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教育领域中,网络对教育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无疑也推动了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校园局域网的建成.为作文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显示了网络作文的巨大优势和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新世纪初期,阅读网络文学与网络写作已成为高中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写作教学必须相时而变,借鉴网络文学创作的信息化特点,结合传统写作教学方式,取长补短,在素材积累、书写方式、时间要求、文本形式等方面尝试新的转变,探索写作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切实对学生培养当下有用且终生受益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学是网络技术延伸和普及的产物。因网络所具有的匿名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技术优势 ,网络文学相比于印刷性传统文学 ,拥有巨大的自由 ,并呈现出平民化风格。同时 ,网络文学的自由性对传统文学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李娟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0):47-50
网络文学写作是依托于网络技术的全新写作方式,网络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网络文学写作与传播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时尚。网络文学产生于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下,带有明显的即时交流性、科技化、商品化等当代流行文化特质。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在创作上有着与传统纸质媒介文学不同的特点。网络文学写作改变了文学的本质属性,在写作主体、写作受体、写作题材及其写作文本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文学的写作是对传统写作理论的颠覆与重构,而网络文学的独特性又对网络文学的创作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网络空间与文学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信息时代网络文学大量出现的现实 ,分新技术时代的影响、网络事实、网络文学与书面文学的差异、网络文学的特点以及网络写作的意义等几个层面 ,探讨并剖析这一新的书写形式的多种可能性及意义。作者指出 ,虽然目前网络文学只是存在于萌芽状况之中 ,但其前景不可低估。网络给我们带来一个虚拟的世界 ,与文学一样 ,是一个没有边境的世界 ,它的空间取决于人们的想象力。而文学的社会意义也是网络文学的社会意义。探讨网络文学的起源、特点、问题和发展 ,最主要的目的是证实 ,在网络交流中所形成的文学 ,已经悄然成为一种和传统文学相呼应的网络文学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各科教学共同担负的任务。由于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如何科学地融人作文教学中.也就成为作文教学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特别是校园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网络化也开始尝试。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资源共享,它将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一个巨大的素材库。《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表达。”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就是为学生创造新学习的机会,作文教学网络就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看到更为,“阔真实的写作对象。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优化作文的课堂教学,弥补我们以往作文教学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网络与文学的联姻产生了网络文学,使得网络文学的接受主体也呈现出多种类型,有消遣型与功利型、嗜好型与职业型、分享型与旁观型、消费型、欣赏型和鉴赏评论型;也使得他的接受主体出现了空前的主体与对象的相融与互动,接受主体更加自由,并且趋向年轻化、校园化等特征;同时,网络文学接受主体对网络文学也产生或利或弊的影响。我们需要对其正确认识,以促进网络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研究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网络文学这种新的文学现象产生后,文学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也存在不少模糊之处,如对网络文学概念的界定,对网络文学特点的描述,对网络文学与网络技术关系的探讨,都需要重新思考。本文从网络文学概念的定义和特征等问题入手,对网络文学的研究进行了反思,试图为进一步研究打开一个缺口。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网络文学发展迅猛.网络文学一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如提供平民化、民主平台,真实坦率等;同时又引发了一系列文学问题,引起如评论界的批评和担忧.网络文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引导"."引导"是一面双刃剑,其负面影响是很可能消解网络文学的平民化优势因素,又回到纸质文学的规范,传统文学的文以载道,回到体制化和迎合权力意志的主流文学轨道,成为一种只是改变了写作方式和传播方式的传统文学状况,导致很多网络作者向体制化文学靠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传媒与文学的佳作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播文学广西和调节、监察文学的运作是现代传媒作用于当代文学的两种主要方式。广泛流布文本,增哟文本的作用力度,丰富文学的感受层次是电视、因特网、广播这三种传媒对文学的流布与接受作出的主要贡献。现代传媒促成了作品的遴选机制,而遴选机制又带来了文学创作的佳作效应。这一效应的出现导致了“名家现象”的淡化和作家生存层次的分布变化,加大了作家的从业难度,加快了已有成功之作的“精神磨损”,对作家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文学研究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许多女性作家以现代意识为依托观照历史女性,形成了一种不同于男性历史小说家的独特表述形态。女作家们站在男性对立面来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表达了历史女性平等意识觉醒的艰难与身体反抗的决绝;继而以生命意识为表述核心,强化了日常生活的诗化意境,更凸显了女性文本的存在主义哲思。这种女性书写的文学史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1947至1949年,南来作家于香港开展了以大众化为目标的方言文学运动,包括理论论争和创作实践。在理论上,作家们讨论了方言文学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与写作方式,提倡为了普及而写、为了工农而写以及完全用方言写作。在创作上,出现了一批用广州话、潮州话和客家话写作的各类文体的作品,但它们在艺术上并不成功。方言文学运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既由于作家们对大众化的理解不够清晰,也和他们过于重视读者的阶级性而忽视了香港本土现实有关。  相似文献   

14.
