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忠爱 《南都学坛》2008,28(5):123-126
农村金融发展中基于外生成长模式导致了一些问题:农业的现实投入与农村经济需求不相称,农业金融制度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现阶段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不完整和功能的不健全,表现出明显的制度缺陷;农村信用社存在诸多制度、资金上的问题。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中也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现象:国有农村金融的刚性退出,农村合作金融的改制困境,乡村集体金融的被迫关闭,农村民间金融的异常活跃。因此,农村金融改革应该换个角度,从农村金融市场层次划分、农村金融机构功能重构、农村金融体系重构三个方面来看,内生成长模式最终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促进良性农村金融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农村金融生态多样性缺损、金融生态断裂,影响了金融生态整体功能的发挥,增加了金融生态系统风险,因此,必须健全农村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恢复金融生态的多样性;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增强农村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实力;发展金融市场,培育农村资本市场,减少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内风险;建立农业保险体制,加强农村金融基础建设,减少金融生态的外部性风险,从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良性农村金融生态,实现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问题,提出了充分发挥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导作用、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规范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规范和发展民间金融、积极发展农村保险等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对于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所面临的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功能缺失,农村资金流失严重、金融供给严重不足,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欠佳,金融创新能力不足、服务功能缺失等困境因素的分析;从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动力支持,体制环境,外部条件和发展平台等视角,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农村资金反哺回流机制、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完善风险保障机制,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丰富农村金融服务内容等新农村建设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经营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农村金融经营机制存在着"服务功能整体弱化、信用社产权不清晰和治理结构不完善、机构功能定位不明确、金融管制过严、农业保险滞后"等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为此,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使产权清晰,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监管,适当放开贷款利率,引导和发展民间金融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以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但结构和功能不完善;农业贷款力度较大,但资金运用效率不高;农村资金外流现象不容忽视;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不够深入,地区分布差异大;农业保险开始探索,但仍未完善。为此建议:(1)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2)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3)完善农业保险体系;(4)着眼全局安排各项农村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7.
从权利属性考察农民金融发展权,其具有宪法基本权利属性。作为金融领域农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其权利体系包括金融借贷权、农业保险权、合作金融权,在农村金融法制建设上,应主要围绕农民金融发展权进行制度构建,制定并完善包括农村土地流转法、农业保险法和农村合作金融法等在内的各种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土地流转催生了一批规模经营主体,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明市在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方面存在农村金融机构和农业信贷品种单一等问题。对此应该拓宽贷款渠道,积极创新各类金融产品、完善农村支付结算网络、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能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力的支持,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又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洞庭湖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流转等对贷款资金的需求、湖区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弱质性农业对农业保险产生的需求、湖区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对多元化金融服务提出的需求.洞庭湖区农村金融存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农户资金需求,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窄,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单一、支农服务能力低下等问题.建议从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业保险、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和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角度,完善洞庭湖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市场退出是农村合作金融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有助于维护农村金融安全,保护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有关农村合作金融市场退出的规定过于简单,行政干预过度且缺乏风险合理分担机制。应根据互助社发放农业贷款比例的高低,灵活适用市场退出标准;从破产程序、申请主体以及破产管理人和破产清算人等方面构建农村合作金融破产制度;通过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等,加强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城镇化已成为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有强大的金融支持和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来有效地控制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不断产生的农村金融风险。目前,农村金融集中表现出生态环境缺乏统一规划、创新组织形式风险较高、农业保险不健全以及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力度、大力推动大型商业银行下延式服务、不断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及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农村金融中的作用,以此更好地控制农村金融风险,形成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新形势下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面临的主要问题。农业生产迫切需要保障,但保险公司不愿经营农业保险,原因在于缺乏政策支持。从立法、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国家给予农业保险政策倾斜等方面提出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大幅萎缩,适应不了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认为,目前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是:实行农业保险补贴制度;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建立多元化农业保险组织网络体系;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实行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商业化运作模式;加快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建设;采取强制性为主、自愿性为辅的农业保险方式;做好农业保险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4.
深化农业金融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当前,农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有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小,农户融资成本高昂,农业保险严重滞后,农户贷款抵押和担保机制不健全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的互动,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设施和信用环境,建立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5.
根据税法的可税性理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应给予税收优惠;为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经营农业保险,增加其赔偿准备金,应该给予其税收优惠;各国都把税收优惠作为支持和保护本国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国有农业保险经营组织、农业相互保险社、相互保险公司和保险合作社应免除一切税收;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应根据各国具体情况,或予以免税,或予以减税。被保险人获得的赔偿金,不应被课税。我国应在已有针对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法律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税收优惠制度,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应免征一切税收。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保险市场上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普遍存在。相互制保险可产生一种信息充分共享的机制,拓展信息来原渠道,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丰富组织内控信息,从而优化信息的分配。而银行类金融机构与相互制农业保险组织合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双方的信息,提高农业保险信息利用率,在更大程度上控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此,以相互制保险为基础的"银保合作"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创新的理想选择,是农业保险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控制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7.
美国和日本的农业保险模式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状况,农业保险市场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短缺并存的现象。通过具体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农业保险的保费较高与赔付率较高,根源在于缺乏良好的政策支持。通过研究美国、日本农业保险的成功经营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应对措施:构建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农业保险体系,同时加强制度创新,以尽快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发挥对农业的保障作用,从而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农业法对农业投入与农业支持保护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但实践上并没有对农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其原因在于<农业法>的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具体而言,国家应在加大农业投入、建立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落实农业保险政策等方面予以切实的支持保护,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2004年一号文件精神,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推动我国农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的新型城乡二元结构中,农村扮演着为现代化“兜底”的角色。现阶段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任务是充分发挥其“兜底”职能,为顺利实现现代化提供支撑。以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为主线,从乡村振兴的五大命题出发,运用代数推导的方式全面论述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农业保险能够有效发挥种粮激励效应、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效应、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效应和财政资金杠杆效应。以西部农业大省——四川省的农险发展实践为例,结合全国农险发展概况,点面结合,深入分析目前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持续提升现有农险保障水平、增强融资支持能力、完善政策性农险的财政支持体系、改革现有农险创新激励体制、全面强化农险监管等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0.
WTO成员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农业保险已成为政府支持农业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发达国家,农业保险制度更为健全,由于各国发展农业保险的历史背景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本文对WTO成员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了不同经营模式的共性与个性,为我国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提出了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