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阎照祥编著的《英国史》、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是近来问世的英国史研究的新成果。两部史著都是具有创新点的佳作,在编著体例、选图、注释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上,两史作也有不同的观点。当然,两部史著尽管存在些微不足,但并不影响它们是极为成功的英国史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2.
何辉 《国际公关》2022,(1):47-50
史景迁(即乔纳森·斯宾塞JonathanD.Spence)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其专长是中国史研究,著有《康熙与曹寅》、《改变中国》、《康熙》、《王氏之死》、《大汗之国》等关于中国的著作.他以独特的文风称著,文笔生动,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书写历史,因此其著作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史学界,在大众之中也有很大影响.在本文中,...  相似文献   

3.
刚刚过去的百年是中国历史上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在告别20世纪迈向新世纪时,人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出版了大量的历史著作.但是,正如这个世界是男人的世界一样,众多的历史著作都是以男人为主体的,甚至包括一些写妇女解放的历史著作.这是很不恰当的.长期在妇运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的唐娅辉同志最近出版的新著《中国妇女百年奋斗史》,以翔实的资料和女性特有的视角,独树一帜地以广大妇女作为历史的行为主体,分析近代百年妇女奋斗的历史,总结妇女奋斗的经验,揭示妇女奋斗的规律,让人们真正感受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是文论,《史通》是史学,何以一部文论作品会对一部史学著作产生深刻影响?其具体影响又是什么呢?刘知幾在认真分析《文心雕龙》何以产生的基础上,第一次大量引用《文心雕龙》、并明确标注刘勰之名及其著作.实际上,并非《文心雕龙·史传》篇,而是刘勰对"文"的基本观念,使得刘知幾找到了史学的安身立命之所,找到了可以一显身手的天地.《文心雕龙》所谓"文之为德也大矣"的理念,被刘知幾贯彻到史学观念之中,其"远矣大矣"的"文"正相当于"史";刘勰对晋宋以来"文体解散"的批判则成了刘知幾的理论武器,被他巧妙地运用到了史学理论的建树上,形成"文之将史,其流一焉"的观念.刘知幾是一个相当高明的学生,他大量采择刘勰的文词,运用刘勰的思想理论,却完成了一部具有独特价值的史学著作.《文心雕龙》的文章观念笼罩《史通》,却并未将其淹没,而是最终成就了文史双美的佳话,这正是中国文论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文明在不断的重复里取得进步的。我们大多数时候只能感受到新异事物,而没有用心观察那些绵延的重复。库切就是这样的有心人,他的作品《等待野蛮人》重复现实,永恒人类现实,又在重复历史上的众多文本,重要的是他没有让作品滑入无边的文字游戏,在重复之中,库切突出了人们在重复里的拷问、追求和进步。  相似文献   

6.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张毕来的《中国新文学史纲》、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四部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新文学史著作.这四部新文学史著作的书写理念可以概括为总体性历史元叙事.总体性历史元叙事作为一种本质主义的理论范式,将文学存在视作政治元叙事的表述工具,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推广到文学史的阐释之中.这种文学史观念对后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四部新文学史著作的作者怀着真诚的政治热情,试图运用当时的主流文学观念去研究新文学史,但是理解未必很透彻、运用未必很圆熟,而且受流行的教条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政治规范的制约,因而留下了一些经验教训.今天回顾这一段文学史书写的历史现象,人们可以从得失成败中获得现代文学学科的反思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解释》一书论述了历史哲学中人们所熟悉的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科林伍德的论点,他认为历史学家对往事的解释是通过“重新考虑”往事或“重温往事”的方法来进行的;第二个主题是一个命题,即我们是通过完整地叙述确实性推理的过程来解释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当然,第二个主题同许多作家(从亚里士多德到恩思康伯教授)有联系,但马丁教授特别集中于论述赖特(G.H.VonWright)的著作。马丁写《历史的解释》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把重温往事和确实性推理的性质解释得清楚而简洁。他论述的内容普遍地影响到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这些内容涉及到我们是否能了解过去生活在不同时期和现在生活在各种文化下的人们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集中讨论了政体变迁问题,并致力于研究保持政治稳定的方式和途径。他认为,政治制度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而它的稳定却依赖于身处其中的人们的支持。亚里士多德主张,为了培养与政体保持和谐统一的个人,国家要用法律控制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周礼 《社区》2010,(26):55-55
近日读明人洪应明的语录体著作《菜根谭》。《菜根谭》是洪应明的主要著作之一。写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然而这本好书却一直鲜有人所闻.直至近年才被人们发现,并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受到广大读者的推崇和喜爱。  相似文献   

