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同性恋身份是现代性的产物。作为19世纪的发明,“同性恋”这一标签重构了同性爱欲者并使之成为具有共享身份与特性的族群。同性恋的历史书写、话语争夺、性主体意识与现代性等要素共同参与了“制造同性恋”的进程。大体而言,同性恋身份的建构过程可以分为历史寻根、经验阐释与族群建构三个阶段,在不同的社会与文化中可以区分出年龄-结构化、跨性别、职业化以及平等主义等不同的同性恋类型。现代性为同性恋亚文化的创造与发展提供了社会空间,现代同性恋世界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结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电影中的探索部分,在题材、观念、叙事、形式、风格等方面的特征,可以一同纳入“先锋策略”研究的整体视角中,最突出地表现为底层视角策略、以同性恋为代表的边缘文化策略、泛自传策略三个方面。底层视角策略是在用从回归平稳叙事状态的方式,带有创作主体的意识形态焦虑地关注和展现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中的现实问题,从一种精英式的自恋视角或俯视视角的窠臼中跳脱出来,对边缘和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生活的加倍关注,力图采用平视的视角,对生活的原生态不加粉饰地、具体而非概念性地展示出来;同性恋电影通过同性恋亚文化或其他带有边缘性的亚文化在伦理接受和审美接受上的特殊性,营造了一个独立的带有黑匣子意味的社会群落,这个群落整体上具有自为的合法性以及“独立个体”的文化意味;而“泛自传策略”则是通过破除宏大叙事,用“纪录片风格”来展现“我”那些被压缩在扁平时空中的“个体生命经验”,以微观的个体的境遇和感受来折射那个和“我”相关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16—18世纪是法国“文明化”的重要时期,这种文化转型对拉伯雷阅读史的演变具有决定意义,并在法国人对拉伯雷小说中随处可见的“粗俗”的“物质—下体因素”的阅读感受中表现出来。17世纪中叶以前,无论贵族、教士、市民,无论男性、女性,不同阶层和性别的法国人都能欣赏、理解或至少不反感这些因素。即使是激烈批评拉伯雷的人,他们的着眼点也主要在于拉伯雷的宗教倾向,而与小说中的“粗俗”元素无关。而17世纪中叶以后,这种情况有了明显改变,以宫廷社会为中心的上层社会“文明化”,使拉布吕耶尔和伏尔泰等人“突然”发现了“肮脏”、无法理解的拉伯雷。巴赫金的研究尽管对文艺学和历史学的发展有卓越贡献,但必须指出,他对拉伯雷和近代早期法国的社会文化存在明显误读,特别是把“官方”与“民间”概念绝对化和截然对立,并把16—18世纪的文化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4.
从美国研究的“中层结构”理论和“社会空间”理论来看,美国三K党组织作为一种“中层结构”破坏了美国社会文化正常发展所依赖的“社会空间”。三K党运动的演进过程是中层机制的消极构成在“社会空间”中的病态表征,彰显了美国多元文化的深层矛盾,成为美国文化史上一个特有的悖论。  相似文献   

5.
典型”作为“他者形象”,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为文本”过程的表现,中国当代文学中,典型人物的非中心化“他者”形象,是后现代主义对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解构的表现;典型事件向他者视角的演变,在于后现代主义对“元叙事”的消解;典型环境演变成为“平面化的‘他者’在场”,源于后现代主义对深度的消解。与此同时,典型作为他者的文化形态也出现了“泛精英、大众、反精英”形式,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拆解,能够发现“精英-大众-反精英”的过程也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文”的不同层次表现。  相似文献   

6.
“左联”时期编辑出版文化在文学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其意义决不亚于以往从政治因素、时代社会背景、文学文本构成等方面审视文学;“左联”时期编辑出版行为作为在革命、战争的罅隙间生存的新文学发生机制之一,体现在一是“左联”时期的文学生产与编辑出版文化市场关系密切;二是“左联”时期编辑出版行为有意开拓作者群,在其制约下的新文学生产具有鲜明的文化“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在对“两希”文明和谐平衡这一西方文化理想的呼唤中,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用精彩的镜像语言,对一系列具有浓重宗教色彩和终极意义的主题展开了富有里程碑意义的阐释。这种阐释,只有放在“两希”文明的背景中,才能获得较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更为深刻的理解。温暖的童年经验,使得将“全部创作建立在童年印象基础上”的伯格曼,获得了汲取各种文化给养的能力和兼容并蓄的潜质;伯格曼从基督教的“罪与罚”中超拔出来,在“意识”与“良知”、“知”与“行”统一融合的人生和艺术道路上,推进着理性与信仰殊途同归的进程;在个体精神的层面上,伯格曼与存在主义达成一致,将审美境界与宗教境界、艺术与神圣存在相互交融,以“在静穆中激荡”的影像风格,传达着“两希”文明相互包容的哲思。
   相似文献   

