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民族地区金融发展的现状表现出金融浅化的特征.通过分析民族地区金融需求与供给的特点,本文发现民族地区的金融浅化实质上是由微观层面上的金融需求与供给在金融抑制条件下处于非均衡状态的表现.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应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及金融生态建设、提供成本补偿、加强民族金融政策创新等对策,以帮助民族地区制定出能充分体现民族问题的特殊性和民族自治地区特点的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2.
金融扶贫与服务乡村振兴在理论逻辑上具有一致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阶段的金融供给需要实现有效衔接。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持续加强扶贫资金投入,通过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改善居住环境,支持龙头企业间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或者直接到户贷款等手段助力脱贫攻坚。但从供给体系完整性和服务可持续性角度来看,合作金融和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扶贫作用尚未有效发挥,金融扶贫服务站可持续性有待加强,贫困地区信贷投入依然是短板。金融扶贫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更要适应乡村振兴新形势、新需求,要加强金融扶贫供给侧改革,完善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扶贫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和多元化小额信贷组织,探索创新金融服务,实现不同金融服务供给的合作与协调。  相似文献   

3.
金融是现代经济制度的核心,而我国民族自治地方金融发展较为落后,阻碍了其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以法律制度保障差别性支持民族地区金融的发展。现行法律政策等对民族地区金融发展支持力度较弱,应从普惠金融法的价值如“安全、效率、普惠、共享”等以及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发展入手,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创新、完善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法制,促进民族地区金融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字普惠金融在缓解农村金融排斥、提高农户金融服务可得性的同时也推动了乡村治理模式的升级,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从金融支持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推进了农村信用平台建设,优化了农村金融供给模式,促进了乡村产业兴旺;从乡村治理模式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环境,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升级网格化治理模式。当前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金融素养不高、金融支持体制不健全、村民参与治理积极性较低等因素限制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金融宣传教育,强化政府主导多方协同,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征信体系,建立"基层+数字"治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部民族地区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支持。西部地区的金融存在货币化程度低、突出的二元结构、金融市场发育不良、金融的行政管制明显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金融创新才能为加速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西部地区金融创新可以考虑从金融政策创新、金融组织创新和发展小额信贷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但由于现行财政转移制度在短期内无法从根本上满足民族地区的资金需求,因而,加强对民族地区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支持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课题之一。依据“供给领先”理论,通过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优劣势对比以及金融支持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表明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金融对策应着重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建立健全金融机构支持体系、积极创造金融条件以及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等。  相似文献   

7.
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7年数据,从初级金融素养、高级金融素养两个方面研究金融素养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初级金融素养和高级金融素养指标,通过构建Probit及T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素养高的家庭投资风险资产可能性也越大,且投资风险资产占比也越大.控制内生性后,初级金融素养对家庭风险市场参与、风险资产投资占比的影响均强于高级金融素养.户主年龄、收入水平、社保情况以及地区经济水平均会促进家庭的风险资产投资,而户主风险厌恶度则效果相反.提升我国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尤其是初级金融素养,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活跃健康发展,提高居民金融福祉,是推行普惠金融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数字金融具有缓释传统金融的地理排斥、推动商业银行转型和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的优势,是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由于传统金融自身局限性和数字金融的不完善性,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产生新的金融困境。为此,必须加强农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数字金融覆盖面;推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加大对乡村产业融合的支持力度;构建数字金融征信平台,营造良好的乡村产业融合金融生态;重视数字金融监管,有效防控乡村产业融合中的金融风险;强化数字金融教育,提升乡村产业融合主体的金融素养。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民族地区乡村债务风险的分析框架,以广西、湖南两省(区)6个民族乡镇12个民族村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对民族地区的乡村债务风险进行定量测评和定性研判,得出了民族地区乡村债务风险"短期内不会演化为区域性债务危机"、"乡村两级无力自行化解债务风险"、"村级债务风险化解较乡级更为迫切"等重要观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乡村债务风险化解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障碍,提出了壮大民族经济、深化基层体制改革、加大转移支付和完善激励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业金融是金融业与林业产业相互渗透与融合形成的新的金融系统。通过对国内外林业金融研究现状的总结评述,提出了我国林业金融服务体系研究框架。从客户层面的金融需求、微观层面的金融供给、中观层面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等角度入手,研究林业产业与金融业的关联、林业金融的需求特征以及林业金融支持体系框架等重点问题,以此建立林业与金融的产业共生机制,实现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通过梳理国内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创意企业的规模及资产、资金的制约和创意价值链等特征。