
《尚书》中的“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在后世经学阐释中逐渐开启了“狂”与“圣”之间的分野,宋代以降屡有对“狂”“圣”分野的质疑与重释,明代关于“狂”与“圣”的讨论开始往“心学”之路上走。王阳明在致良知的思想框架中阐释“狂”及“狂者胸次”,“圣”及“圣人气象”。王阳明认为,狂者依良知真是真非而行,在行为上“嘐嘐圣人而行不揜”,有“凤凰翔于千仞气象”。他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将成圣的根据牢牢安置于人的内心,“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将圣人之道与自己的致良知之学绾合起来,高屋建瓴地提出“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在他的思想中“狂”与“圣”渐趋弥合,在他的人格上“狂者胸次”与“圣人气象”也渐趋融合。“狂者胸次”与“圣人气象”趋融的关捩就在于“裁”。以“致良知”裁之,“狂”之资与“圣”之质在阳明的人格上趋于圆融自如。  相似文献   

13.
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狂”的视角,指出狂是赫索格真的表现,是赫索格逃避现实世界的方式,“书信”是赫索格的“狂想”和“狂言”。索尔·贝娄利用赫索格的狂,乘“信”以游心,构建了自由言说的境界,让个体生命在沉醉状态中以自我张扬的形式向现实世界发出心声,从而深刻揭露当代文明的种种弊端,表现当代入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展示主人公对人性的叩问与追寻,对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反思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尼采以他非理性的本体论、认识论和道德观所建构的哲学体系对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石理性予以猛烈的抨击 ,在彰显了非理性面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同时 ,完成了西方哲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 ,孕育和开创了新文化的萌芽和源头。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文学中的疯癫形象主要包含两类:疯癫男性和疯癫女性。如果说导致女性疯癫的致病病毒主要是无爱,那么导致男性疯癫的则主要是历史文化加之男性个体的超重负荷。女性的疯癫更多地来自于情感人性等内部因素的戕害,男性的疯癫则往往来自于社会历史等外部因素的戕害。  相似文献   

16.
虚无主义是尼采哲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学术界大多从消极的、单-的角度理解这一概念,实际上,虚无主义被尼采赋予了众多的复杂内涵:它既指旧价值本身的无价值,又指价值消解后意义的真空;它可指思想武器,又是思想目标.虚无主义是尼采观察世界的最深刻的心理背景.尼采以虚无主义作为批判武器,对欧洲传统价值 ——基督教、道德及其科学理性文明进行批判,对自己的核心观念——权力意志也进行批判.尼采哲学思想发轫于虚无主义,超越了虚无主义而最终不能摆脱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对尼采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狄奥尼索斯的化身——对《在路上》主要人物迪恩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尼采哲学中的酒神形象对《在路上》中的迪恩进行解读。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描绘了酒神和日神两种精神,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本质是旺盛的生命力,其内涵是摧毁和创造。《在路上》中的迪恩就是酒神精神的化身。在迪恩身上表现出的“疯狂”和“纯粹”,本质上是以身体的狂欢对一切压抑人性的制度和观念发起的强有力挑战,是对生命、对生活的激情和肯定。  相似文献   

18.
尼采对希腊悲剧与神话的理解,直接与他的对希腊哲学家的理解一致,这中间都遵循了日神与酒神的对立与统一原则。尼采将苏格拉底作为一个分水岭,前苏格拉底哲学是对立于苏格拉底幸福论的,艺术精神对立于苏格拉底的工具理性。尼采称古希腊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时期的希腊为哲学的天才共和国,柏拉图以后的希腊哲学都是一种混合的产物,失去了柏拉图之前哲学的单纯性。  相似文献   

19.
尼采的“永恒轮回说”是用来回答事物运动发展归宿的这样一个世界观问题,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具有基础性意义。尼采形成并接受这个思想经历了悲苦、恐怖并最终战胜的心理体验。这一思想的意义在于:(1)反对了基督教及其它有关世界发展的种种目的论观点,对世界的自然性进行了辩护;(2)高度肯定了变易的感性世界的唯一性,有力地批判了无时间性的超感性理想的虚幻性和破坏性;(3)作为“超人”实现的理论公设,有着激发人的创造活力、促成人的个性化创新的作用。永恒轮回的是“相同者,”德鲁兹把“永恒轮回说”理解为“选育”的哲学,背离了尼采“肯定生命热爱命运”的“酒神精神”。尼采的局限在于没有最终摆脱传统的宏大叙事,试图给“超人”生存寻找形而上的支撑,从而淡化了个性化创新生命的自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