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长军 《南都学坛》2002,22(2):104-108
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站在精英主义立场上对大众文化继而对其母体———资本主义社会持激进的批判态度的理论倾向 ,是一种从负面性上阐释大众文化的理论———批评范式。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可将其视为一定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产物。奥尔特加、罗兰·巴特、女性主义理论、葛兰西、哈贝马斯、杰姆逊。法兰克福学派等共同书写了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规范和引导着西方大众文化实践的发展方向 ,至今仍然是权威性的大众文化理论话语资源 ,对建构中国大众文化理论框架也具有参照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方主义:理论与论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方主义研究起于《东方学》,它不仅开启了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还提出了一整套理论观点与方法。学界一方面在后殖民主义的话语意义上批判东方主义,扩大与深入研究相关问题域;另一方面则反思《东方学》的学说体系、认识论基础及其价值观念,试图超越其二元对立的世界秩序假设,从或东方或西方的文化立场到跨文化的公共空间,从东方主义到全球主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与殖民地存在联系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贵族成员,伍尔夫有着根深蒂固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立场;作为一位具有人道主义思想和深刻文化批判精神的西方知识精英,伍尔夫又不乏反殖民主义意识。由此,在后殖民理论的观照下,伍尔夫小说充满了殖民与反殖民的双重话语,既支持大英帝国的海外扩张活动、鄙视殖民地"他者",又批判为争夺殖民地而兴起的帝国主义战争,呈现出矛盾复杂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众文化研究有文化批判、历史主义和“新左派”三种视角。这三种研究视角都不同程度的借用和改写了詹姆逊大众文化理论中的术语与观念,文化批判视角研究者以精英主义的立场接受了詹姆逊对于大众文化商品属性的彻底批判,历史主义视角研究则对詹姆逊的辩证态度进行了一定的变异,站在进化论立场对中国大众文化所具有的消解政治文化与正统意识形态的功用积极肯定,“新左派”视角基于政治与阶级的立场,部分接受詹姆逊的阶级观念对大众文化的阶级属性做了分析。从这三种视角所依赖的理论路径与本土话语,可以见出中国学术界对于詹姆逊的大众文化理论有一定程度的接受与创造性误读。  相似文献   

5.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推行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是近代中国文化矛盾最直接的社会根源。近代中国经济和政治上的落后状况是近代中国文化矛盾最基本的社会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近代的文化矛盾主要是源自本土的传统文化与来自西方的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文化模式的型变、文化资源的匮乏、文化内涵的混积、文化心理的冲突和文化方向的偏差。在应对近代文化矛盾中出现了固守传统的保守主义文化批判、中体西用的改良主义文化批判、全盘西化的激进主义文化批判、主张革命的资本主义文化批判。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只有坚持革命立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才是从根本上克服近代中国文化矛盾和实现中国文化革新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是当代文化研究中的喧嚣之地。在本土女性意识与西方女性主义先锋意识的交杂中,西方解构主义理论的滥用,造成了当代女性主义学者对待性别差异与性别写作多元化的激进和浮躁,也使得其无法避免性别主义批判与学术研究价值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女性主义批判中的利益与价值、批判与学术之间的矛盾,就必须从根本上摆脱性别对立的意识,实现性别研究的中国文化语境转向。在研究公共性别经验的基础上,将当代女性主义带回到性别研究的学术殿堂。  相似文献   

7.
解构主义对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反对秩序与僵化,强调多元差异,反对一元中心和二元对抗的后现代立场,为萨义德质疑东方学的一系列二元本质主义的对立提供了理论武器。萨义德以后现代立场关注边缘性、含混性,关注二元对立的消解,并以福柯的权力—知识观对西方文化的形而上学传统和西方知识的权力体系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8.
西方有关文化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理论,其形态与立场都比较复杂,本文所考察的有关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中,萨伊德的东方学理论与后殖民文化批判理论对文化帝国主义是持批判与否定态度的,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以及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都暗中支持了一种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观。  相似文献   

