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南茜·弗雷泽作为第三代法兰克福学派在北美的代表人物,她的反规范正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型的、多样化的正义研究视角。首先,弗雷泽正义理论的提出源自她对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她摒弃了传统的从原则出发讨论正义的范式,寻求从历史出发、从社会现实着手探讨正义;其次,她通过与霍耐特的争论,合理吸收了当代"承认"理论,将承认纳入了正义的讨论范围;最后,她用后现代主义多元、差异的思维方式观察社会生产的方式和物质基础,透析正义的不同语境,将其重建为包含再分配、承认和代表权有机结合的反规范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2.
分配正义问题的实质是如何促进社会合作的健全持久,它应该是一个具体的、相对的问题.围绕"公平正义"这一理论命题,梳理政治哲学各流派之论点,通过比较的方法,对罗尔斯<正义论>中分配正义理论进行了进一步论述.认为分配正义的主体应该多元化,除了福利政策之外,公民美德教育和现代慈善事业是缓解分配正义冲突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认为,对"政治正义"达成"重叠共识",应该是多元民主社会实现正义、稳定与统一的最佳途径。"重叠共识"的本质内涵,即以政治正义为核心、自由平等公民为主体、多元民主和秩序良好社会为现实与理想、公共理性为实现途径。分析"重叠共识"与宽容原则、交往和信仰之间的关系,可以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4.
随着"为承认而斗争"在20世纪末迅速成为政治冲突的主要形式,身份认同替代了经济利益成为政治动员的主要媒介。霍耐特在追求正义时,把不正义追溯到文化根源上却遗忘了政治经济领域。我们应该再次回到马克思哲学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劳动"范式重新考察社会正义问题,这对于进一步丰富马克思社会正义理论有着重要意义。立足当前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对马克思承认思想的新发掘无疑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由"差等正义"向"平等正义"转型的历史进程中,邹韬奋的媒介正义思想汲取了儒家正义观、西方正义观和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理论资源,"传播资源的分配正义""传播过程的程序正义""传播内容的信息正义"和"传受之间的人际正义"四个维度,构成了邹韬奋媒介正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尽管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遗嘱中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并未参加阶级革命,而是以"和平"与"抗争"的方式,实践其媒介正义理想。邹韬奋这种兼具"人民性"和"专业性"的媒介正义思想,应该成为当代中国新闻改革的精神遗产,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6.
"社会正义"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总结边沁和罗尔斯关于"社会正义"的界定、工具基础及二者实现各自社会理想的原则和程序的基础上,对边沁和罗尔斯"社会正义"理论进行了评析,并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对"社会正义"问题进行了审视。  相似文献   

7.
自1985年出版《理解马克思》之后,乔恩.埃尔斯特更加关注社会政治问题研究,其中对局部的、具体的、历史的正义问题的探索成为其重点,相继形成了"局部正义"理论和"转型正义"理论。其中"局部正义"理论主要讨论各种不同的社会机构与部门如何分配稀缺物品和必要负担,为此他提出了局部正义的一般性解释框架,并对局部正义的原则和程序、效应及其评价等进行了既实证又理性的独特分析,有力地拓宽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8.
在《正义的前沿》一书中,玛莎.努斯帕姆认为,社会契约理论无法容纳针对动物的政治义务,因为社会契约理论要求各缔约方需要具备大致等同的体能和精神条件。但是她对社会契约传统的阐释并不令人信服。社会契约理论只要求缔约方具有同等的自由、应当受到同等的道德考量。社会契约理论之所以优于努斯帕姆提出的能力方法(capabilities approach)在于,社会契约理论将针对动物的正义共同体的范围限定在我们能够认可的正义主体、以及与我们拥有政治关系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
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三代主要代表人物南茜·弗雷泽基于对战后西方社会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的系统研究,对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与社会不平等的深入批判,以及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压迫性特征的研究,建构了独具特色的正义理论。进入21世纪,弗雷泽在全面剖析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深刻危机的过程中,又探索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解放理论。弗雷泽的正义理论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重视,但她的解放理论被严重忽视,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被低估。将正义理论与解放理论结合起来是弗雷泽后期思想最重要的发展;她的解放理论不仅对当代西方政治反抗运动提供了理论启示,对马克思主义解放理论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主要通过社会契约法、理性反思法、排除法对正义的内涵、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证,指出制度只有符合平等自由的原则和差别原则从而达到自由和平等的恰当平衡时社会才是正义的。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原则、"代际平衡论"、制度与个人关系理论等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空间生产"批判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生产现象形态的批判中出场的,其中彰显着马克思对社会空间现象批判理论的深化和对空间正义的寻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现象的批判引导了其逻辑起点;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过程的阐释表征了其展开维度;对平等正义的寻求彰显了其伦理诉求。研究马克思"空间生产"批判理论,其意义不仅在于从思想谱系角度阐释空间生产理论,还在于能提高人们的空间意识和促进空间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正义论》被誉为"二次大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中最重要的著作",其研究的内容涵盖了涉及社会正义的广泛的领域,研究的社会正义问题更是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罗尔斯从道德的视角来研究社会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说在研究社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过程中来探讨怎么样合理地划分社会利益和社会担当的问题。罗尔斯的这一思想引发了西方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界对于"公共理性"与社会行为、个人权利与社会共同体要求、个人价值与社会正义、社会多元与社会统一、自由与平等、民主与秩序等重大理论问题的广泛讨论。因此,西方政治哲学界认为罗尔斯的《正义论》开启了"罗尔斯时代"。  相似文献   

13.
