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周广玲 《社区》2014,(5):10-10
读书可以感知社会,了解自我。读书可以给人智慧,使人勇敢,让人温暖。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手段,作家们读书如恒,笔耕不辍,正是因为读书,他们才有了更多的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他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离不开书籍的滋养。对于读书,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古代人和现代人不一样。现代人有复印机,有照相机。复制一段信息基本能做到不走样。而古代读书人就难多了,没有机器,想要看什么书,非得自己挽起袖子抄不可,就算是家里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刻工来一个字一个字雕在版上。在这种情况下,复制的质量很难保证。因为传抄的人也是普通人,  相似文献   

3.
夏立群 《社区》2008,(17):16-16
贾平凹说自己的读书比较杂,对喜欢读什么书说不上来。“因为读之前也不知道这书到底好不好,适合不适合自己,读了才知道。这就跟探矿一样,有些地方你费了很大劲,折腾了半天,却发现没有矿,但有功劳。至少知道了这个结果。我看书是乱看,有些书看过即忘,有些受用终生,就这样不断地淘汰,不断地选择。”  相似文献   

4.
阿忆 《社区》2008,(8):15-15
不知从何时起,养成枕上读书的习惯。每晚睡前非要在枕上看会儿书不可,哪怕是凌晨上床,也要先看上十来分钟书,方可安心入睡。因为有睡前读书的习惯,因此我的床头总是堆满了书籍,小到杂志,大到砖块厚的名著,什么都有,而且摆放得毫无规则,或者歪歪斜斜拥挤在床头柜上,或者零零散散地落在枕边。再加上看书时,我又喜欢在书上随手加上自己的看法,或是随手记下自己的评论感想之类的,因此,床头还杂乱地搁着一些纸笔,用老婆的话来说,这床实在像个狗窝。  相似文献   

5.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的理由之一,便是想要超越我们的生活,了解别人的生活。但单是这一点并不是我们读书得到快乐的理由。在日常生活上,我们因为转入了现在正发生的那个事件的漩涡中,所以当局者迷,就不能把事情看明白,又还过于受到我们人自身感情的支配,就不能适当地体味出感情来。  相似文献   

6.
一、工具书的用处从读书谈到查书读书,对每一个想追求知识的人都是需要的,因为书本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任何人,即使是真正“皓首穷经”似的读它一辈子,也未必就能真正读通多少,更不用说是“读遍”天下书了,原因是:书,太多了。古人所谓“汗牛充栋”,远不能说明书籍存在情况,只有用“浩如烟海”一类话来形容,还可以说是较富于想象力的。  相似文献   

7.
心静仰心净     
石悦 《社区》2014,(29):26-27
很多年了,一直很想心静下来,看看自己想看的书,写写自己愿意写的字,听听自己喜欢听的歌,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哪怕什么也不想不做,就那么静静地发呆,也清清爽爽、坦坦荡荡。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写作经验,他回答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书中的人物往往会成为他生活的旗帜.书中的道理往往就成为他人生的坐标,书香世界也就会成为他心中永恒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正>以前读书好奇心重,什么事越看不懂就越想看,为了看书我写了一个小册子,专门教人家读文言文。当时《诸葛亮集》、《三国志》对我影响很大。现在看书,跟以前看书很不一样,现在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夜总会里看经典,你能看进去吗?看不进去,一会上啤酒,一会音乐来了,你看什么经典都看不进去。小时候那会儿没什么干扰,什么都没有,灯光也没那么亮,拿一本老书,什么时候也不困。你困了它还醒着。那时候的环境对我读书挺有帮助,相当于在山洞里读经典,多安静!那时候经常有年轻人往山洞里跑,彻夜读书。  相似文献   

10.
赵婕 《社区》2010,(2):9-9
一个阅读的姿势,让我能够像读书一样去读人,并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相携同归的人。而我自己,也只是愿意成为一本沉默的书,文字写满在我身上,有心的人,就在我面前驻足片刻,甚至一生一世;无缘的人,我们就两不相干。  相似文献   

