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认为 ,巴赫金所提出的“复调小说”概念实际上有违于小说创造的音乐学原则 ,只不过代表了小说史上某一种复调小说模式 ,可称之为“对话模式”的复调小说。鉴于此 ,本文将另一种基于音乐学原则的小说形态汇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概念 ,并对文学史上复调小说的成就别为两类 :一类是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代表的对话小说 ,另一类是德·昆西、福楼拜、乔伊斯、赫胥黎、昆德拉等人的以对位原则为基础的音乐小说。  相似文献   

2.
《金陵十三钗》的复调形态有两种:第一种为叙事视角在作品中不经意的变化所造成的复调;另一种为严歌苓自觉的双性同体的诗学意识在作品中娴熟地应用所造成的复调。前一种由书娟和“我”的两种视角构成.后者则由书娟和“我”的两种声音生成。作者在小说中灵活地运用了未成年少女书娟的视角和成年的“我”的视角双重叙述方式,使文本在叙述中呈现出一种复调的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裕固族有较为丰富的民间口头创作。叙事体长诗却是他们百花园中独放异彩的奇葩。裕固族民间叙事体长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英雄史诗;一类是爱情叙事诗。在这两类叙事体长诗中,以《尧乎尔来自西州哈卓》和《黄黛琛》为该民族民间口头创作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4.
复调叙事不仅是米兰.昆德拉在小说艺术形式的革新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也是其勘探人类存在的多重维度和本质的叙事方式之一。正是透过其多视角、多时空、跨文体的复调叙事,我们看到了现代社会中人类自我身份的不确定性、错位性和混合性,也正是这种看似纷杂、混乱的复调叙事,映射和支撑着人类对自我后现代身份的建构与认同。  相似文献   

5.
莫言的《蛙》的审美形式主要体现为复调,多种话语交集冲突与对话,具有混沌繁复、难以把握的特点。书信体文体形式设置了对话语境,间离原则使现实陌生化,戏仿与狂欢的语体造成严肃与戏谑的混通,叙事视角的自由变化造成多种声音的回响,这些共同促成了复调的形成。众声喧哗的复调揭示出现实的荒诞与存在的悖论。  相似文献   

6.
红柯小说人物有两类值得关注一类人物在与自然相通中走向神性,因失却历史文化渊源与现实关系,成为"孤独的神";另一类人物是具有某种历史深度与复杂现实关系的"历史的人".在这两类人物中,红柯肯定前者,否定后者.对"孤独的神"的刻意叙写,使红柯在吸取现代叙事艺术的基础上,形成感觉间离叙事的独特方法,由此,使其小说充满"诗性化".  相似文献   

7.
儿童视角的叙事学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儿童视角是儿童发现以后被作家们所亲睐的一种叙事策略 ,它的出现而构成的叙事学意义是多重的 :直接参与了对传统的全知叙事视角的变革 ;形成了活泼天真的叙述者及独特的文本内容、单纯稚嫩清新的叙事口吻、冷静客观的叙事态度以及复调的结构特征等等  相似文献   

8.
布莱特.伊斯顿.埃利斯的《美国狂人》以极端直白和灰暗的笔调揭示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的道德真空。以往对该小说的评论多集中在其讽刺与说教的维度上,而忽略了其极具特色的叙事艺术。本文采用巴赫金的复调文学理论,分析了该小说在叙事上的复调特征。贯穿整部作品的宏观对话、微观对话以及三种不同意识的相互追逐与缠绕证明了该小说是一...  相似文献   

9.
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述方式.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是迟子建小说叙述的一大特色.从角色上它可以分为角色和非角色叙事两大类,从叙述人角度又可以分为纯儿童视角与准儿童视角.在这些别具一格的儿童叙事中,自然富有了灵性,人际更为简单而纯朴.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营造了一个烂漫的童话般的世界,而叙述视角的动态性、话语蕴藉的多维性则使小说文本更具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复调"的美学意味.它刷新了读者的审美视野,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一方乡民的温情关怀.  相似文献   

