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校学报的特色化发展与学科建设基本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报的特色化发展是高校学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确保学报办刊质量的根本所在。高校学报的特色化发展主要受高校学报自身内向性和综合性特点的制约。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学报与科学研究的紧密关系上,二者均以学术为己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高校学报只有依托本校的学科优势、突出重点,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精品和名牌,才能在激烈的期刊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高校学报在改革中走外延发展和内涵发展道路的利弊进行了剖析,认为外延发展是方向,内涵发展是基础。提出在目前体制下,高校学报应在内涵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外延发展的道路,积极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开。在高校学报走综合性道路还是走专业化道路的问题上,认为综合性和专业化不是判断学报质量高低的标准,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学报应在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学报编辑出版环境论——从媒介生态学出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的环境是指影响学报编辑出版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又分地理环境和物理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又分媒介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环境作为高校学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规定、制约着高校学报的编辑出版.因此,用绿色生态的视野和和谐发展的理念去审视环境、观照环境,顺应天时,构建高校学报编辑出版的生态系统,就成为关乎学报编辑学研究和学报编辑实践发展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一是从高校学报的自然环境出发,努力实现高校学报编辑出版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二是从高校学报的社会环境因素出发,努力实现高校学报编辑出版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林邦钧(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刚才几位领导作的指示很好。目前全国的学报有几种类型:一种是名校名刊,像北大、人大本来就是名校,办出名刊是理所当然的,办不出高水平来,就有点说不过去;还有一种类型,学校比较小,知名度也不高,但是学报办得很好,很有影响,其知名度超出、甚至远远超出学校本身在全国高校的地位,像以人类学栏目为品牌的广西民院学报。为什么这些学报能办得知名度高呢?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与学校重视以及学报的几代主编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的,是与他们的学报有知名的品牌栏目分不…  相似文献   

5.
关于高校学报非核心期刊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属于学术期刊,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高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在学术期刊实行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的评价机制后,高校学报中的非核心期刊面临着严峻的生存与发展危机。面对困境,学报中的非核心期刊应该在不断提高编辑人员自身素养的前提下,认清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办出特色,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报在科研成果转化上的作用发挥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学报栏目设置与科研成果联系不紧;高校学报发展定位不准,无法突现其在科研成果转化上的优势。为此,高校学报应在选题策略与实施方案两方面入手,搞好栏。目创新,为高校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载体,正逐渐向出版领域全面渗透.针对高校学报出版现状,分析了网络传播对高校学报的现实意义.同时提出了高校学报应把握好机遇,办品牌期刊,创特色栏目;提高编辑人员整体素质;走学报集团化之路,建立学术联合体,形成开放式传播.从而实现学术资源共享,促进学报为人类社会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学报传统的观念是:“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实际也如此,现在有不少高校学报墨守着这种陈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种只为本校服务的本位色彩。而这种封闭式的办刊模式与思维定势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形势,应该树立一种全新的办刊观念,建立新的办刊模式,即由传统的封闭式转为开放式,也就是不要“关门办学报”,而要“开门办学报”。  相似文献   

9.
回眸百年学报发展历程,积累下来的主要经验有:学术性是高校学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高校学报应积极反映现实问题;高校学报是培养新生学术力量的重要园地;个性和特色是学报尤其是高校学校学报赖以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在新世纪,应该思考学报百年发展所没有解决的问题,以使中国的高校学报在新的世界中能够成熟起来。其标志是:第一,创办一批世界一流的高校学报;第二,在淘汰制基础上,优化学报结构;第三,高校学报要国际化与规范化;第四,办刊形态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发展的趋势 ,提出了学报要想生存必须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就要严格审稿制度 ,缩短出版周期 ,办出学报特色 ,学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期刊网大学学报主页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期刊网大学学报主页为大学学报编辑部网站建设提供了一条极为便利的途径。对中国期刊网大学学报主页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从中了解入网大学学报主页的使用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大学学报有效利用该主页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报是我国期刊方阵的重要力量。但国内高校学报同质化的现象十分突出,如何解决高校学报同质化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很多,其中创新是十分重要的解决办法。没有创新的高校学报是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就没有高校学报生命力。高校学报要高举学术创新的旗帜,全力打造高校学报的品牌,办成创新学报和精品学报,才能在知识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报出版时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高校学报缩短出版时滞的必要性以及影响出版时滞的因素,影响出版时滞的因素主要有收稿量、高校学报的综合性及办刊模式和审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同时,阐述了《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缩短出版时滞所采取的措施,以及为学报更好地发展仍需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报专业化、集团化发展的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学报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和现有职称评定制度下已面临多种困境。走专业化、集团化道路是高校学报与世界接轨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组建高校学报集团,可以分两步实施,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须在组建中起到重要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民族地区高校必然走向我国民族地区知识经济发展的中心.面向知识经济时代,思考民族地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笔者认为民族地区高校面临五个方面的挑战,必须加快四个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时注意处理好三个问题,主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选取22种学报为对象,对其近5年的信息量、稿件来源、基金论文、合著、作者情况、时滞、关键词、参考文献、文摘率等项展开调查,并与《中国社会科学》等中外名刊进行比较。统计结果表明,双十佳学报刊均年载文量137篇,2/3的稿件来自本校,93.83%的稿件源于高校;基金论文比9.73%;合作度1.23,合著率19.31%,高职称、高学历著者占80.81%;时滞176天,篇均关键词3.5个;平均引文量7.37条,其中引用图书占72.88%,期刊占20.63%;年平均文摘率15.90%。相比较而言,双十佳学报在发文量、审稿时间、标准化著录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试论地域性高校联合期刊社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目前高校学报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依据地域优势组建地域性高校联合期刊社的构想,认为创建联合期刊社有利于提高学报质量,创办特色栏目,形成品牌效应,并能够从体制上解决一般高校学报普遍存在的弊端,从而使一般高校学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的改革与发展,是期刊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既给高校文科学报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性质决定体制,高校文科学报应划归公益性的文化事业,由国家有关部门给予财政支持。只有把高校文科学报作为非营利性的公益性事业,才能让高校文科学报免费向社会提供学术成果,以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文科学报数字化、国际化的难题。高校文科学报的主管、主办制度造成了学报所谓全、小、散、弱的特点,规模化、集团化是否是学报改革方向值得认真研究。包括高校文科学报在内的学术期刊,是对整个国家学术水平、学术状况的一种生动、客观的反映。要提高高校文科学报质量,就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关于提高民族院校学报学术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民族院校学报学术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民族院校学报学术质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学报特色日益明显 ,编发文章的转载数、转载率和引文率不断上升 ,在全国学报界和民族类学术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也存在着综合水平不高等亟需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出民族院校学报要进一步提高学术质量 ,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加强编辑队伍建设 ,加强与专家学者的联系 ,完善编缉部管理制度 ,改善办刊条件。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在既有的体制机制下,地方高校学报需要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新型智库建设为地方高校学报的转型找到了聚焦的“着力点”。融入新型智库建设,在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转型,是地方高校学报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此,作为学报主办方的地方高校,应当准确理解与把握学报融入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栏目内容、读者群体、发行模式等方面进行策略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