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振奋精神,团结抗战,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民主主义精神文化体系,构筑起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精神文化基础.分析了抗战时期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内核、土壤根基、团结纽带及政体目标,论述了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伟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动力发展史。物质对精神、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共同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充分重视精神力量对奋斗实践的推动作用,是在坚持物质对精神、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的精神主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精神力量源于人们的知识、情感、意志、理想、信念、信仰等,这些精神因素在人的实践中所产生的"力"便构成了精神动力。精神动力的形成发展与作用发挥,源于客观的社会存在与主体的精神需要的双重要求,并通过主体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而将这种精神力量作用于实践,以达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人找准来时路、走好当下路、瞭望未来路的精神动力,是信仰动力、信念动力、信心动力的系统整合,是个体精神动力、群体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动力的多元融合,是精神创造力、精神凝聚力、精神约束力的有机统一。它对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身成长起着方向指引、情感激励、意志砥砺和力量凝聚的重要作用。从精神动力的层次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基础,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选择,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胜信心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乐观心态,指引着共产党人的奋斗方向。从形成精神动力的主体来看:精神动力是个体精神、群体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彰显,个体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联系个体与国家、民族的精神纽带,群体精神动力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体认知、群体情感、群体意志,民族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血液里的民族精神基因蕴含的持久性、深层次的精神力量。从精神动力的作用来看:精神创造力贯穿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精神凝聚力汇聚起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磅礴伟力,精神约束力促使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纯洁性与革命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态进程中,一贯坚持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弘扬和发展。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党的领导人都尤为重视有关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问题,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丰富,对指导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世代相承的民族精神,培育了人们的民族气质、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气慨、民族情操.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了与时俱进的、革命的和科学的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历史使命.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近年来,学者们围绕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精神的内涵、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民族精神实践的当代启示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多关注抗战时期特定主体的民族精神教育实践,较少系统地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精神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背景和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这个特殊斗争环境中,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中国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艰苦的统战工作斗争实践的磨练,孕育和锻造了我党具有鲜明历史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红岩精神。这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精神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抗战精神”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集中体现,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民主革命胜利而顽强战斗的“韧”性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始终坚持了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弘扬和发展,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推翻反动统治实现民族解放、建设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富强的民族精神新核心。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赋予民族精神以全新的内涵,即突出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新内涵、团结奋斗和远大理想新内涵。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促进了民族精神在意识形态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世界建设中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大学生"网上冲浪"的普遍趋势,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宣传思想领域的杂音,影响着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代表民族精神的旗帜;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坚持利用重大活动和突发性事件以及典型人物的积极效应;坚持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形成教育体系;坚持建设好"网上的民族精神家园",不断占领新阵地。  相似文献   

9.
红岩精神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殊社会环境下,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进行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正确把握红岩精神的生成维度、内涵维度、价值维度,有助于全面把握红岩精神,推进红岩精神在新时代传承、发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30年代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形成的,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集中而具体的体现。长征精神包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以及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  相似文献   

11.
核工业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是时代精神的彰显。在新时期,弘扬核工业精神不仅有利于核工业的发展壮大,也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们精神境界的提升,更有利于美好"中国梦"的实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们需要培养爱国情怀、强化责任意识、追求科学精神和发扬创新精神,将核工业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一定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础上,由各种因素的交融渗透、经世代的积淀和选择而成,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质。这些特质厚实而凝重,形成了我们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正是保留了这些历史特质的合理内核,才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13.
大学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悠久的中国古代大学精神与汉民族精神是统一的。它随着中国现代西化大学的兴起而走向消亡。这是中国当代民族精神危机所以发生的深层历史原因,因此要复兴民族精神,首先必须彻底变革中国现代大学教育。  相似文献   

14.
孔子继承先王之道,开创万世之学,功盖尧舜;孟子一生弘扬儒学。孔孟儒学博大精深,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之魂,使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历经艰难险阻而傲然挺立。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爱国爱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崇尚和谐的民族精神。孔孟儒学对民族精神的塑造、民族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弘扬传统孔孟儒学对寻找民族精神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对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再认识。作者对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基础、内涵、方向及特色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且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这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民族音乐对民族精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可以通过民族音乐进行具体表现,在音乐教育中运用各种媒介和不同的民族音乐形式,对民族精神和民族音乐进行教育和培养,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民族精神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全民族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精神基础和纽带。新疆在中国战略全局中占据特殊地位,在该地区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新疆独具特色的"四个认同"和"兵团精神"已成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在该地区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该文对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疆培育和弘扬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新疆特殊的人文和地理环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和集中体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新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就要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时代价值,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通过文化创新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弘扬中华民族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9.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曾采取多种方式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制度化建构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文章从国家制度视角论述了改革开放30年来民族精神弘扬的制度化建构及其必要性,概括了民族精神弘扬的制度化建构的基本特点,进而从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上总结了其制度化建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20.
当代学人从多元维度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机械僵硬的比附和漫不经心的任意解读曾-度遮蔽了它的本真精神和当代价值,导致了它的泛意识形态化和自我边缘化并使之面临丧失独特规定性的危险.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立场与主导方向,将其原有的先锋理念注入到中华民族精神和当代文化的精髓中,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新生活的光辉照耀下,重新唤醒当代学人的学术良知和对时代主题的政治敏感性及参与热情,为重塑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进行积极的精神营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