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民族"(上)     
本文标题中列出的一连串概念 -术语 ,成为目前处于社会科学各学科 (从民族学到哲学 )关注中心的一组问题。С·Е·雷巴科夫的佳作———《民族的哲学》① ———是对民族问题(этнонациональнаяпроБлематика)进行哲学思考的鲜明实例。这部著作以其对于至今仍然是争论对象的现象 ( феномен)的独到见解而著称 ,因为它 (指现象———译者 )是如此自相矛盾和形态多样 ,以至无论怎样也不想去硬套某种理论或观念。《民族的哲学》的作者在分析有关民族问题的大量著作的过程中采用了另外一种科学方法 ,我深信 ,…  相似文献   
2.
"个性官员"是指党和国家行政机关中有明确的价值主张和实际行为,并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工作人员。如果从"元治理"的视域研究,"个性官员"群体是可以和中国社会语境兼容的,其标准在于合法性标准和"返魅"标准。但在契合中会遇到官员主体和客观环境要素的对立和冲突,其原因包括制度供给的不足、"个性官员"角色冲突以及政治文化发展的滞后性等。因此,要实现"个性官员"和当代中国语境的真正兼容,必须促进普遍道德标准和官员个体创新的统一,通过法治建设实现制度"善"的落实以及构建符合公共精神的当代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亚”指的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国。其领土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生活着100多个民族4500多万人口。复杂多样的民族构成和异彩纷呈的宗教文化,使该地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荟萃之地。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战略地位,使这里的地缘政治环境错综复杂,成为世界各大国凯觎争夺的重点。本文着重就19世纪以来俄国征服中亚的有些问题作一点探讨,请同行指正。一中亚位于欧亚腹地,是连接亚洲、欧洲和中东的枢纽,成为沟通东西南北的战略通道。中亚地区遍布沙漠和山岳。畜牧业占十分…  相似文献   
4.
中亚地缘政治态势发展与中国新疆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缘政治地位陡然上升,世界主要政治势力在中亚地区展开了新的角逐。文章通过对中亚地区地缘要素的分析,阐明中亚地区独特的地缘要素造就了其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和作用,并具体分析了主要政治势力在中亚的较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政治势力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分歧矛盾之所在,从而进一步把握相关政治势力的分化与组合情况。  相似文献   
5.
6.
[提要]以谱系学视角观之,算法与熵增耐人寻味的关系,构成了人工智能背后生命现象学的叙事本真。熵增不能简单地被视作为物理的热力学定律,相反,其适用于生命意向体验的全部世俗生活。自启蒙以来,算法实质意味着生命面向世俗的姿态转向,熵增则来自算法的认知和语言之间的断裂。历次认知蜕变对应的是例外状态下生命的算法决断,但此后便是对决断时刻的遗忘和将算法视为佐证享乐合法性的语言的时段,此时段终将只是对生命在熵增轮回中自欺的印证。因此,智能之境的实现不在于对算法语言的推崇,而在于生命透视“开始即成熟”的熵增逻辑,放下依靠算法语言实现“终点幸福”的臆想,在对决断时刻的姿态皈依中尽力却不执念地进行熵减。  相似文献   
7.
论"民族"(下)     
然而 ,构建主义的现代拥护者们不接受关于解释民族性与民族的结构主义方法和古类型学方法 ,他们不能抛弃“民族群体”之类的结构范畴和完全客观的范畴。但是 ,假如在“民族”与“民族群体”之间不存在分类学上的差别 ,那么二者就变成了同义词 ,并且原则上只用音韵推敲的方式彼此区分开来。在这方面 ,В·А·季什科夫所做的尝试什么也没有弄清楚 ,他试图把在其释义中具有一系列添加特征的民族的“机体幻觉”替换成对民族共同体 (或民族群体 )的下述解释 ,即 :在民族共同体 (或民族群体 )中 ,其成员是由关于这些特征的观念联合起来的。① 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对积石山县吹麻滩镇、四堡子乡、刘集乡等地撒拉族的访谈及问卷调查 ,对撒拉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平衡与不平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论述了冷战之后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平衡观与平衡机制问题,分析了地缘政治格局中不平衡因素的绝对性,探讨了构建国家之间双赢机制的冲突。本文不赞同地缘政治格局中“均势自动生成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对于国家治理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既应成为话语建构的基本方位,也应成为思考内在传统的价值入口。此兼具全球与本土语境的视域首先表明国家治理话语应包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这意味着对普遍性风险的判断、对智能变革的预测,和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恪守。其次,视域的本土性勾勒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另一重内涵,这意味着对有序合作的倡导、对技术变革的内化和对基层社区的聚焦。为了构筑起放眼全球、扎根本土的共同体话语,需秉承群众路线这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行之有效的价值传统,通过党的统筹布局来实现对动态场景持续有效回应,在防控风险中保持深厚的人民情感,使优秀的传统内化于成熟的国家治理话语体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