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小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伟大的中华文明有着其他文本不可替代的作用.诗乐本一体.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融入音乐元素——课前用音乐诱导学生,课中用音乐激发学生,课后用音乐收束,有助于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有助于其领悟古诗词之情感意蕴,感受古诗词之音律美与艺术美,能有效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小学古诗词课融入音乐元素,要适时、适度,配乐也要恰当.  相似文献   

2.
唐宋诗词的意蕴美,是通过含蓄美、模糊美、新颖美来实现的,意蕴来自诗人的情感抒发。  相似文献   

3.
音乐内容的主体性及接受的双重意义张密丽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它通过人们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的接受过程从感性体验开始逐渐过渡到理性参与,并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叶圣陶先生讲:“文字语文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实践证明,以下方法有助于语感的培养。(一)反复朗读,感知语文形象朗读是帮助读者感知语言的金钥匙,因为它是多种器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我们在朗读时把语气、语调、情感都读出来,就要有一个琢磨和体验的过程。不琢磨,语气语调就读不出来;不体验,情感就表达不出来。在这反复的朗读过程中,读者语感就会增强。(二)展开想象,领悟语言意蕴汉语的意蕴…  相似文献   

5.
一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的要素太多,最重要的便是剧作家应以明确的世界观作为认识生活、认识艺术的基础,从而寻找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意蕴。主题意蕴可以是思想感情,也可以是一些生活中的感悟,主要通过选材、人物塑造、语言、情感抒发这四方面来体现。以电影《隐秘而伟大》为例,分析其主题意蕴,可以领悟剧作家创作的要领。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审美主体情意的组合,审美主体的独特情感使得意象具有了无尽的审美意蕴。唐宋诗词中出现的夕阳意象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被诗人借以抒发自己的人生领悟。由夕阳意象营造出的意境展现了一种历史的阔大,在生动明晰的夕阳图景之外,隐约呈现出诸多层次的缥缈空灵的意象情趣,给读者创造了一个"境生象外,意发其中"的广阔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7.
鸡作为文学意象最早出现于《诗经》时代,发展至宋代,诗词作品中的鸡意象已经具有了超越其物象本身的情感意蕴和象征意味.根据宋词中鸡意象存在形式的不同,大略可将其分为以下两大类:一类是以实物出现的自然鸡意象;另一类则是典故性鸡意象.通过分析宋词中鸡意象的情感意蕴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宋人的内心情感及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林逋是北宋初年著名的隐士,他的隐逸诗词清逸出尘,既是诗人自身高洁品质的写照,也是他淡雅超脱、率性自然的个性之体现。从林逋的隐逸诗词中,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其淡雅适意的人生观和自然率直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应该把作品与作者、作品与写作背景和作品与相关的评论资料等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阅读整体。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作品及作者的整体把握,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理解领悟能力以及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尽量准确地去感受、理解、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情感、情绪和表现出来的内涵意蕴。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应摒弃把理解诗文字面意思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行为,可通过语言的桥梁步入画面,再从意象走入意境,以感受领悟情感意蕴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实施彰显意象这一教学行为,并以此为途径达成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音乐的基础.中国古诗词歌曲是诗词曲的完美融合,又使诗词达到了完美境界.古诗词歌曲走进素质教育课堂,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提升学生们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宋初太祖、太宗朝的乐制重建、乐曲整理、民间音乐等与词乐密切相关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试图从研究的角度理清宋初近半个世纪词坛沉寂,随即迎来入宋第一个词乐高潮的成因和脉络,说明音乐对词的特性及词体演变的影响,还原宋初词乐蕴蓄积淀并走向兴盛的真貌。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思维具有多元内涵,它在音乐鉴赏活动中决定着音乐审美感受的水平及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元一体的审美心理机制,才能实现学生审美心理的完善和飞跃,达到感性欣赏和理性认识的完美结合,以此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唐代乐舞文化与乐舞诗综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代文化气势恢宏昂扬,内容博大精深,而诗歌和乐舞尤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不可逾越的两座高峰,海纳百川的胸襟与兼收并蓄的文化促使唐代宫廷乐舞诗、西域乐舞诗、边塞乐舞诗及游宴乐舞诗盛极一时,上至王宫贵族,下至文人雅士,观舞赋诗蔚然成风。双峰合壁的乐舞诗拓展了唐代诗歌创作的视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景观。  相似文献   

15.
唐朝包容,汉音胡乐中外文化交响共融,唐朝激扬,士人争去边塞建功立业,如此,就产生了边塞诗中独张一帜的音乐诗。这些音乐诗或描绘边塞征战场面,表现战斗的气势和护国卫家的思想;或表达浓重的反战情绪,抒写思乡之情和闺怨之念;或描摹边地风光,记录边地人情,以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在泱泱唐诗大国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相似文献   

16.
山东地区出土的周代青铜器较多,而其中青铜乐器占据了很大数量。这些青铜乐器上的铭文蕴含丰富的诗乐批评思想,充分体现了周代山东地区诗乐思想发展的较高水平。深入研究周代山东青铜乐器铭文,可以深刻认知以诗乐批评为核心的中国文学批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具体发展状况以及其中所呈现的地域特色,也可进一步探究周代中央王室与各诸侯国间诗乐思想互动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界关于词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甚至对词的界说也歧见颇多。其实,词是借鉴近体诗格律以词调来定型的诗,以近体诗格律将其定型化,来表现其原本产生时期的音乐性,这是词的特征表现。在此界说以及对二十世纪以来关于词源问题的各种说法加以述评的基础上,论证词体产生于盛唐宫廷文化,词体发生的诗歌史原因,在于宫廷音乐消费由六朝乐府歌诗,向初唐近体歌诗,再向盛唐声诗转型之后向曲子转型的产物;音乐史原因,则是宫廷音乐经历魏晋南朝的清乐、北朝隋代初唐的燕乐,再到开元天宝的重归清乐,经历法曲中枢,引导了声乐消费形式的曲子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历代出土了许多重要的青铜器,其铭文内容涉及了商周社会的诸多方面,其中的乐器铭文对音乐活动的记载为我们研究先秦诗乐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本文从分析陕西乐器铭文入手,以吴镇烽的《陕西金文汇编》[1]为底本,结合近年新出土的乐器铭文,对其所反映的诗乐文化观念进行探讨.青铜乐器铭文中的诗乐批评思想主要反映在诗乐功能观与诗乐审美观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戏曲与诗乐教化传统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中国古代戏曲从民间诞生,原本是为娱乐休闲之用,是对已沦为教化工具的正统诗文的一种反拨。但随着其发展成熟,逐渐沾染诗乐教化的艺术色彩。而且人民对其所具有的通俗、娱乐、抒情等特点认识越深,越自觉地将其当作移风易俗教化民众的政治工具。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歌和音乐水乳交融;诗歌本身具有格律化、音乐性、具有韵律的美;入诗的乐器多种多样;诗歌和音乐也相互促进和结合;诗人描绘音乐的手段和效果非常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