从金融支持模式单一和风险两个层面探讨创意企业的发展瓶颈——融资问题。提出,一方面通过多元化金融支持模式完善金融支持体系,除了完善现有金融支持模式,引入融资租赁和众筹等金融支持模式,促进创意企业与资本、金融服务的对接。另一方面从创意企业价值角度出发,提出各主体参与风险的识别与控制的策略,以及通过价值链的横向和纵向延伸控制风险,为政府、相关机构和中小微创意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创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对地区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持效果.实证研究表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则地区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程度将提高0.2693个标准差,故金融对地区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持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各种实证检验结果均表明,上述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本文还提出了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试点科技银行、创新企业股权市场、构建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完善科技金融法律法规等促进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安徽省成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空间广阔。通过分析安徽省物流金融业发展现状,并运用数据模型对物流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知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为此,安徽省应进一步降低物流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物流金融服务效率,构筑物流信息平台;创新物流金融产品,优化风险控制机制;提高物流金融外部环境成熟度,完善法规人才等支持,以促进安徽省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基于苏南地区农户的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影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促进农民增收的利益机制尚未健全;对产业融合的内涵认识存在偏差;融合主体的核心竞争力有待培育;融合的公共服务体系亟须完善以及融合中金融支持服务仍显不足等。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如下:加快建立“保底收益+后续分红”的利益机制;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化融合主体;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创新金融扶持政策和方式;加快推进人才培育和乡村文化传承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增长与非国有金融的发展现状表明非国有金融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促进储蓄和资本形成功能;合理配置风险、激发企业家才能的功能;促进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完善金融市场功能;弥补国有金融的体制缺陷、信息劣势和治理结构的缺憾,支持技术创新、完善企业组织创新机制等。现阶段中国应该大力发展非国有金融,创新适应不同地区、产业、企业特点的金融组织金融产品,鼓励和支持各类民间金融机构在内的非国有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指导下,山东省的农村经济始终走在全国其他省市的前列,但在对农民增收的金融支持方面仍存在一些难点,本文从当前山东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及金融支持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金融支持农民增收的难点,诸如农业的社会效益与银行经营的商业性之间的矛盾、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单一且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仍存在诸多问题、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创新滞后及“三农”的先天弱质性导致其缺乏争取资金的能力等,并提出了从明确各金融机构的义务建立资金循环机制、落实担保机制、创新金融信贷产品到明确信贷重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金融支持弱化问题及其强化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融支持弱化是当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以我国五大民族自治区和湖北恩施州等民族地区近几年来的相关金融数据为素材,分析了民族地区金融支持弱化的问题表现,并从民族地区的主观因素入手,分析了民族地区金融支持弱化问题的产生根源,提出了民族地区强化金融支持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不能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全球性经济危机而否定金融创新的意义和作用。金融业首先是服务业,实际上客户的需求就是金融创新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居民对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我国的金融服务创新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大有可为,通过多种渠道的金融服务创新,可以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福利三个方面加快实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但是,任何创新,防范风险都是首要的。而防范金融风险不仅是银行的责任,更是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宣城市金融服务业务发展的基本情况:出台了优惠政策,大力开展金融招商,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表现在地方金融体系日渐完善、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银政企对接成绩显著等方面。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社会融资结构尚待完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突出。提出了解决的对策:理顺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强化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加大对特色农业的贷款支持,因地制宜地优化对民营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加快发展资本市场,进而拓宽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推动各方共同参与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发展普惠金融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从金融服务便捷度、金融服务参与度、金融服务质量三个方面选取11个指标构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模型评价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及西藏除外)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并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其中,北京、上海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优势明显,而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相对较低;进一步通过聚类分析将30个省(市、自治区)按照发展水平划分为普惠金融发展较高、一般、较低等三类地区。我国应从完善金融服务、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服务创新等方面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