10.
从《霸王别姬》的完美谢幕,到《梅兰芳》的惊艳出场,人们已然习惯了从电影中捕捉民族经典的影子,似乎如此这般便与国粹有了丝缕的联系。然而,真实的经典、国粹却被束之高阁,等待在历史的记忆里接受后人的膜拜。京剧,无疑是众口之中的国粹典型,然而这朵绽放在华夏文明中的绚烂之花,除了在个别文人的手中把玩之外,不得不以一种记录和回顾的姿态,通过电影的方式才能得到世人的满堂喝采。这是文化的悲哀,传承的苦楚。  相似文献   

11.
《作为经验的艺术》是一本内容广博的著作,讨论了有关艺术的所有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作者似乎认为是符合他的时代的。三十年后来看,这本著作却好象是一个启发与混乱的奇怪的混合体,它在讨论某些题目时采用了大量的常识,而在讨论另一些题目时却采用了深奥莫测的含混话,而且总的说来,它使杜威的哲学朝着不能满足目前需要的方向前进。在这篇文章里,我将考察:(1)杜威的审美经验学说,(2)他在《作为经验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空间(χωρα)作为事物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在《蒂迈欧篇》的宇宙创生图景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文本的模糊性,对此概念的理解始终存在着多重困境。莫尔将其类比为镜子或媒介,并将在其中的事物都称为影像,将空间与可感事物类比为一种镜像关系。相比于康福德,莫尔更是将空间的镜子类比深化到本体论层次,在他看来,柏拉图所说的空间并没有实体意义上的承载功能,本质上只能作为一种映射能力而存在,但莫尔的镜子类比却造成了对理解柏拉图文本的诸多疑难。因此致力于论述并批判莫尔对柏拉图空间概念的镜子类比,认为此类比不仅造成了与《蒂迈欧篇》文本的冲突,而且本身也是自相矛盾的。从空间与元素痕迹相互奠基的维度将其还原为一种关系性概念,并探讨关系性空间的性质,进而理解柏拉图空间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受天下之瑰丽与泄天下之拗怒。”这是近代进步思想家袭自珍在《送徐铁孙序》中所标举的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司马迁的《史记》正是臻于这样境界的一部伟大著作,他的“发愤著书说”也是这种理论的先驱,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构成一个光辉的传统。《史记》是我国古代,特别是西汉统一的封建大帝国建立以后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激荡的时代强音;也是作者丰富的学识,卓越的才能,特殊的经历,坚强的意志,与广大被压抑、求进步的人们共呼吸、同命运的心血结晶。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总结前人的著作规律与自己写《史记》的经验道: (天汉三年[前九八年])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  相似文献   

