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换句话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是“在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发展的资源基础的前提条件下的发展”。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人口、经济、环境、社会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口、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现。本文拟就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一、人口与物质资料的可持…  相似文献   

2.
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早在80年代就提出了。然而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定义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于1987年起草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概括起来,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发展与环境结合起来,使我们取得的经济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水:关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摘自江泽民总书记1996年7...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这为我们新时期环保工作如何为经济发展服务指明了方向。文章围绕这一主题,通过深入调研了解湖南永州零陵区城市乡村、工厂企业和采矿区等单位,专门走访了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对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协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二个重大关系的讲话,开启了人们对于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辩证关系的深层思辨之窗。如何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显然是具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国家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内在构成极为丰富,蕴含着经济建设本身与人口、资源、环境诸多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显现出一种富于创造性思维的协调性。显而易见,单纯地就某种机械的经…  相似文献   

6.
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人口诸因素中 ,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口规模。要转变生育观念 ,提高人口素质 ,实行优质服务 ,加强宏观调控和部门合作 ,确保基本国策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即将进入对世纪的今天,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之中。但高速增长并一定等于高速发展,更不等于健康发展。为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发展,并使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已制定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我们认为,充分发展科学技术,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一、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概念是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  相似文献   

8.
论跨越式发展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但在我国的当前现实中,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同的发展战略。跨越式发展具有现实性,那么如何保证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呢?这里的关键在于选择新的发展道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显著提高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一文中,更为明确地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并且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目标的新要求,即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树立。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十年,中国环境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面修订为标志,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立改废步伐明显加快,环境立法体系基本建成;以环境执法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各部门多措并举提升执法质效,环境执法取得长足发展;以环境司法专门化体系建设为契机,专门环境诉讼制度与传统诉讼制度发展良好,环境司法体系运行顺畅;以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为己任,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新定位,提出了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要求。面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为环境法治建设所锚定的新方向,立足环境法典编纂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继续扎实推进环境法典编纂工作,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良法”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证明,那种通过高消耗来片面地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是导致“有增长无发展”的祸根,不可能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新的发展观,努力探寻一条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既有益于当代又惠及子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李云才同志的新著《塑造未来——中国ZI世纪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此进行了系统、全面而深刻的剖析。它从中国与世界、当前与…  相似文献   

13.
深化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必须解决好四个问题。一、自然资源作为自然财富和生态财富要真正转化为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必须使自然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资料进入生产过程,树立为了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生产目的,并建立与自然资源相一致的发展方式和生存方式,制定系统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这要求我们树立系统论、整体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把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建立生态文明发展方式和确立“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生态治理观有机结合起来;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仅仅满足于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是不够的,其关键与核心是如何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生态化;四、脱离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片面强调对“环境民生论”的阐释,既不能准确理解“环境民生论”的完整内涵与价值,也无法真正践行“环境民生论”,故强化对环境权问题的研究与阐释,是当前我们理解和践行“环境民生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必须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适度与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首次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原则来迎接人类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挑战,同时它还首次给可持续发展下了完整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实际上,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可持续限制与发展要求的有机统一。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国际学术界一般认为,可持续性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生态可持续性指维持健康的自然过程,保护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维护自然…  相似文献   

16.
当前.资源和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需要人们正确认识资源环境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科学引导,全民动员,提升集约发展的节约效应,建立和发展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建立和完善集约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实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新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是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国家工业化经济迅速增长,出现世界性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等危机后,人们经过反省与探索,于80年代左右开始正式形成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新思路、新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但公认的概念是1987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的定义,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具体内容方面,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着眼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质量 ,加强环境、生态保护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十五大制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哲学视角深入分析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产生失误的原 因,一是人们关于“客观世界”的哲学理念致使人们错误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 的关系;二是人们片面的“发展观”致使人们没有正确处理“生存”与“发展”的关 系;三是人们无视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而致使人们破坏了人与生态圈的同一性。 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亟待转换哲学范式,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 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20.
李鹏总理在八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未来人满足需要的能力造成危害的发展。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受到资源、效率、一人口等因素的制约,只能在一种难以克服的短缺中求发展。因此如何有效使用和分配资源,控制人口增长,就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中国是受“三条件约束”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硬道理。中国需要发展,而且中国必须发展。但是中国的发展有必要准确估量本国所处的特殊国情。从特定的视角来看,中国是一个同时受到“三条件约束”的不发达国家。三条件是指资源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