9.
文化批评并不仅限于文化批判。文化学的文化批评着眼于人类文化,坚持文化主义的理论立场,是与政治诗学的文化批评不同的一种文化批评模式。探讨文化学文化批评的批评立场、问题域、批评特征等问题,有助于澄清对文化批评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文化后现代转型的核心是从精英主义转向非精英主义。对此,民主化可为我们提供一种有价值的视角。现代主义文化的精英主义来源于场域分化所带来的专业主义。这种专业主义是传统贵族社会的垄断性权力瓦解的产物,在它表面上的精英姿态背后却是大众文化强势崛起和艺术评判权力日益转入职业群体手中的现实。后现代文化卸下了精英主义的面具,更直接地体现为一种民粹的文化。不仅后现代艺术和整个文化转型需要从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民主化进程来理解,后现代主义相关理论与争论也可从民主化视角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1.
理查德·霍加特是20世纪英国的一位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也是英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的主要创始人。他所建构的文化研究理论继承并变革了英国文化主义传统,采取了来自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率先开启了对英国工人阶级文化的研究,对伯明翰学派的后续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但是其理论并未真正摆脱阿诺德、利维斯等人的精英主义倾向,他的文化研究理论中的若干不足,由其后的汤普森和威廉斯加以完善。对霍加特思想中的英国文化主义传统进行分析时,应充分注意阿诺德和利维斯的影响,这有助于理解霍加特对无产阶级文化的支持立场及其方法和观念上的矛盾,从而较全面地评价霍加特对英国文化研究的开创意义和理论得失。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是当代文化研究中的喧嚣之地。在本土女性意识与西方女性主义先锋意识的交杂中,西方解构主义理论的滥用,造成了当代女性主义学者对待性别差异与性别写作多元化的激进和浮躁,也使得其无法避免性别主义批判与学术研究价值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利益与价值、批判与学术之间的矛盾,就必须从根本上摆脱性别对立的意识,实现性别研究的中国文化语境转向。在研究公共性别经验的基础上,将当代女性主义带回到性别研究的学术殿堂。  相似文献   

13.
另一种东方主义:超越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遮蔽了另一种东方主义。西方文化传统中 ,有两种“东方主义” ,一种是否定的、意识形态性的东方主义 ,一种是肯定的、乌托邦式的东方主义。前者构筑低劣、被动、堕落、邪恶的东方形象 ,成为西方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精心谋划” ;后者却将东方理想化为幸福与智慧的乐园 ,成为超越与批判不同时代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乌托邦。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只关注否定的、意识形态性的东方主义 ,但是肯定的、乌托邦式的东方主义 ,在西方文化中历史更悠久、影响更深远 ,涉及的地域也更为广泛。它所表现的西方世界观念中特有的开放与包容性、正义与超越、自我怀疑与自我批判的精神 ,是西方文化创造性的生机所在 ,也是我们在现代化语境中真正值得反思、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人文主义这一问题是世界知名文化理论家和批评家赛义德著述探讨的中心问题。在重新思考和重新界定人文主义这一方面,赛义德一直走在当代理论家前列。他对人文主义与批评实践的反思就集中体现在《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2004)中。在该著作中他将当代批评理论(critical theory)与人文主义传统联系起来。在批判传统人文主义的欧洲中心主义、精英主义和本质主义观念的基础上,他呼吁一种世俗、民主的、开放的人文主义,并主张人文主义与批评实践相结合,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拓展了西方的人文主义,为一种全球人文主义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走向批判的媒体文化研究——凯尔纳媒体文化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美国批判理论家凯尔纳的媒体文化理论,该理论借鉴了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研究和英国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积极成果,具有内在的批判性和政治维度,它以批判的多元文化主义为基础,整合了政治经济学、文本分析、受众接受理论、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哲学立场,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人们批判的媒体认知力,建立批判的媒体教育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具体表现都与西方现代工业化、都市化和商业化基础上产生的大众文化现象有所不同。中国没有西方那样的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峙传统,也没有西方那样充分工业化都市化现代化的社会条件,没有西方那样完备的市场机制,更没有形成西方那样的文化消费关系。我们需要针对中国大众文化自身的一些特征,找到较好的理论方法和理论立场来解答中国大众文化研究中的诸多问题,而不是简单套用西方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从技术文化批判理论发展脉络的视角探讨技术哲学经验转向所面临的问题,即通过对海德格尔存在论现象学立场与他在技术哲学研究方面采用的解释学方法论的矛盾的解析,讨论了技术文化批判经典理论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出发点,讨论了当下技术的文化研究在经验方法上的不彻底性,从而阐明了技术文化研究走向"切身化"经验方法的必要性;讨论了对技术展开"切身化"研究的基本思路,以此作为深化技术哲学经验转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照面——美学对大众文化的三种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的崛起是现代性的重要表征,当代美学从不同理论视阈出发,做出肯定、否定、或是兼而有之的综合,演绎现代性美学和后现代性美学的双重变奏。阿多诺为代表的否定性美学,坚守传统的贵族精神,从精英主义的立场出发,批判大众文化,不仅维护古典艺术的高雅地位,也为现代主义艺术提供美学上的论证。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美学,立足平民的立场,为大众文化辩护,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质。姚斯的接受美学调和二者的对立,克服二者的片面性,执两用中,在交往的基础上论证了当代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影视艺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病症,如文化意识滞后、缺乏现代文化品格以及精英意识作祟、大众文化品格难立等等,影响着中国影视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只有以多元的文化立场如实反映多元的生活现实、满足多元的审美需要,将引导与适众相结合、批判与弘扬相结合,从而完成启蒙大众、服务大众等多重文化使命,才是中国影视创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 ,法兰克福学派探讨了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的主要特征并揭示出其屈从的利益动机和执行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功能 ,为深入分析资本主义文化现象提供了有益的视角。但同时 ,法兰克福学派在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的过程中 ,由于缺乏辩证的态度 ,其精英主义的文化姿态造成了这一批判理论的内在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