14.
批判与超越费尔巴哈的类哲学,构成了马克思与赫斯1844年的思想交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Ⅰ》中,马克思遭遇无法从先验的类本质推导出人与人现实的交往关系的理论危机,赫斯在《论货币的本质》中以共同活动(Zusammenwirken)将外在性、生成性和历史引入有关人的本质的论述之中,构成了马克思在1844年解决其思想危机的理论先导,使他发现了社会关系在分工和交换中经验生成的现实机制。但马克思此时期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系统研究和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重新评述,又使他进一步深入到交换背后的对象化劳动,揭示对象世界不仅是人格的感性存在形式,同时也是人类历史生成的经验中介,回答了人的历史生成何以可能的问题,为彻底清理费尔巴哈的类哲学影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赫斯却拒斥私有财产和货币这种特殊性的中介,造成他只能通过爱的情感和意识的觉醒实现社会主义,无法真正克服费尔巴哈的影响,最终与马克思分道扬镳,走向真正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安藤昌益是十八世纪中叶日本最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社会政治理论家,但是由于这位哲学家对日本的封建统治思想进行了有力的和彻底的抨击,因而他的名字以及他的伟大著作长期被埋没着,直到二十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目前安藏昌益的理论活动已引起了日本和全世界进步史学界和舆论界的注意,他的重要著作正在陆续地被刊行,他的战斗精神正在被复苏并发扬光大。1959年10月,日本《赤旗报》连续刊载了有关昌益的生平事迹。加拿大东方学家诺尔曼(E.H.Norman)发表了对昌益哲学思想的研究著作《被  相似文献   

16.
方之中的军人身份,掩盖了他的作家身份.作为现代中国作家及编辑家,方之中显然被遗忘了.本文试图对方之中的情况做简单介绍,并结合他被批判的诗集《人底改造》进行分析.《人底改造》作为方之中共和国初期重要的文学创作,出版后却遭到《文艺报》的点名批评,这使带有军旅作家身份的方之中,最终停止了文学创作活动,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五十年代初期文艺界的“内部清理”.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来就离不开归纳、演绎和类比这三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思维逻辑方法。然而在西方逻辑发展史上,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建立了演绎逻辑体系之后,又经过了一千多年,才由弗兰西斯·培根把归纳逻辑系统化,使之成为一种认识的“新工具”,而类比逻辑却一直遭受冷落,没有人加以认真的研究并使其形成一个体系,类比方法仅仅被看作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可以不妨一试的权宜之法。人们写出了那么多的逻辑学著作,却没有一本关于类比逻辑的专著。在现代  相似文献   

18.
正早在40多年前就带我们漫游未来的叶永烈先生,5月15日却在上海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0岁的他是温州的娇子。从11岁发表的那首小诗算起,60多年里,叶永烈写出了《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等180多部著作,计3000余万字。这位从温州走出的作家,其实很难被精准定义,当人们冠于他某种前缀时,他又会以华丽的转身,对大众既往的认知来一次猛烈的撞击:先是科幻,再是纪实,最后又走向纯文学。那么,到底是什么缔造了他的多元?  相似文献   

19.
自学成才 出类拔萃 出身于杏林世家的李兴云,从小受到作为骨科医生的父亲的影响,对骨科医疗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后,他就跟随父亲学习中医骨伤技术,当一名医生.他没有进过高等医学院校,却以惊人的毅力自学完医学大学课程,并刻苦钻研、拓展和挖掘中医药治疗骨伤骨病的优势.同时,结合西医外科的长处,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骨伤骨病及骨关节损伤,使治疗范围从单纯的封闭性骨折、骨损伤,拓宽到开放性、感染性合并骨髓炎、骨坏死等治疗领域.李兴云集经验之所得,编辑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骨病的诊疗规范》一书,并先后在《中华骨伤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等全国性杂志上发表独具见解的论文.其中,《髌骨骨折》一文获全国医学著作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索尔·贝娄(1915——)是一位很有特色的著名犹太作家。他本人曾经一再明确表示,他的志向是成为“社会历史家”。长期以来,贝娄以自己的方式强调了文学的认识价值,尽可能深入地理解和再现美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和具体的社会内容,表达了同时代人的社会经验和生活感受。因此他被西方评论家誉为“当今在世的西方世界的最天才的编年史学者之一。”1975年,贝娄发表了《洪堡的礼物》(以下简称(《礼物》)。这部长篇小说立即引起国内外的重视,被美国《时代》周刊推荐为当年十大优秀著作之一,并于翌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在这部作品中,贝娄再次以其独特的透视角度和内蕴深沉的笔力,真实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