11.
起因是很偶然的。回老家消暑,随身带了书籍两本,《夏山学校》和《窗边的小豆豆》。因为这是两本随便从哪一页翻起都可以看下去也可以随时停下去不看的书。就这样,翻翻,看看,停停,停停,翻翻,看看……  相似文献   

12.
谈读书     
题目好象很奇怪,只要认识三五千汉字,便可读所有用汉字印刷的书了,书人人会读,何必谈?然而问题并不如此简单,能读书是一回事,善于读书又是一回事,并不是所有认得若干汉字的人都善于读书,能和善,相差只是一个字,实际距离却不可以道里计,问题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3.
天益 《新天地》2017,(8):44-45
王修义早年家境贫困,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喜欢文学书,家里没钱买书,他就蹭别人的书读,有时还把父母给的零花钱攒起来,到地摊上淘书看,《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给了王修义最初的文学启蒙. 因为家贫,王修义读到了小学五年级就不得不辍学,跟着父母挣钱养家了. 22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修义招工进了工厂,他知道自己文化低,与别人有差距,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发奋读书,他还积极向厂广播站投稿,表扬身边的好人好事,工友们都称他"作家".  相似文献   

14.
我们家的书     
陈惠 《社区》2011,(26):53-53
我们家的房子不大,桌上、沙发上、床上常因摆着或打开或合上的书。而显得凌乱不堪。有时也想狠下工夫收拾一番,可往往收着收着就又坐下,看了起来。因为好多书都是正看了一半.还没来得及看完的。我有时埋怨先生,说是他到处乱摆书,他听了一笑.说:“室有诗书气自华,洋溢的书香不正好可以帮咱们的陋室升华一下品位吗?而且也不全是我一个人摆的。咱仨都有份。”  相似文献   

15.
小文现在是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一年级学生。初中三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因此早就放弃了考高中、上大学的念头。但选择读职校也不是小文自己的意愿,只是因为年纪还小,不读书又能做什么呢?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计算机专业。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高中毕业进入到各类高校,你是否想过找份自己能胜任的兼职工作来充实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呢?一提到兼职,也许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家教吧。 "做家教,既容易又轻松。尤其是那些小学生,只要让他们认真读两个小时的书,不用教什么,不怕他的成绩不提高。""家教轻  相似文献   

17.
洪军 《21世纪》2010,(10):70-70
留学生在不少人眼里都是让人羡慕的,但很少有人会想到在光鲜背后也有许多无奈和不为人知的事情。当一个人身处异域,文化差异、生活差别充斥周身,要为自己生计奔走时,也许他们也会想,要是在自己的祖国多好。尽管如此,不少留学在外的学子依然全身心地接受异国他乡的挑战,不为别的,就为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秋夜听雨     
这两日,长春一直氤氲在烟雨之中,在这初秋的日子里,最醉心的事,莫过于秋夜听雨了。 秋夜听雨不需要去看,生活中许多事是不需要去看的,看了,会破坏它的美轮美奂。只要你关上灯,闭上双眸,什么都不要去想,倚窗而听就可以了。 雨夜静得出奇。  相似文献   

19.
欲望的陷阱     
星竹 《今日南国》2008,(14):77-77
人们只要有欲望,就不可能破解陷阱,包括那些最原始最古老的陷阱。南非的沙比亚丛林,至今还生活着相当原始的西布罗族人。他们的捕猎方法简单,没有猎枪,甚至也没有弓箭.就是让动物们自己跑到他们的陷阱里。  相似文献   

20.
我叫诺基亚,别看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手机,瞧,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您都可以用我随心所欲地打电话,拍摄相片,还可以用我将短信发送给亲朋好友。我来自北京,我有许多兄弟姐妹,他们“毕业”后,分别去往全国各地坚守自己的岗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