8.
一般而言,康德的伦理学主张,只有出于义务的行动才具有道德价值。但是,针对行为者的道德动机,研究者们却发现在康德那里似乎存在着相互矛盾的解释。汉森就指出,康德所说的道德动机是一种“多因素决定论”,具体而言,其内在构成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冲突论”,即理性通过约束感性欲望而促发行动;二是“一致论”,即在理性与感性欲望相互协调一致的状态下所产生的行动。在两种情况下,行动都可以说具有康德所要求的道德价值。但在前者那里,行为者的内心是压抑甚至痛苦的;在后者那里,行为者的内心却是轻松愉悦的。对此,究竟哪一种状态更具有道德价值?或者说更符合康德的义务论诉求?汉森认为康德的论述并没有提供清楚的回答。道德动机的“多因素决定论”在康德那里确实存在,而它主要体现于康德不同阶段的思考中。但在最终意义上,“道德平静”才是其道德心理学的核心特征,也正是借助这一理论,汉森所说的“冲突论”与“一致论”之争才能够得以较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9.
河湟西纳地区阳坡人的“耍牦牛”仪式,依借原有山神信仰等文化资源,逐步成为独特的文化表相,阳坡人早已将其视为自己的文化传统而精心维护着仪式过程和祭拜诉求。从阳坡人的耍“牦牛”仪式历程可以看到时下被视为“原生态”的文化是如何被前人制造的,也进而可知:一些“原生态”文化或“传统”只不过是前人在特定场域下制造并用来借以宣示自己在区域社会中的阶序而已,隐匿其后的社会本相是人群间的竞争或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汉字文化圈”刍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化圈”作为文化传播形成的文化场,指具有相同文化特质、文化结丛的文化群体所构成的人文地理区域。“汉字文化圈”包括使用汉字或曾经使用汉字并承袭汉字文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这一文化场在地理分布和构成上以中国大陆为主体,以中印半岛东侧、朝鲜半岛为两翼,日本列岛等地为外缘,即“东亚文化圈”所囊括的范围,从泛宗教视角又可称之为“儒教文化圈”、“中华佛教文化圈”。这一区域的文化共相是:汉字、汉文,儒学、华化佛教、中国式律令制度,以及中国式生产技术、生活习俗等,它们共同组成以汉字为信息载体的“汉字文化”。“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是汉字文化发展并在中国境内外传播的结果。以汉字这一文化要素作为标志的“汉字文化圈”,是一个真实的、富于弹性的、有着强劲生命力的人文地理区域和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11.
女性气质是指以女性为主体所反映出来的具有女性性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性别特点。根据美国人类学家米德的研究成果,性别气质更多是被建构出来的而不是先天存在的。中国少数民族由于其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其女性气质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变迁性、多元性等特点。少数民族女性气质的形成是与家庭、社会塑造分不开的,同时,少数民族女性气质塑造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十分紧密。  相似文献   

12.
文化心理是人类社会现象中一个重要层面,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的发展需要人去实现。中国各少数民族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他们的文化心理必然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如果这一主观因素符合时代要求,那么它将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否则就起阻碍作用。因此,随着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必然转型。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型就是价值观念结构关系的转型、政治价值观念的变化、经济价值观念的变化和伦理价值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北朝时期无论是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宇文氏建立的西魏北周,还是高氏建立的东魏北齐,都能以儒家文化为重,广泛开展儒学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其中对孝道的传承尤为重视,其结果是北方儒家文化渐居统治地位。这种状况带来北方少数民族整体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使北方自西晋后期以来衰落不堪的儒家伦理道德重新得到振兴。北方文化复兴所带来的文教盛况是北方文化事业和社会风气的重大进步,其结果是原来落后的北方超过了南方,南方反过来向北方学习。从而带来北方民族融和的形成和隋朝对大统一的完成。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人格是人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本文就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在自我意识、生活态度、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一些特点,分析了产生这些特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并就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人文素质和审美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见解,探讨了民族地区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术语规范化既是一种文化创造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少数民族语文术语规范是少数民族社会文化活动的基础建设和重要内容。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对促进民族语文的规范化、标准化,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处理、知识传播、技术传递、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出版,以及消除本民族语文内外的交流障碍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少数民族语文的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对术语规范化工作的现状、重要性、原则及方法进行探讨,提出规范名词术语的一些可行性建议,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使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论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道德理性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主体的道德理性基础 ,是维持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必需的行为准则 ,如果整个社会不能确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理性来作为人们共同的“内在道德律令”和“外在行为准则” ,那么 ,市场经济就会失去主体行为的道德文化支撑 ,市场经济必要的运行秩序就难以建立。道德理性基础作为支撑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文化力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经济运行的导向力、经济个性的激发力、经济组织合作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As medicine increasingly targets and identifies obesity as a disease, it is important for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tis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obesity origins which exist outside of the immediate individual in question. While scholars in the medical arena often focus on proximat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ill-health, distal factors can be critical sources of public health problems such as obesity. This paper will highlight important distal factors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Empirical studies reveal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goods such as fresh fruits, vegetables, low fat-high protein foods, exercise opportunity, and education on nutrition, health, and diet are not equally distributed. Moreover, cultural attitudes toward thinness, health, and beauty are not universal but subject to cultural and ethnic interpretation. The unequal and often distinctly different distribution of goods, services, and knowledge has been directly linked to obesity disparity rates by race, social class, and gender.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conclude the paper. Robert L. Peralta i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Akron. He holds a Ph.D. in Soci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Delaware. Dr. Peralta's areas of expertise include social deviance,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alcohol use, interpersonal violence, and social inequality. His current research addresses racial and ethnic health disparities. The nature of alcohol use in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nd HIV transmission are the focus of his current research agenda.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少数民族流动人群背井离乡来到城市,纵然他们的劳动力被城市所承认,成为发展的生力军,处于“城市的中 心”,但是他们却由于社会性别因素的影响,在传统观念、利益分配、性别分工和劳动需求的性别区分等方面受到了不平等及不 公正的对待和束缚,而徘徊在“城市的边缘”。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试图寻找在少数民族城乡流动抉择中的内在规律与动力 机制,借此还原这些在城市中心被边缘化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流动背后的社会性别因素,为建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 会格局提供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道待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成因,从多角度分析,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尽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