10.
以往对雨果小说的分析多从内容与思想内涵入手,而其叙事结构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借用"复调"这一批评术语,尝试对《悲惨世界》进行结构分析,理出卞福汝主教与冉阿让的"模仿式复调"、冉阿让与马吕斯的"对比式复调",以及冉阿让自身的"微型对话"三条脉络,从而对作者精心安排的叙事结构形成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1.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看似朴拙无心,实则精雕细琢之作。首先,小说最显著的叙事策略是巴赫金意义上复调叙述的对话性,其中“大型对话”主要表现为“姑姑”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体形象之间所构成的对话性以及小说文本与历史语境之间的对话性;“微型对话”主要体现为由“我”构成的一级叙述和由其他形象构成的二级叙述所组成的两级叙述形式。其次,运用了不可靠叙述:一种情况的不可靠叙述是因叙述人“我”的变形而产生;另一种情况是由二级叙述话语成分的突显所造成,并揭示出当代拟像社会的本质性特征。叙述的对话性和不可靠叙述使文本获得了一种基于丰富性与复杂性的意义迷思,并体现了两种意义的生态性:话语存在形态的生态性和意义存在方式的生态性。这种近乎语言人类学的后结构主义话语立场使《蛙》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文本实验性。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今中外的音乐文献中,复调作为多声音乐的一种写作思维和表现技巧,一方面它常常与主调音乐组织体相互渗透,呈现出灵活,多样的形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用复调音乐形式和各种表现手法谱成独立的音乐作品,虽然我国音乐专业中的复调理论体系是从西方传入的,但是我们在进行复调音乐分析时,却不能不涉及我国传统音乐中蕴涵丰富的复调音乐形态。本文通过对比来认识东西方复调音乐的技术理论以及表现手法与各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影片《盗梦空间》以特有的复调式叙事结构,使观众沉浸在一个时空的并置与交叠、梦境和现实的交融与对位、绝对渴望与相对存在、肉体的错位与精神的回归的混沌而又明朗的时空镜像中。  相似文献   

14.
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白先勇和严歌苓,是北美新老移民两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他们以历史叙事的方式来展现各自不同的故土记忆,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建构历史的使命感与解构历史的现实感、演绎历史的轨迹与边缘立场的书写。从作家的身份出发,探索两种不同的历史观和历史叙述方式形成的不同创作风格以及由此呈现的族性书写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在米兰·昆德拉的"复调小说"观念体系中,"文体的复调"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他在理论上对"文体的复调"的标举以及创作上对不同文体杂糅的实践,既遵循了其自身艺术的内在逻辑,也映现了当代小说写作的一个潮流──跨体写作倾向,从中还可发现昆德拉这位自觉的文体革新者对小说历史渊源及未来走向的认识。昆德拉在"小说文体复调"方面的实践,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当前文学创作中文体形式的嬗变特征。  相似文献   

16.
“展示”与“告诉”是小说叙事的两种基本形式,根据作家的创作意图交替出现,搭配使用,形成不同的创作效果。康拉德的著名小说《黑暗深处》在表征主人公库尔茨的野蛮、凶残、贪婪方面,兼用“展示”与“告诉”两种方式,抨击殖民主义的罪恶,表现出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在表征库尔茨的“文明”和“伟大”方面,却故意使用“告诉”的单一叙事,丧失说服力,帝国神话被悄然解构,表现出康拉德高超的叙事策略和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17.
对于唐代文言小说的定义 ,学术界存在较大的分歧 ,归其根本是判断标准的混杂。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的“传奇”概念也是模糊变化的。其实唐人文言小说并未形成文体上的突破 ,只是文学制作意识在各旧有的叙事文体中得到大量的广泛的运用 ,这与唐人万象更新的风气相关。然而文言叙事文体的传统规范性使这种文学制作意识的侵入只能停留在一定的程度 ,所以“唐人传奇”这一文体称谓的科学性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8.
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界定,学界颇有争议.就文学本质特点而言,文学只有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两大板块,它们对应、吻合,构成两个声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探索管子曲《柳叶青》的独奏和伴奏的关系入手 ,对该曲织体的结构形态、复调特征、和声内涵及艺术特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揭示其艺术特质与内涵 ,探索管子曲织体配置的艺术规律 ,为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尽绵薄之力。文章将《柳叶青》的织体归纳为五个类型 :一、加花衬托式支声复调织体 ;二、减花衬托式支声复调织体 ;三、加花减花交替式支声复调织体 ;四、填充衬托式支声复调织体 ;五、对比式复调织体  相似文献   

20.
《启蒙时代》从叙述内质来看,是以文学的方式揭秘一代人的心灵成长历程,王安忆“文革”思想的历史叙述是在建构一种时代启蒙、一种人生意义上的启蒙,这才是时代启蒙的“成长”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