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合理使用制度本是版权法中利益平衡的主要制度安排,但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版权法原有的平衡机制被打破,合理使用制度受到严峻挑战。为更好地平衡网络环境下版权人和公众的利益,在我国著作权法修改时,应将“合理使用”制度由现行的“规则主义”立法模式变为“混合主义”立法模式;同时根据我国国情适当扩大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的范围,并对版权人享有的“技术措施权”进行严格规制,以防止其滥用“技术措施”损害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
伴随数字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版权法的传统理论和规则在互联网环境下面临着传播技术自身结构引生的悖离式障碍。版权法应以协调多元参与性主体之间利益合理、公平分配作为政策衡量的基础。技术保护措施作为一种版权私力救济手段,很可能因带有私人利益的价值偏向而产生对合理使用造成损害的负面效应,应结合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作进一步完善。版权法应侧重以去"作品"中心化的"使用行为"作为确定版权保护边界的主要作用"焦点",故合理界定使用行为的"商业性"和"公/私性"对认定作品使用行为是否构成版权侵权具有重要的补充和参考作用。同时,互联网环境下应提倡构建版权的"双轨"治理模式,重新配置版权在互联网环境下"补偿责任规则—财产规则"并存的二元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3.
数字版权管理与合理使用的冲突反映了技术与法律的对立与依存关系.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动摇了合理使用制度的经济基础,妨碍了用户合理使用权的行使,而版权法对技术保护措施的反规避规则进一步压缩了合理使用的空间.需从技术创新和法律完善两个层面提出调和数字版权管理与合理使用冲突的具体措施,以实现数字时代版权人和公众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版权人精神权利合理使用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使用制度在版权法中的适用旨在保障作品用户接近作品的需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对作者的精神权利予以限制成为必要.实践证明,合理使用模式具有更加合理的基础.然而,国内外关于合理使用之标准的认定在理论上存在分歧.理性的精神权利合理使用标准应包括目的、性质、程度及影响四个要素,它们是精神权利保护与限制的宏观指导原则,也正是版权法对技术发展所带来挑战的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我国已然步入数字时代,这在很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人们会越来越多的接触到有关版权法的知识,而这当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制度就是合理使用制度,它是版权法研究与发展的重点所在。目前,我国版权合理使用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实际操作中,人们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版权的保护,忽视合理使用制度,那么应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6.
分析数字版权管理中所使用的多种保护措施,指出数字版权管理的最重要特征是各种不同保护措施所提供的综合性保护。这种综合性保护的水平及其影响对版权法中利益平衡机制构成挑战,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取代传统版权法的趋势。为防止版权人的权利通过这种保护机制扩张,提出对数字版权管理进行限制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新的利益,传统版权法的权利已不能满足其要求,版权的扩张势不可挡.新权利的产生势必打破原有的利益平衡模式,数字化环境下恢复利益平衡机制是版权法必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服务商的合理注意义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版权人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网络侵权行为越来越“大众化”。明确网络服务商的合理注意义务,有利于实现网络环境下各方主体的利益平衡。实践中,法律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络服务商要求其承担的合理注意义务也不尽相同,在特定条件下将有限的主动审查义务赋予搜索引擎服务商符合利益平衡的原则。借助立法制定更能适应高科技环境下版权保护和利益平衡需要的新规则,是未来版权法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版权,它的英文名字是Copyright,也有人称之为著作权。版权法是以法律的形式保护著者在荣誉、经济等方面的权益。同私人财产一样,版权可以赠送,继承或转让出售。版权法同时又对著者的权利范围加以一定的限制,从而维护公众的某些利益。例如,利用获得版权的作品并不一定都要经过版权所有者的同意,或向他们偿付费用。在版权法许可的范围内对作品的无偿利用称为“正当使用”。对“正当使用”的判断应考虑以下四种因素: (1)使用的目的和性质; (2)获得版权保护的作品的性质; (3)对原作品或其中重要部分的使用量; (4)对原作品的使用给该作品及作者带来的 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P2P技术为核心的新信息传播模式,在具有极大优越的同时,也给版权法带来了极大挑战.P2P技术发展以来的案例和现状表明,版权法规制陷入了困境.考虑到P2P的价值,对P2P的使用应予以疏导,而不是简单的禁止、制裁.合理使用是P2P侵权案件常见的抗辩,然而作为对作品的无偿使用方式,合理使用无法适用于P2P模式.对P2P使用的疏导,应建立在网络环境下革新的著作权补偿金和集体管理组织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有关知识产权问题的各种法律法规后,着重分析了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原则,指出必须加强立法,尽快制定图书馆法,以及强制许可制度及版权补偿金制度,同时要完善和加强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为中医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和数字化中医药文献的版权保护提供一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2.
数字音乐与网络的结合对现行的版权制度提出了挑战 ,而在数字化的语境下人们仍是囿于传统法律框架去寻求数字音乐版权的支撑点。殊不知 ,音乐版权制度在时下的功能变异导致了利益的失衡 ,本是对作者利益保护的音乐版权制度却偏向了作为中间人的发行人。因此文章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数字音乐版权的存废做一剖析 ,并试图对合理使用制度作一建设性的扩张 ,以期给从网上免费下载音乐找一个合法的理由。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现象日益严峻。本文从保护对象、侵权责任主体角度出发,对互联网数字化作品著作权保护展开论述,并提出法律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纳入美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实用艺术品必须符合作品的条件 ,并被称为实用艺术作品。实用艺术品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 ,其独创性艺术表达为著作权的保护对象 ,其实用性外观设计为专利权的保护对象。实用艺术品的著作权保护范围仅限于能够脱离产品的实用性而独立存在的艺术性表达 ,不延及该物品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制作工艺和实际功能。实用艺术品往往具有工业制造属性 ,手工及“一品制作”不属于实用艺术品可版权性判断中必须考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数字音乐版权利益平衡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传统音乐版权的法律问题入手,具体解释音乐版权中"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制度的不同之处,分析了相应的数字音乐版权侵权责任认定问题,并对数字技术与音乐版权的平衡机制的重构作出了思考,从三个方面提出观点及意见:一是版权授权方之间利益的平衡;二是技术与法律之间的平衡;三是收费标准与消费者版权意识之间的平衡。文章提出并重点探讨了数字音乐版权在音乐传播中的得失辩证及如何平衡数字音乐版权权利人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16.
传统著作权权利限制的合理性构成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权利限制的理论基础。现代著作权法在把作者权利作为核心利益保护的同时,对于网络环境下的权利扩张必须进行限制,兼顾作品传播者和使用者的利益,以实现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三方利益的均衡,从而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著作权法中有关合理使用的规定,原则上同样适用于网络环境下作品的使用。同时,由于网络的特性,还应扩大合理使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在知识产权保护对象、法律体系与操作性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主要包括数字作品可著作性、数字作品制作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与数字作品形成后的知识产权。我们应该利用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信息确认技术与智能代理技术来加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8.
我国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责任问题的利益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算机软件最终用户责任问题是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给中国著作权领域带来的一个挑战。对这一问题,不同利益集团为了各自利益针锋相对,学界也是见仁见智。文章结合我国2001年《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利益平衡为视角,就版权人的利益,软件合理使用制度等问题进行了考察,进而对条件相关新的修改内容作出现状评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著作权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将涉及到传统作品数字化转换过程中版权人的著作权问题;同时数字化作品制作者们,采用现代技术组织加工而成再制资源,又形成了一种新的由资源加工单位集体拥有的知识产权.在网络环境下,我们需要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健全法律制度和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做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著作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