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参与式预算作为一种更加民主的预算决策机制,源于巴西。在我国最早实行参与式预算的是浙江温岭。其后在联合国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哈尔滨和无锡也进行了试点。之后,上海一些地区也进行了参与式预算的尝试。虽然目前在中国已经有多个地方实行参与式预算,但是,中国的参与式预算主要是以温岭和哈尔滨、无锡模式为主。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公共预算研究领域主要存在渐进预算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政策过程理论、预算改革理论等理论模型,但各自都有其理论缺陷。进入后渐进主义时代后,公共预算研究领域又出现了新的理论思考,包括鲁宾的描述性理论、凯顿的模式分析、勒娄普的微观和宏观预算理论、希克关于预算基本要素的分析,但它们都不足以形成公共预算的一般性理论。由于建立一种无所不包的“大理论”不可能,我们主张建立一种能够识别预算过程的关键性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的“中层理论”,以便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对预算结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在公共预算中扩大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是基层民主建设的生动典范。巴西阿雷格里港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美国参与式预算模式均各不相同。我国公共预算中公众参与主要有浙江温岭模式、河南焦作模式、江苏无锡模式、上海闵行模式等,都尚存不足,如主要局限在街道乡镇一级实施,主要仅在经济发达地区实施,参与项目及财政资金有限等。预算民主化、法治化、透明化以及预算参与度是理想化模式设计的目标要素,其实施的技术路径应为科学编制预算、完善公众普遍参与的审批体制及健全以公众参与为基础的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4.
公众参与是参与式预算取得成功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公共预算改革还存在地方政府改革内生动力不足、预算信息沟通不畅、公民参与有效性不高等问题。增加社会资本有助于增强预算改革的效果和持续性,为此,政府应坚持公共预算效率和公平相统一,积极构建政府和公众、社会组织之间的平等伙伴关系,形成公共预算的公民参与网络和社会对话机制,增加政府公共预算透明度,加大预算改革宣传和教育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5.
参与式预算的地方实践——公共预算改革中的焦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借鉴国际参与式预算经验的基础上,河南省焦作市基于现有的法律框架,进行了财政预算改革,成效卓著:通过建立公众参与的财政民主决策机制与“四权分离”的权力制衡机制,充分发挥了人大制度平台的作用,切实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及合法利益。焦作市以财政预算作为改革的切入点,深刻影响着基层民主与地方治理的发展,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理论强调公民通过自由、平等的理性对话、辩论、协商、审议等方式来参与公共事务,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对预算审议有着重要意义。巴西阿雷格里港市和中国温岭的参与式预算实践是协商民主的典型体现。要想通过借鉴协商民主理论和参与式预算实践完善我国预算审议制度,就必须完善法律体系,构建程序机制,提升民众参与自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公共预算是国家关于公共资金的理财计划,是国家和政府正常运转的血液。公共预算和服务型政府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我国现行的公共预算存在的诸多不完善之处,尤其是公共预算理念的不足、对公共预算中的权利约束的不足、公共预算中互动性的不足等成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瓶颈所在。因而构建服务型政府关键之处就在于完善我国的公共预算,具体的措施包括加强公共预算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公共预算的法制化建设和透明化建设、构建参与式公共预算。  相似文献   

8.
对美国预算史上五次重大的预算改革,即线性预算、绩效预算、项目预算、零基预算和新绩效预算的研究显示,美国公共预算系统经历了从投入控制到产出控制,再到预算结果评定的变化过程,但是无论预算测量的重心如何变化,美国预算改革的演进始终围绕着预算的三个功能——控制、管理和计划而转换。螺旋式演进反映了美国预算改革实践的基本特点。这个螺旋式演进过程反映了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两大预算理论的竞争过程。  相似文献   

9.
如何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已成为当前摆在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面前的重要现实议题。从公共性理论视角出发,对南方N省H市M区的参与式预算改革案例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立足于H市M区四年来的参与式预算改革成效和困境的评估基础,认为公共性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得以形成的基础,更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要素。H市M区的改革案例中社区“弱公共性”的主要成因是:居委会的行政化运作,社区社会组织的缺乏。最后提出激活公共性的几个具体策略:发挥党建引领机制、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简化参与程序和引入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政府开展以部门预算为主要形式的预算改革已经八年了,衡量预算改革是否收到成效的标准是:预算改革参与者的预算观念是否随之发生转变。笔者选取C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等实地调研,借助现象学的分析视角,从预算改革参与者的谈话中提炼出他们的预算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预算决策行为。笔者发现,预算观念转变的滞后,是预算改革的瓶颈。最后,笔者做出一个预期收益-改革态度模型,提出建立利益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绩效预算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绩效预算改革是西方国家在新公共管理思潮影响下风靡起来的一项财政管理改革举措,旨在提高政府机构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公共资金效率。作为“重塑政府”活动的重要内容,绩效预算在英美等国改革催生了现代服务型政府。借鉴西方经验,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提高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将成为中国绩效预算改革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江文辉 《社区》2013,(7):14
9687.8万元的财政"蛋糕"如何更加合理地分配切割,把有限的公共财政投入到街道的民生工程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2月20日下午,围绕着2013年的街道财政预算编制情况,浙江省温岭市横峰街道举行了2013年参与式财政预算民主恳谈会,向在街道的台州、温岭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以及各村(居)主要负责人等晒出了2013年的全年预算收支账本。"每年年初预计好一年的收入和支  相似文献   

