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彭宇案”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该案件所折射出的道德缺失与法律责任问题,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新近发生的“小悦悦事件”也引起人们对道德问题的重新审视。文章积极探求引发道德缺失的根源,其对社会道德重塑与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过马路”反映出当下部分中国人守矩美德的缺失、生命敬畏的缺少、义务道德的缺乏等道德问题;“重私德,轻公德”思维惯性的影响、效率“经济人”的理性选择、社会转型期的心理焦虑是“中国式过马路”伦理之殇的诱因: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以法律呵护道德、加强舆论宣传与监督、重视道德教育与践行,提升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德行,是“中国式过马路”道德治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双重转型过程中。经济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凸现,出现了道德信仰的缺失。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结构,道德信仰缺失会造成潜在的社会危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信仰重建的原则是内外结合,双管齐下。重建的途径是以内在的道德信仰为支撑,以外在的善恶因果律实现为核心,以法制的强制为保障。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的道德合理性基础问题是现代伦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本文从一种道德社会学角度提出并分析了中国现代化运作中道德合理性基础的危机与论证问题。作者选取了近年出现的“红太阳现象”和“村霸现象”作为典型个案予以分析,并系统考察了现代社会道德解释图式的五种主要理论,在个案研究与历史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代社会的基本特点,综合性地论证了中国现代社会之道德合理性基础,提出了三个方面或三个步骤的道德合理性基础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农民待遇问题”根本上说是个制度问题和道德问题,在传统的社会等级制度下,中国农民的社会等级地位和城乡二元社会制度是导致“农民国民待遇得不到保证”的根本原因;要解决“农民待遇问题”的道德尴尬就必须建立起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的道德制度,即在划定社会成员权利与义务的利益结构上逐步走向合理和公正,激活社会繁荣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使社会成员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获得充分的制度性保障,促使社会道德伦理关系格局趋向有序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6.
对于礼仪之邦来说,“道德”本不陌生,从周公“制礼作乐”到先圣昔贤的解悟践履,它融入到了中国人关于人生的理解之中,也将传统的社会和政治都赋予了道德色彩,在“君子”圣贤理想目标的引导下,普通的中国人也在过着一种道德的生活。但近代以来,在社会的巨变和救亡过程中,“民德”却暴露出重要的问题。现基于对传统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观察,从传统政治、治统和儒家的学统三个方面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并借以思考当前社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7.
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思考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 ,不良社会问题的产生 ,道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曾被人们冠以“天之娇子”的大学生们同样面临着道德问题的拷问 ,在道德方面的表现与其身份严重不符。就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原因及其对策作了简要的分析 ,以期能找到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在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念和持续进步的线性进化观带来经济发展、物质丰裕的同时,也使人溺陷于异化生存之境,引发道德缺位、信仰缺失、责任与诚信意识缺乏等诸多问题;重新反思儒家文化,抉发儒家“道德主体”等思想,既为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更是应对现今社会道德危机,为“超越精神失落,主体责任感缺乏”的当代德育教育提供可资镜鉴的价值资源.  相似文献   

9.
赛博空间作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互联网在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道德问题。赛博空间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最深层的原因还是和人类道德自律的缺失有关。对经济利益的追逐、社会道德滑坡、法律法规的滞后以及网络技术的不完善,成为赛博空间道德主体自律缺失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从内、外两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网络主体的道德水平,提升网络从业者的工作素养,充分利用网络安全技术的支撑、网络法律法规的威慑、网络道德规范的约束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的引导等手段促使网络主体高度自律。  相似文献   

10.
作为社会道德“晴雨表”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有很多正徘徊于或已突破道德底线。反思中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德育应该走出只追求高标准的误区,加强道德底线教育和必要的反面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表明在物质方面我国整体上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就,但同时社会道德的不断下滑是每个国人切身感受的事实。文章从个人行为成本与行为效益角度分析研究了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指出导致社会道德缺失的具体原因有很多,这些因素共同加大了社会道德行为成本,同时减少了社会道德行为效益,并且无形作用于个人具体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2.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义”是指道德原则规范,“利”是指物质利益。义与利的关系,涉及到道德原则规范与物质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问题。在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儒家、法家、墨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许多宝贵的积极合理因素。其中尤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最为全面、深刻,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总结研究儒家义利观的基本内容,批判继承它的…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研究”于12月14日至16日在广西大学举行,来自美国、韩国和圉内各高校、研究机构的60多位伦理学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同探讨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及和谐社会道德建构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同志,知名学者陈瑛研究员、魏英敏教授、刘启林研究员、吴潜涛教授、唐凯麟教授、焦国成教授、葛晨虹教授等出席了本次盛会。“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研究”学术研讨会剪影  相似文献   

14.
通过深入考察中国社会现实,探究当代中国道德问题、价值观念以及解决道德问题与道德危机的措施,从而把握当代中国现实道德问题的关键并提出可行性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对于促进道德建设并服务于“和谐社会”之宏旨,实现“中国梦”对良性正义温暖健康社会之构筑蓝图;对于矫正道德冷漠现象,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倡导人文关怀,通过重思寻求儒家的道德伦理价值,找到道德建设的救赎之路,具有十分显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道德、道德建设与社会、社会生活、社会历史是内在相关的,“公民”道德建设也是不能离开以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公共文化为基本制度特征的现代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社会、内在与外在、主观与客观仍将是公民道德教育和实践的理论悖论和实践难题。而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背景是制度伦理环境及制度德性的主体内在精神因素(信仰)的“双重缺失”;这一时代难题的解决,就必须进行“双重建设”——理性制度的和精神信仰的。而该文主要谈信仰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1988年问世的长篇小说《舞!舞!舞!》,在村上春树被质疑为“激情欠缺”和“去意识形态化”的小说创作中实属特例。它以叙议结合的方式和直白的语言,毫不讳饰地揭发当下日本“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疮疤。所指涉及日本当代社会政治黑暗、商业险诈、司法腐败、色情泛滥、道德缺失等诸多重大问题。本文以小说塑造的当代艺术家影视明星五反田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产阶层的“冷漠”已成为一种带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其存在是我们民族(社会)凝聚力的一种缺损,是国民精神支柱的一种剥离。“冷漠”现象的形成与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价值观的变迁、社会心理变化、人的精神追求等许多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消除中产阶层的“冷漠”应从如何理顺社会关系的失调入手。具体措施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道德法律化促进道德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长,社会无信不稳。这是人所共知的。可见信用在社会各个领域是极其重要的。可是在目前的中国,信用缺失日益严重。本文主要从企业、消费和人际关系这社会生活的三大方面探析信用缺失问题。力图找出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9.
“义利之辨”是中国古代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关于它的讨论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中国古代文化中“义利之辨”中的“利”并非是指我们现在所讲的权利;中国古代的特殊的社会结构导致权利主体的缺失;和谐的价值追求阻碍了权利观念的萌发;强烈的道德主义倾向扼杀了权利观念。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在其终极意义上标识的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性生成的人格境界。以此考察我国当代社会人生境界之整体状况,表现为:自然境界本然存在、功利境界居于主导、道德境界严重缺失和天地境界远而高玄。其中“道德境界”在这一生成过程中自身所具有的难实现、难保持、难统一、难提升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特征决定了其生成的艰难性,这也为理解当代社会道德境界缺失确立了客观的逻辑视角。而道德理念、和谐理念和生态理念观则是和谐社会理想人格构建必不可少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