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天地》2012,(11):1
关于文娱:电影《七叔》将于11月在全国院线上映。电影《七叔》是以"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灌南县农民邵中国为原型,用平实的角度、艺术的手法,讲述了基层党员牵手乡亲,打工创业,草根维权等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通过人物的情感故事和内心世界,真实反映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提出了农民工党建这一党建工程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2.
市场交易中的人们,会通过实际行动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自己的真实信息电影《英雄》2001年11月拍摄完成。月底,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了《英雄》电影音像版权拍卖会。这次拍卖并不是一次普通的商业活动,而是一次成功的具有开创意义的商业冒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日本电影理论论著论文在中国被译介并产生影响。电影史论方面:60年代就在中国"内部发行"的岩崎昶的《日本电影史》正式出版,电影理论家佐藤忠男的《小津安二郎的艺术》、《沟口健二的世界》、《上海电影港口》、《中国电影百年》等文发表对中国电影的指导意义很大,山本喜久男的《日美欧比较电影史》用历史比较方法进行电影研究的成功尝试具有普遍意义。电影导演方面:山本萨夫的《电影制作的实际》对刚进入电影学院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山田洋次的《素材与剧本》指出导演和编剧一样需要有源于生活的创作"冲动",大岛渚的《日本电影的形势和主题》对画面以及蒙太奇的强调给人启发。在电影编剧方面:田板启在中国所做的系列讲座提出电影观念问题,新藤兼人的《电影剧作中的改编》讲述如何将长篇小说改编成电影脚本,野田高梧的《电影剧作结构论》中谈到"事实"和"真实"的区别很有见地。在表演艺术方面:山田五十铃的《演员的直觉与训练》认为一个艺术家必须具有浓厚的职业敏感与职业兴趣,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模仿对象。对于刚刚走出"文革"的中国电影来说,这些电影论著论文往往以自己的电影实践为例证,真正起到了"现身说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影《秋菊打官司》是根据当代作家陈源斌的中篇小说《万家诉讼》改编而成的。原著小说作为电影创作的母体,为电影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基础。但电影并不是对原著小说机械被动的语言转译,编剧刘恒和导演张艺谋抓住原著小说的精神内核,按照"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美学原则进行再度创作,使电影与原著小说相比,在艺术上达到了典型化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将一个比较成熟的儿童电影置于广域的中国国情之下进行科学理性分析,不仅可以加深对儿童电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新时期儿童电影创作思路的更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通过分析台湾电影"新"《鲁冰花》的两层隐喻:古阿明成长的艰难与苦涩;天才背后绝非天才所决定。最后论述结果认为:第一,"新"《鲁冰花》视角虽小,却以小见大地向我们展现了一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乡土台湾,一个真实的乡土中国。第二,"新"《鲁冰花》是台湾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其中表达了隐晦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6.
与其说《盲井》讲述了两个坏人如何谋财害命最终咎由自取的故事,不如说它展示的是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真实的生存状态。真实反映生活、让观众感知社会的真实存在,是1949年以后大陆主流电影的痼疾。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从不同领域和角度,不约而同地打破了以往那种以伪生活建构伪电影的"传统艺术"。以《盲井》为例可以看到,这种"打破"的努力和过程,还是本土化叙事的回归,以及对形成人物性格逻辑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的反思批判,进而追问的是中国社会道德体系崩溃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解放军战士董存瑞英勇牺牲以后,有关他的文学叙述就开始"层累"式地出现.歌剧《董存瑞》率先通过对本事材料的增添和虚构将董存瑞纳入了"人在历史中成长"的因果序列,长篇小说《董存瑞的故事》以更细致的本事删增使"历史"在董存瑞形象上"道成肉身",电影《董存瑞》则通过"嘎孩子"的性格提炼,将"历史"夯实在个人的"主体的利益"之上."非虚构的虚构"原则,使董存瑞形象始终游移在传记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  相似文献   

8.
马楠楠 《南都学坛》2012,32(4):132-133
<正>一、李玉电影之悄然转变:从边缘小众到主流大众李玉第一部长故事片《今年夏天》表现的是一直以来被压抑的女同性恋群体,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女同性恋电影"。在这部低成本电影中,李玉以纪录片的风格,真实、细腻地呈现了女同性恋的内心世界。影片虽然题材敏感,但是没有丝毫的猎奇和噱头,而是从主人公的内心出  相似文献   

9.
一本曾受到读者喜爱的通俗杂志《大众电影》,竟然在2006年第8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的文章,明目张胆地宣称"没有人亲眼见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一英雄壮举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电影《沙漠女王》反映了一战期间一位女性凭借对沙漠的热爱和自我胆识,成就了一段沙漠壮举的故事。追溯其一生,处处都彰显着对"他者"的反叛和对女权的维护。该电影还原真实的历史,展现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努力。  相似文献   