13.
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预算绩效评价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阶段,但在实践层面还是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随着预算制度改革对预算公共价值本质属性的回归,基于公共价值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PV-GPG)为"预算绩效"向"绩效预算"的跨越提供了理论支撑。在梳理国内外绩效预算研究热点及前沿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预算绩效评价的发展脉络及现阶段预算绩效管理实践探索动态和成果,从预算绩效评价焦点变迁过程中发现,绩效管理过程中价值认知狭隘及公共价值实现路径的模糊是多年来预算绩效管理中绩效与预算分离的根本原因。以公共价值作为预算绩效评价的价值标准和判断依据,从确定预算绩效价值标准、再造预算绩效管理流程,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等方面,探讨预算绩效改革深入推进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公共预算本质上即为政治过程。因此,从政治学的角度研究公共预算,应为政治学者的使命。而任何社会科学研究皆始由方法论的确立,西方公共预算研究的经验即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中国公共预算研究也应提倡方法论的自觉。长期以来,在中国学术界,预算研究仅限于经济学或者财政学的范畴,21世纪以后始有从政治学视角的公共预算研究。目前,政治学视角的中国公共预算研究既重理论引介又重实证调研的旨趣,已经得到了学界的共识,并初步形成了蔚为可观的研究成果。但要使公共预算研究成为中国政治学研究中新的增长点,甚或使之引导中国的公共预算改革实践,方法论的训练与基础理论的构建,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公共预算研究领域主要存在渐进预算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政策过程理论、预算改革理论等理论模型,但各自都有其理论缺陷。进入后渐进主义时代后,公共预算研究领域又出现了新的理论思考,包括鲁宾的描述性理论、凯顿的模式分析、勒娄普的微观和宏观预算理论、希克关于预算基本要素的分析,但它们都不足以形成公共预算的一般性理论。由于建立一种无所不包的"大理论"不可能,我们主张建立一种能够识别预算过程的关键性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的"中层理论",以便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对预算结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12,(13):25-25
参与式预算不仅落实了公众对于政府实施项目的知情权,同时也赋予了社区居民更多选择自己“幸福”生活方式的话语权。目前,崇安区像“七彩家园”这样需群众点头才能通过的优先实施参与式预算项目已达49个,受益对象累计达42.21万人次。这种置身于“阳光”之下的民主理财方式,为公众开启了财政预算工作这扇“神秘之门”,让群众选择并全程参与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由群众参与决定财政资金的投向,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而类似“七彩家园”社工服务中心这样的机构涌现,也让民众再次感受到了“幸福列车”的靠近。单亲妈妈如何调整自身心态,获得生活勇气;闲散失学孩子如何进行引导,让他们失学有课堂、失业有岗位、失管有监护;  相似文献   

17.
部门预算是公共预算编制的主要形式,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编制方法,我国的部门预算改革已在全国推行。高等学校的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是财政公共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革中的制度完善、计划组织、推进策略等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政治背景下的预算改革是一个政治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权力结构的变化、决策方式的重构.权力结构变化主要指公共预算体系中的资金分配权通过改变预算决策方式逐步集中到财政部门手中,以强化财政部门在公共预算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公共预算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加大财政部门的资金分配权,这个目的基本上达到.然而,目前的公共预算体系改革中出现了新趋势,即财政部门在权力加大同时,由于对自身权力概念认识定位不准、受权力寻租欲望驱使、与其它部门的权力之争而有不当干预其它部门行政事权的行为,出现了财政部门权力滥用即权力越位、错位、缺位现象.所以.寻求对财政部门的权力制衡成为公共预算改革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美国公共预算改革:在实践中追求预算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美国预算史上五次重大的预算改革 ,即线性预算、绩效预算、项目预算、零基预算和新绩效预算的研究显示 ,美国公共预算系统经历了从投入控制到产出控制 ,再到预算结果评定的变化过程 ,但是无论预算测量的重心如何变化 ,美国预算改革的演进始终围绕着预算的三个功能———控制、管理和计划而转换。螺旋式演进反映了美国预算改革实践的基本特点。这个螺旋式演进过程反映了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两大预算理论的竞争过程。  相似文献   

20.
[提要]随着我国政府财政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收支领域的腐败现象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新时代的反腐败需要通过绩效预算制度来规范政府行为。国际上不少国家治理的历史经验及绩效预算改革运动的轨迹,为我国绩效预算制度改革提供参考路径。我国新修订的《预算法》中关于绩效预算制度可通过建立绩效预算立法的效力层级、建立有利于防治腐败的预算权力结构、形成一套以绩效为导向的法律制度、制定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予以完善。通过绩效预算制度界定政府的权责效,厘清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边界,建立“规制用财”的新型反腐模式,有效打击新形势下的公共领域腐败行为,有力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