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研究高校德育共性的基础上,应努力探索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德育的个性。探索高等美术院校德育建设,既要关注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也要注重分析其德育的校园内部环境建设,注重和谐德育环境的构建和和谐德育环境中人的主体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环境友好的核心,环境友好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热爱生命、尊重自然为内核的环境道德价值观是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柱。笔者重点阐述环境道德的内涵、特征和功能,论述环境道德与环境友好的内在联系,探索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环境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文明对环境破坏的日益加剧,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和谐发展的障碍和瓶颈,但这也成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时代契机和历史机遇.在外部性理论的探究视角下,通过对环境问题的负外部性解读和环境保护的正外部性探讨,分析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在制度供给上,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主体制度、文化制度、资金制度、纠纷解决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中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法律制度架构,以保障中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持续、和谐运行.  相似文献   

4.
2006年度国内环境法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我国环境法学研究蓬勃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表现在研究成果的数量前所未有,质量不断提高;学术会议的数量空前增加,中外学术研讨已成特色;中外学术访问明显增多,学术合作渐成机制;学科建设成绩显著,环境法学发展获得更大空间。研究特点是注重环境法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注重环境法学与其它学科的交流和渗透,注重学术研究与立法实践的结合,注重传统领域深入研究和研究视阈的进一步拓展。研究热点包括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问题、环境权问题、民法典制定中的环境法律问题、矿产资源与能源法律问题、区域经济与区域环境法律问题、环境侵权及其救济法律问题、循环经济法律问题和国际环境法律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战略的新理念,是中国和平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构建和谐世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国际社会共同不懈努力才能实现。中国推动构建和谐世界,要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在对外战略上与周边国家发展和谐友好关系,与大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发展中国家保持和谐合作关系,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等。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怎样科学发展,怎样与环境和谐相处,这是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不仅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也可从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中吸取营养。作为我国最早的城市,城头山古城在选址筑城、水利建设、各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堪称是与环境协调的典范。城头山古城在因地制宜、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多个方面能为我国的小城镇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人类只能顺应和主动地适应其周边环境,力求与环境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7.
我国环境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观和环境法治观,促进环境公平正义、人与自然和谐;完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与中国特色环境法律制度的体系。生态文明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新意,它是一种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高度发展、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和谐统一的文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生态文明观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通过生态文明体系的建设,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伦理和环境道德,并制定出先进的环保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从财政资源配置的视角,选取军事财力总量均衡、财政资源配置结构合理、国际国内关系和谐这三项指标来刻画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程度,尝试展开实证分析,测算出目前我国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程度大约为77.7%,处于良好协调状态,国际国内关系和谐程度处于基本协调状态。为此,我国政府除了需要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外,更需要关注国际国内关系和谐,加强军民的融合发展,以进一步达成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对和谐理念的认识不断深化,并赋予其新的科学内涵: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政策机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立美宜人”的生存观,是一种以建构美、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即“立美”与适合人的“生命、生活、生存”即“宜人”的统一为旨归,范导人的存在样态和生存活动方式的生存观念。只有在“立美宜人的生存观”的范导下,建立起以“立美宜人”为旨归的生存活动方式,才能消解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生存境遇之中出现的某种“非相宜性”和“异化”,才能实现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作为人类整体性生存境域体现的人类的整个生存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关于和谐社会及其构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由于社会管理体制还没有很好地适应和跟上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要求,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矛盾的大量出现,形成社会问题易发、多发状态。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指整个社会的和谐,主要包括人的自身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国内环境和谐、国际环境和谐。按照社会结构理论,和谐社会的构成包括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体系、管理科学的社会组织体系、先进高尚的社会观念体系、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引起全社会的共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和科学判断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也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实际的重大理论创新。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进行论述,旨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进行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4.
汉水文化具有的兼容并包、开拓创新、牺牲奉献、太和博爱、道德至上和独立求真等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独创性和生长性、开放性与兼容性、普适性与代表性、人文性与和谐性、挑战性和反叛性、自’由性和独立性等特征,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所有人类文化一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不仅是汉水流域人民战天斗地、开辟未来的精神法宝,也是全国人民走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泉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就是让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融洽、协调,无根本利害冲突,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气氛良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是我国社会二十多年改革发展的延续和提升,是解决当前一切深层次社会矛盾的需要。只有构建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富裕人群与非富裕人群和整个社会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教育和谐与依法治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教育法治是教育和谐的保障。面对生态、资源、环境全面恶化,社会规范的有效性正在受到怀疑,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治理乏术等问题,认为高校教育和谐与依法治校二者相制约而存在,相辅佐而发展。依法治校要回应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校园、导入自尊自律、对接"三个文明",把和谐社会的主题融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中,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逐步实现人和校园环境的和谐,人和教育制度的和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和谐、学术氛围的和谐以及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和谐。最终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人的和谐以及人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根据和谐社会内涵中所包括的六个方面,按照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建立了由6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了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以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为基础,对北京市的和谐状况作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发现北京市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四个问题:法律体制不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失业率不断上升;生态建设没有达到满意状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全面推动北京市和谐社会建设的四点政策建议:坚持依法治国与民主建设并举;把实现社会公平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保持社会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发展。  相似文献   

18.
管理在其实施过程中往往呈现出强势和弱势两种状态;管理的强弱,不仅影响构建和谐社会所需时间的长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只有强势管理才能真正打击、制止和消除各种不和谐现象,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确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回汉民族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本文试通过对陕鄂交界地区回汉民族关系历史与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说明民族和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谐图书馆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传承人类文化的需求。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的图书馆重点包括建立和谐的硬环境与软环境两大方面:和谐的硬环境是指为读者创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物理环境,包括馆舍的建筑及内部设施等;和谐的软环境是指良好、温馨的人文环境,包括图书馆领导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读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等,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