11.
电影《滚滚红尘》与胡兰成自传体小说《今生今世》及张爱玲的小说文本相互指涉。描摹互文指涉的身影,探寻文本中真实的与被遮蔽的身影,解读影视中被重构的女性身影,才能重新审视跨媒介叙述中被遮蔽与被凸显的作家主体。在互文解读、文本细读和跨媒介重构中,我们看到的是既"世故"又"纯真"、不服从男性宰制、能够直面女性缺陷且充满悲悯之心的那个真实的张爱玲。而《滚滚红尘》中已不仅仅是张爱玲的影子,而是女性的影子了。  相似文献   

12.
将沈从文小说《边城》改编成电影时,凌子风导演原本构想是将其拍成一部具有原著小说风格的诗电影。从诗电影角度对改编影片《边城》进行深入考察,不难发现,因导演在改编中过于注重叙事的连贯流畅,追求整体风格的真实自然,电影最终呈现的风格带有传统好莱坞特征,纪实倾向突出,缺少原著小说的梦幻、诗性气质。其去诗性求真实的改编手法导致的突破与局限,也反映出侧重叙事的传统电影语言无法驾驭诗电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前 《成才与就业》2014,(20):22-22
正在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执导的大片《泰坦尼克号》可谓路人皆知,但说起他导演的另两部片子一《深渊》和《真实的谎言》,却很少有人知道了。很早以前,卡梅隆就想拍摄一部不同凡响的爱情大片。于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筹备、拍摄,上世纪80年代,科幻影片《深渊》与观众见面了。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这部作品根本没有在观众中掀起波澜,后来《深渊》被电影评论人称为"比较平淡的一部作品"。  相似文献   

14.
韩晓日(1960-),博士,辽宁省教学名师,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植物营养学科带头人,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所所长,农业部东北玉米营养与施肥科学观测实验站站长、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和《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编委;中国土壤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15.
[摘要]影片《鬼子来了》是根据龙凤伟的小说《生存》改编拍摄的。小说《生存》主要探究的是人在战争下的个体命运,而姜文在原著关注个体命运的基础上,运用其独特的电影叙事手法进行大力改编,形成浓郁的“姜文风格”电影,成为抗战革命题材电影的另类电影,为中华民族百年抗战史增添了一笔以全新角度再现历史真实的文献资料。论文从解读小说开始,过渡到对影片的探究,着重探究姜文《鬼子来了》这部电影的改编策略,进而去研究影片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6.
高概念电影是电影产业化、商业化视野下的观念性产物,电影产业逐步成熟的背景下以经济上中小投入借助于"大营销"手段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电影制作。近期热映的电影《小时代》便是高概念电影的典范之作。《小时代》从文学文本的跨媒介改编起便从主题价值探寻、符号隐喻等层面入手窥探高概念电影的特性表达。此外,《小时代》开启了以"粉丝"为目标受众的营销模式,善于制造话题,将网络时代的创意在多屏联动下进行信息轰炸传播。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技术至上的美国电影愈加热衷于借助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来刺激观影者,但其电影叙事、主题关注、人物塑造等方面却呈现出由传统的技术崇拜向反技术崇拜的价值观转移。作为美国电影主要类型之一,灾难片在新世纪见证了"美国电影技术悖论"现象的发轫和粉墨登场。以《后天》和《2012》为例来审视电影"反技术"叙事,从技术地位在电影文本内外的嬗变、电影文本技术"能指"符号以及电影场面调度来揭橥美国灾难片中所蕴含的技术价值观,进一步对"美国电影技术悖论"现象加以界说和阐释。  相似文献   

18.
张天行 《新天地》2013,(1):16-17
最近,电影《一九四二》上演——据说,有的电影院人多得挤都挤不动。大家关心的是"电影里的情节都是真实的吗?"而陈道明饰演的蒋介石也让人过目难忘。据哲学家冯友兰晚年回忆,抗日战争时期,他在西南联大,但每年总要到重庆去一两次。凡是从别的城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在"新生活运动"和罗明佑追求民族化电影的共同催生下,《国风》《天伦》《慈母曲》应运而生,对江南地区给予了特殊的影像关注与呈现。而受公司开创者罗明佑的影响,这些影片在江南影像的审美层面之外又赋予其特殊的、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象征与寓意,开辟了早期中国电影对"伦理江南"的记忆与回望。这些影片成为早期上海电影中别具一格的作品,是构成"海派电影文化"极为重要的一块影像拼图。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小说展示了真实的人性,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代表的是一种美好、健康、自然而不悖于人性的生活方式。他的《边城》《萧萧》《丈夫》相继被改编成电影《边城》《湘女潇潇》《村妓》,根据其小说改编的这3部电影,不仅展现了湘西人积极健康、善良淳朴的人性之美,还呈现出不同于小说原著的“湘西世界”,更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