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刑法的“和谐”道德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作为一种道德理念与事物的完美状态,千百年来为人类所孜孜以求。和谐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诸层次系统所达到之良好状态。作者认为"和谐"理念在刑法中,内在地表现为刑法主要价值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统一,而外在体现于刑法运行过程之中,并认为良善刑法必然体现并追求"和谐"之道德理念,也惟有"和谐"之刑法方能真正促进并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阴阳思维是中国古代达致和谐的思维范式,中国古代刑法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成和谐的系统,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层面均能看到和谐的表征。古代刑法在维护伦理和谐、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不可否认其局限性。分析古代刑法中的和谐要素,是建立当代和谐刑法必不可少的一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和谐价值理念以及和谐社会建构问题成为被广为讨论的论题。这需要我们在对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重点就和谐司法的手段问题进行详细讨论,即打破以往仅从民法、刑法、经济法等部门法或程序法出发来讨论这一问题的狭隘视野,并适当借鉴其它学科如社会学等的研究成果,从作为一个整体的司法角度对其手段进行考察和讨论,以期为司法理论和实务界提供一种系统化的参照。  相似文献   

4.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重要的价值导向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谐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一种价值文化,一种幸福文化和一种生态文化,这是和谐文化的伦理学内涵。对和谐文化进行伦理学解读,既可以对和谐文化进行原创性和开拓性研究,也有利于指导人们全面深入理解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和谐新论     
对和谐,我们不应囿于思维的定势或其他因素而对和谐的认识停留在固有的认知上或有所偏颇,而应作全面的、辩证的理解。和谐的和顺性已获公众认同,但它的差异性、对立性的一面却经常容易被人们忽视。这一认识违背了和谐的本质即“和而不同”。人们总是习惯于对和谐作静态的理解,而忽视了和谐的动态性。我们一般都把和谐作为人类追寻的价值目标,事实上,和谐也是人类的一种生存和处世的手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深化对和谐的认识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良善刑法的道德标准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寻求一种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善刑法始终是立法者和法学研究者共同的目标。通过对中西思想史的梳理和现行刑法的批判性反思,运用历史考察的方法和价值分析的方法,指出判断良善刑法的核心标准是道德价值,即良善刑法以人道为底线道德理念,以正义为核心道德理念,以和谐为最高道德理念。同时提出良善刑法的具体实现途径,良善刑法作为刑法的应然状态,必将成为中国刑事法律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7.
和谐发展的民族音乐文化即是在人类一体前提下兼顾人类性、民族性、个体性多样发展的音乐文化。中国当代民族音乐文化思潮与实践表明,对其和谐发展进行辩证系统的思考是必要的。这是涉及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将在21世纪“世界历史性”时代怎样多重、多样一体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刑事司法是对刑法规范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在实践中,刑事司法对刑法规范的价值判断所表现出的绝对形式主义必将自身引向一条“不归路”。基于现代法治理念,刑事司法应当是一种对刑法规范进行的合立法目的性、合情理性、合必要性和合逻辑性价值判断活动。  相似文献   

9.
社会和谐的辩证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作为对人类社会特定存在状态的肯定性价值判断,体现了主体的价值目标与理想追求。同时,社会和谐又是现实的。它以差异存在为前提,且永远只能达到一种相对状态。倡导社会和谐,并非拒斥社会竞争,只有把和谐的协调性与竞争性、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基于理论与现实的双重诉求,进一步审视社会和谐的辩证法特征,倡导人们树立科学的和谐意识,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和谐新论     
对和谐,我们不应囿于思维的定势或其他因素而对和谐的认识停留在固有的认知上或有所偏颇,而应作全面的、辩证的理解.和谐的和顺性已获公众认同,但它的差异性、对立性的一面却经常容易被人们忽视.这一认识违背了和谐的本质即"和而不同".人们总是习惯于对和谐作静态的理解,而忽视了和谐的动态性.我们一般都把和谐作为人类追寻的价值目标,事实上,和谐也是人类的一种生存和处世的手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深化对和谐的认识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儒家和谐观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思想体系,它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和谐观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借鉴儒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有助于正确解决当代社会存在的环境危机。儒家和谐现在维系中国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政府借鉴儒家“和而不同”的宝贵思想来大力推进我国的和谐外交,从而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在人权观念不断进步的时代,这既是一个刑法规则膨胀(严密法网)的时代,又最有可能是一个社会和谐不断受到威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刑法理念应当适时更新。具体为:刑法应以实施宪政为价值取向;以坚持相对罪行法定为原则;以保障人权、保护社会而给予必要之惩罚为必要;提倡刑法谦抑,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论法的和谐价值与财政法核心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法的最高层次的长远价值,也是财政法的基本价值和理念.和谐只有通过民主与法治的健全与完善才能实现,而财政法的和谐价值理念也必须要通过财政法治建设来实现.以纳税人为本的财政法理念是财政法基本理论的出发点与归宿.应当充分发挥财政法的收入分配功能,在以纳税人为本的财政法治理念指导下,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促进国家与社会、政府与纳税人、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包括财政法在内的法的和谐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论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与现代法治的精神都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基本理念,两者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保障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价值。和谐社会必须借助于现代法治才能实现,现代法治能为和谐社会提供基本理念、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只有法治的社会才可能是和谐的,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必要性表现在: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要求核心价值观来整合;传统价值体系的缺失需要核心价值观的补充扶正;市场经济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核心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作用分别为:政治维度:坚持依法治国,促进政治和谐;经济维度:以人为本,指导经济和谐;社会维度:公平正义,指导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犯罪的完成是以刑法保护客体即刑法法益为考察基点,在法定意义上的价值评判,是立法者进行价值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从自然角度观察的行为过程的完成,因而犯罪已经既遂但行为尚未终了、或虽行为终了但行为人还要实施其他犯罪行为便成为通常的情况。此时,刑法规范当然得发挥其对法益的动态保护机能,使受侵害之法益尽早脱离行为人之掌控或避免它种法益受到侵害或威胁,由此便凸显运用刑法理论对纷繁复杂的事后行为给予恰当的刑法评价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律信仰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法律信仰与和谐理念的分析,对和谐理念给予一种历史的、坐标性的价值定位,认为法律信仰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法律信仰危机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中国社会的现状,分析法律信仰对于建构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指出和谐社会中法律信仰建构的根本途径是呼唤德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法制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乃至民族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更与当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德法治国、开拓创新等时代主旋律一脉相承。开掘并宏扬这些文化传统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