"原初状态"理论既是罗尔斯正义理论的逻辑起点, 又是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论证方法,其要素包括选项预设、信息预设、主体预设、环境预设、心理预设五个方面.虽然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行文结构严谨,论证审慎小心,结论豁达易行,但他的"原初状态"理论同样受到"社群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批判.前者批评的焦点集中在契约各方--主体的假设上,后者则集中在社会合作必要性、可能性和利益性方面.出于对以上批评的回应,罗尔斯对"原初状态"理论的三个方面即理论适用范围、社会特征、契约主体作了认真的修正,以期进一步增强理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4.
弗雷泽的正义理论是对“正义”概念的新阐释。在她看来, 正义在规范上是一元的, 即以参与平等作为正义的元规范;在视角上是三维的, 分别是经济上的再分配、文化上的承认和政治上的代表权;这三维的正义诉求, 必须服从于参与平等支撑起来的正义规范。弗雷泽的“一元三维”正义构想反映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发展的最新趋势。深入研究弗雷泽的理论体系, 特别是从“再分配、承认、代表权”三维正义诉求中揭示该理论的中国式镜像, 能为当代中国社会正义之建构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工程业已成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甚至于可以说,人在工程中存在.工程在动态演化过程中,风险分配正义问题成为工程活动社会建构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工程风险分配正义的"实事"、工程风险分配正义问题中意向性理论和主体间性理论运用的分析,可以看出,现象学"面向实事本身"的方法,为考察工程风险分配正义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工程风险分配正义问题进行现象学阐释,丰富了工程风险分配问题的视域和拓展了技术现象学的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奥康纳认为,当今世界出现的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双重危机,解决这一症结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生态学社会主义,用"生产性正义"代替"分配性正义"。但生态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中还存在着明显的缺失——"消费性正义"的理论空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强调"分配性正义",又要强调"生产性正义",更要强调"消费性正义",引导全体社会成员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调整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效益,反对腐败浪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人类社会的生态问题,真正实现社会正义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正义似乎是具有历史性和永恒性的范畴。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起直至现在,都在哲学家探讨的话题之内,但因各理论都针对当时的时代境遇而展开,具体内容自然不尽相同。"马克思与正义"是当代的问题,同样源于时代背景,当国内社会改革呼唤公平、正义的浪潮遇到西方正义理论刺激,正义问题俨然成为不可回避之话题。那么问题在于,马克思的正义理论缘何不同于其他正义理论,能够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渡?从马克思正义理论的逻辑起点——社会的、现实的人出发,考察人所具有的实践的本性,能够为实现具体的人的自由解放这一终极目标提供论证。借此,希望能够对实现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而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运动本就血脉相连,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更是不仅注重环境正义的理论研究,而且植根于以生态运动为代表的新社会运动中,试图熔接环境正义与社会正义,从理论研究走向社会运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积极参与年度左翼论坛、"占领华尔街"运动,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品格,体现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趋向,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义的公平》一书在对中国文化传统、实际的公共政策以及管理领域内相关问题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仁学"的正义理论,并以此价值哲学框架作为探讨当代中国社会正义与公平问题的理论基础。该书对正义观的讨论既吸收了西方正义理论,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义观,更注重当下社会主义正义制度建设的实践,涉及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该书成果既是正义理论的一种创新,也为中国社会主义正义制度的建设与实践指出了可供遵循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经典可持续发展"理论主要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其精英主导式、单纯的环境保护取向和缺乏社会正义关怀等特点而沦为"贵族阶级的政治"。为此,美国学者朱利安·阿吉曼等将社会公平取向的环境正义要素纳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并首次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范式与框架——"公正可持续发展"。该范式强调环境正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并且有利于增加可持续发展话语体系的包容性和易接近性。部分国际组织和英美政府已将"公正可持续发展"范式付诸政策设计与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