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绕某一学者或者某一学者的最新作品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是现代学术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欧美学界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在国内学界这种方式还不太普遍,除非享有某种文化特权或者社会特权的人,才会有这样一种方式。西方学人把这种方式叫做"workshop",意指围绕某一本书或者某一学者的  相似文献   
2.
儒家美德伦理及其与麦金太尔之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视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俊人 《中国学术》2001,3(2):151-181
西方汉学的视野向少扩及中国哲学。这种状况或许与黑格尔等西方哲人所抱怨的中国传统知识中缺乏严格系统的哲学而只有“道德的宗教”、或者缺乏充分的理论化知识而只有日常经验之直觉的学术判断直接相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中国哲学界的自我开放程度和自我表达能力还很不够,或者说中国哲学界的自我言述(utterance)和参与国际对话的能力尚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3.
世纪回眸:"道德中国"的道德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匆匆而过 ,人类以各种不同的方式 ,带着复杂的心情向这风雨百年挥手告别 ,而关于 2 0世纪的记忆却依旧清晰。这记忆或许会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一种不可卸脱的精神负担。年轮的标记是人类自我设定的用以记录自身文明进步的方式 ,但年轮的增加是否必定意味着进步 ,却是一个问题 ,尤其是当我们回首 2 0世纪或者更遥远一些的人类道德文化生长的历程时 ,这个问题就更值得追问和思考。1999年末 ,北京的青年学者刘智锋曾编辑出版了一部关于当代中国道德问题的论集。在这部题为《道德中国——当代中国道德伦理的深重忧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相似文献   
4.
论道德目的论与伦理道义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德目的论和伦理道义论是中外伦理学最基本的两种学理进路。它们在方法论、道德价值观念、对伦理学特性的理解和体系建构上存在诸多根本理路分歧 ,但它们并非不可调和。前者侧重解释个体道德现象 ,具价值人学意味 ;后者侧重社会伦理现象 ,具伦理关系学取向。如果把人类道德生活看作一个多类型、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系统 ,道德目的论和伦理道义论其实都是不可或缺的解释向度 ,不仅可以互补 ,而且是必须相互参照、相互支援的伦理学方法论资源  相似文献   
5.
美国当代社会伦理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新自由主义、共同体主义和社会批判理论构成了当代美国伦理学界三足鼎立的新态势。本文着重对新自由主义与共同体主义伦理学之争的两个焦点性问题——“正当”(权利)与“善”(价值)和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以及哈贝马斯“交谈伦理学”介入两派之争所具有的某种整合意义进行了分析。作者指出当代美国伦理学的发展中心是社会实践伦理学,并就上述三派伦理学思潮所涉问题的新意作了阐发。由此得出的四点启示是:第一,对人类社会实际生活的关切永远是哲学和伦理学的发展动力;第二,对传统的承接和开新往往是新理论的生长点之一;第三,对传统的继承不只是概念的阐发,也是对一种文化精神的弘扬;第四,多元竞争的文化氛围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的伦理道德教育是现代人类文明化进程中一个共同的历史性课题。作为这一课题的重要方面,是如何处理好各民族伦理传统与新生代文化立体亦即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之间的联系问题,或者说是文化后代如何承袭和对待其民族之本位道德传统的态度和方式问题。然而,在思考这一问题时又必须看到一个越来越明显的客观事实:随着现代文明的日趋发达,文化后代自身的素质、他们的生理—心理结构、情感体认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交往特点等等都发生着新的变化,其中,他们在文化(尤其是道德文化)传递中的角色已显示出愈来愈强烈的主体选择性特点。这一事实无疑给青少年传统伦理教育的课题研究增添了复杂性。 中国素以道德文明古国著称于世,深厚悠远的  相似文献   
7.
有一本书是我经常翻阅的,尤其是在我意识到自己的职业身份或者产生身份认同困惑的时候,这就是德国近代哲人费希特的<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其中有关学者的使命一部分,让我常读常惑,常读常新."使命"这个概念在现时代已然有些模糊,甚至过于严肃了,特别是当它与"学者"或"知识分于"的概念联系起来的时候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文化资本与管理伦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立足于当代诸社会科学和伦理学的交叉视角,分析阐释了“文化资本”这一崭新的管理哲学概念。由此切入,文章以理论分析与个案例证相交叉的互证方式,探究了现代管理哲学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相互增生的社会现象,进而提出了《管理伦理》的新理念及其基本解释,探索了现代管理伦理的新课题及开拓这一富于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的课题之紧迫性和艰巨性,以期为我国现代管理哲学和管理伦理贡献一份探索性方案  相似文献   
9.
万俊人 《东南学术》2001,(3):115-120
一大约是受跨世纪心态的驱使,我在约一年前竟应诺了“跨世纪学人”专栏编辑的请求,写一写我近20年的学术经历。我想,作为一种阶段性的学术小结,至少具有某种私人经验和私人知识的意义。然而,由于另外一些心理顾虑,我却迟迟难以下笔。我的踌躇不单是出于对自我重复、自我广告的恐惧。毕竟,我已经多次通过各种方式作过类似的事情了,更何况自己近年来在学业上极少长进。我总想,许多在学术上功绩卓著的同龄学人应该谈谈他们的经验和成就,可他们总是很少公开他们真正具有普世价值的学术经验。并且,我的踌躇还来自对我的私人经验或私人…  相似文献   
10.
儒家伦理:一种普世伦理资源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90年代初以来,普世伦理(the universal ethics)问题随着所谓“全球化”或“全球一体化”(globalization)的问题逐渐凸显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挑战性的跨世纪课题。无论是1993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议会”上所签署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还是“国际互动会”(“inter-action council”)有关“人类责任宣言”的倡议,抑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哲学部所倡导并实施的“普世伦理计划”(“the universal ethics pro-ject”),都表明了这一点。现在的问题似乎不再是或主要不是普世伦理这一课题探究本身的合法性问题,而是这种探究的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