“第三空间”这一概念的引入或许会让我们对新的情境下的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认同有一个新的认识,这也许是对游走于多种文化语境中的作家所处境地的相对比较契合的描述。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作家这种不确定的民族身份认同使之具有了不同于主流作家的视角。作家们跨越民族、文化、语言边界的“游走”体验通过写作表现出来,为读者构建出一个杂糅型的民族和文化的“第三空间”。多民族文学会通场景中,民族作家的身份认同亦可表现为多重性与杂糅性。这应该是少数民族文学界对当前现实语境应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文化视野中的网络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是文化衍进与文学流变联姻的产物。网络文学蕴涵的新的文化精神在网络文学的作者、文本、读者诸要素中均得到了体现。就作者而言 ,他们有着和传统文学作家不同的创作理念和价值观 ;就文本而言 ,网络文学的语言和表现的内容也和传统文学迥然不同 ;就读者而言 ,网络文学的读者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者 ,他们的自主权增多、参与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80年代出生的少年作家纷纷登上文坛。他们的作品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语言形式,都透着极其鲜明的青春朝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80后”青春文学在创作形态、创作内涵、创作手法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传播方式与文学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传播方式经历了口头传播、书面传播和网络传播三个阶段,每一种传播方式都规定了特定的创作方式和接受方式,在口头传播阶段,作品通过口耳相传,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了面对面的接触关系,文学活动具有密切的人际交流性质,作品简单质朴,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变体。书面传播阶段,创作和接受都成为个体行为,作者有可能对作品进行精雕细琢,极大发挥了语言的潜能,形成个人的写作风格,文本在流传过程中虽然具有了较大稳定性,但读者的接受却体现出很大创造性。网络传播阶段,文学借助于网络广泛传播,扩大了文学的影响面,作者的写作和读者的接受都突破了传统文学体制的限制,体现出自由性和随意性,创造了特有网络文学文体——超文本。  相似文献   

18.
文学总是以话语蕴藉的形态而存在,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只能通过这种话语蕴藉而参与到文学活动中。符号学理论认为,文学语言是具有审美功能的语言,美学功能不以传达了什么为中心,而以如何传达为中心。笔者拟从传达美学的角度分析文学符号的蕴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80— 90年代出现的“新都市文学” ,其创作人数、作品的数量均达到了相当的规模 ,但却始终没有出现精品大作 ,也没有成为世纪之交的文学的主导。经过归纳、概括和总结发现“新都市文学”有如下的优点和不足 :一、个人化写作与平面化叙事 ,但过于生活化、经验化 ,缺乏文学的历史感和思想的复杂性 ;二、欲望与异化这两大主题 ,虽然造就了新都市文化 ,但缺乏开阔的发展视野与胸怀 ,成为新都市文学的局限 ;三、人物形象的系列化、类型化 ,虽然刻画了都市新人类形象 ,但也正是缺乏深刻性的表现 ;四、创作方法上虽然对后现代主义采用了容纳和吸收的态度 ,但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 ,导致了事实与虚构、现实与幻想的混淆不清 ;五、新都市文学这一特殊历史背景和文化的内涵中的产物 ,也只能是这场城市化运动中的神话讲述 ,似乎多了时代性 ,而少了历史性和文化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散文史的撰述,散文发展演变阶段或时期的划分,应注意从作家创作、散文自身和散文文体三个角度审视,其中从作品自身的状态体认散文发展演变的规律较为适当;对散文内容的安排,应当循序渐进而不是跳跃性的内容缺失;散文史作家选择的不一导致散文史撰述作家层面上的不平衡,影响对散文史流变的体认;散文史引用的作品,谁最具代表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客观上形成散文史撰述不同的文本走向,继而有了作品层面的不平衡;散文作品艺术特色的评价见仁见智实属自然,但或东或西及同一文本的不同评价易让读者迷惑,撰述者需寻求评价的客观性;散文流派的论述,分论不见流派中人的创作共性,合论不见流派中人的创作个性,显然需要将分论与合论综合在一起考察彼此之间的联系;辞赋与骈文入散文史素有分歧,它本是不同散文观念的结果,而文体限定性的影响也是深刻的,使撰述者的论说往往有一定的程式,缺乏活力.因此,重写散文史成为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