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切入艾青的经典文本<大堰河--我的保姆>,通过对母爱本质的阐释和母子潜意识心理的探寻,揭示其母子亲情何以如此深挚感人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资本(PCQ-24)量表对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存在着显著差异,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必须提升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其心理韧性,引导其正确面对遇到的问题和挫折.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缓解其心理压力,并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3.
社会潜意识是一定社会中受到压抑或抑制的社会心理.按照形成机制和深浅程度的不同,社会潜意识可区分为社会前意识、社会自觉潜意识与社会自发无意识三个基本层次.社会潜意识对决策的形成和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把握这种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贫困,在心理上也存在“心理贫困”。其心理贫困的根源在于习得性无助,悲观的解释形态是习得性无助产生的认知原因。塞利格曼提出的乐观疗法可以发展人的积极情绪,变悲观的解释形态为乐观的解释形态,对于治疗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浅析欠发达地区的精神心理贫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欠发达地区存在的精神心理贫困 ,已成为今天欠发达地区贫困的深层次原因和脱贫的主要障碍之一。这种精神心理贫困主要表现在人们的保守、封闭、单一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静态的思维方式以及缺少独立自主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6.
由于压抑而形成的潜意识,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得以显现,得以表达。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既有个人的潜意识流动,也有以个人潜意识为基础的群体潜意识。探讨网络潜意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人的心理层面、群体社会心理,从而使虚拟环境健康而符合道德理性。  相似文献   

7.
“心理贫困”——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延伸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性和所处年龄阶段自我发展意识的特殊性,容易导致个性特征和心理方面的负性变化,进而影响他们正常适应和自我发展.在关注贫困生经济贫困的同时,充分关注其"心理贫困",同样是政府和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中,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问题,诸如自卑心理严重、自尊心极强;因经济贫困引发"精神贫困"或"心理贫困";心理承受能力偏差;知识面窄、综合素质较低;就业观念陈旧等。要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就要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着力推动其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经济状况,解决其学习工作的后顾之忧;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其树立合理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有种种表现,其根本原因是从小经历的经济贫困及空掉的储爱槽,失落的童年生活,长期的强迫思维,现实的连续挫伤等。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关系到其自身及家庭、民族的发展,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潜意识问题,法兰克福学派的弗洛姆等人作过研究,在西方思想界曾颇有影响.弗洛姆等人对社会潜意识现象的分析,包含一些有价值的成份,但由于带有强烈的弗洛伊德主义色彩,也存在有谬误之处. 在我国学术界,对社会潜意识现象还缺乏具体研究.本文认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座,对社会潜意识做出科学的界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心理及社会意识的论述;在实践上有利于自觉调节改革的社会心理态势,促使社会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认定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认定作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效益。通过分析现行高校贫困生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特困生在承受着物质贫困的同时,也承担着心理压力,出现了心理贫困现象。在高校特困生中一定程度上广泛存在着虚荣心理,这不仅直接影响了特困生的健康成长,而且会对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痛苦和危害。因此,给予特困生心理解困,克服虚荣心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通过对特困生虚荣心理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及其危害的分析,可以找到主要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作为测试工具。对某医学院校650名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各种常模进行比较.并进行不同类别间的组间差异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阳性标准≥180分的有68人.占10.6%。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成年人水平,优于江苏省大学生水平.心理问题排在前5位的因子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敌对。不同年级贫困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年级、经济来源、和周围同学关系、学习成绩的满意度与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有显著性相关。结论:医学院校贫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尚属理想.但也有小部分贫困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考虑年级、成绩等特点,有层次、有区别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医学院校贫困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高校特困生现象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因生问题是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重视这个问题并切实解决好,对高校的稳定和学生的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校特困生产生的原因、存在的特点和解决的对策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分析,以期得到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对特困学生的关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在我国城市中形成了一批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体的城市贫困群体。本文描述了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现状 ,再从传统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和个人角度两个方面分析了城市贫困产生的主导因素 ,即城市下岗失业。并具体地描述了城市贫困人口在吃、穿、住等方面所处的困境以及他们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由于城市贫困人口收入低下而给社会带来的威胁 ;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对企业的影响等。从而提出了要从扩大就业面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两方面来缓解和控制城市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当前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受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经济资助中的不良现象入手,对受助群体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高校要引导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要与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相结合,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的感恩长效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资助政策的目标,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转型体制下的高校学生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贫困学生比例的增大,高校学生的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追溯了高校学生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历程,着重从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的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从扩大助学贷款发放的覆盖面、增加奖助学金的种类和额度、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等七个方面采取措施以解决当前高校学生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资助及成才教育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理论和现实课题。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有关贫困生资助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高校贫困生在经济层面和心理、学习、思想等成才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呼吁高校要转变观念,关注主体意识、主体需求,正确认识贫困生问题。对于如何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提出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树立“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的资助理念,并就这一理念的构建与实施给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依据瑞士心理学家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以客家文化心理为个案,分析在无意识中内化了的、心理最底层的文化心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认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从生物学的角度诠释了文化心理的构成以及存在差异的渊源,揭示了影响外语学习外显行为的内在原因,对外语教学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贫困生的大学生活特征及其应对贫困的策略是发展性资助支持体系构建的基础。通过对14位贫困大学生的访谈发现:贫困生的大学生活不仅有经济的压力,还有非经济的压力和发展的限制;而内倾、反思和参与是贫困生应对困顿生活的基本策略,与此相应的是贫困生走出困顿的3个阶段。基于这一发现,认为发展性资助支持体系的构建应对贫困生的大学生活持有综合的视角,同时要与贫困生的应对策略相切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