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时期伊始,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逐步得到恢复和发扬,浪漫主义精神仍然滞后。中国西部文学最早扬起了现代浪漫主义的风帆,以自己的“远”与“奇”以及暗藏的各种意象,创作了浪漫自然、浪漫神话、浪漫远村和理想人格四种类型的西部浪漫主义作品。这是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在中国西部的潮音。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猫论"强调行动、注重效果、提倡开拓进取,体现了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现实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不乏浪漫的理想、崇高的道德和玄妙的思辨,但也有诸多制约民族发展的权威、传统、习俗、教条及清规戒律。"猫论"对于我们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凝聚和提升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诺瓦利斯的诗化小说《塞斯的弟子们》和《奥夫特尔丁根》中,存在着多样态的跨界现象。在指出小说中的跨界现象是以漫游为发生场域、主要表现为自然跨界与时空跨界之后,尝试论证跨界之所以在小说中得到多方面书写,根源于作者的现代性体验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浪漫化哲学。以启蒙理性为主导精神的现代性,给诺瓦利斯带来了机械刻板、碎片化等负面体验,这种现代性体验催生出称为魔幻唯心主义的浪漫化哲学。界限所具有的局限性与超越性的双重特性,预设了人们对界限的两种态度,无论是康德的古典哲学抑或是福柯的后现代哲学,均有意无意地强调界限的局限性,而诺瓦利斯跨界现象的要义在于界限的超越性。在此意义上,文本中显现的跨界现象和浪漫化哲学可视为一种反现代性策略,旨在回归到人与自我、他者、自然同一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巴金前期小说创作的基本精神是现实主义的,但在创作手法上却因强烈的感情抒发而呈现出浓厚的浪漫色彩,这浪漫色彩只是巴金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一种补充,并没有改变其创作现实主义基础精神。巴金前期小说创作中的浪漫色彩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作家主观因素的融合,促使巴金的现实主义小说中燃烧着一种浪漫激情;时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也使巴金的前期小说刻上了浪漫主义的痕迹;巴金前期小说浪漫色彩的外来影响主要是高尔基早期的积极浪漫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5.
杨洪承在《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2期撰文指出,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是一种多元文化作用的“圆型”复合体,它虽直接承传于传统文化,但西方浪漫文学,特别是重感情、幻想和精神生活的基督教文化对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基督教文化对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基督教文化与现代中国浪漫文学的“情结”影响了现代作家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伴随时代、社会、本土文化基因的诸因素,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更多呈现的是不同质的互补,相同精神的吸收和充实后的文化变异现象。现代中国浪漫文学观正是基督教文化与道家文化、禅宗文化互补、变异的产物。郭沫若与沈从文对神、对自然的接受方式,理解内容的差异,周作人等返朴归真的自然观,就是现代浪漫文学的最典型的几个不同层面,也是现代作家接受基督教文化中认同、改持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海子对现代诗歌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追求生命的高远、浪漫、炽热,开辟了中国诗歌的自新之路。海子是一位有世界眼光的诗人,既吸收了西方文化精华,又充分发扬本民族诗歌传统。海子诗歌的主题也围绕着古今中外众诗人的探索展开和发展,其中田园情结、基督式博爱、神性的召唤等主题元素阐释了海子与中西方诗人先贤们在思想层面、精神气质和语言形式上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鉴于青年马克思诗歌创作经历以及马克思哲学在西方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德国浪漫哲学为桥梁,从哲学与诗的勾连中来反思马克思哲学对传统哲学的超越。从研究对象、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上反思传统哲学对生命的忽视、感性的压抑,突出马克思哲学是以浪漫哲学精神为根基实现对传统哲学反叛的,马克思哲学也因立足现实的根基而根本不同于浪漫哲学。  相似文献   

8.
迟子建小说蕴含着一种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其浪漫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寻找心灵的憩困、构筑幻想的迷宫、燃烧生命的激情、超越自我的苦难等几个方面。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迟子建浪漫化写作的精神追求与创作旨向。结合作家本人内在的浪漫主义情怀,本文深入发掘她的小说与众不同的“精神上的浪漫”。  相似文献   

9.
论《双城记》浪漫现实主义的仁爱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忧患之作,《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载体借古喻今地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通过各种人物的遭遇及其人性剖析,展示了人道主义视野下革命的合理性与复仇的疯狂性,并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改变那些被扭曲的心灵。德伐日太太的形象表现了作家对压迫与反抗问题的理性思考、对轮回式的阶级斗争的忧虑和对美好人生的企盼。小说体现了狄更斯对人性与社会的严肃探讨,也因其优美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情节、含蓄悠远的象征意象及浪漫现实主义的风格赢得了读者。  相似文献   

10.
汉代艺术在继承了先秦艺术思想的同时,受到中西文化交流和南北文化融合影响,又多了一层人的自信精神。作为汉代雕塑的一种艺术形式,汉俑是这个时期造像艺术的典型代表。受到祖先崇拜思想影响和周汉礼教的约束,汉俑造像在历史与现实、神与人的纷繁交融中,体现着汉民族自信浪漫、自由活泼及简洁雄浑的性格,极富魄力的汉俑造像,见证了汉代艺术的辉煌,并散发出两汉艺术大气而浪漫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不是中国人的主体意识不够才导致浪漫精神的普遍缺乏,而是我们这个国家封建的时间太长,儒家实现主体价值的方法用的太久,从而造成个体意识的淡化,又从而导致整个民族浪漫精神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美学与马克思学说的总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浪漫美学所要求的人的全面发展与完整存在的核心命题是马克思学说发生的原初动力,亦即马克思学说诸组成部分的统一出发点。个人的全面发展与完整存在是日益丰富展开的马克思学说的本体论根据,马克思把浪漫美学以人为本的整体性原则与黑格尔辩证发展的有机整体观融合起来后,在实践哲学的基础上把浪漫主义泛美学化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性命题历史地改造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尺度。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是李长之的文化理想,希望在西方文化视野中对自身的文化传统进行再认识,发现中国文化的"内生之光"。他在批评实践中秉承主观历史观的理念创造性地重新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将部分传统浪漫化,以期发掘理想的中国文化应有的浪漫主义精神。对李长之文化理想的考察将有助于重审近年来一系列"文艺复兴"规划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研究经过5种形态的理论阐发,完成了浪漫主义艺术理念的“中国化”过程,使现代中国文论围绕着浪漫艺术精神的诉求,在与现实主义权威话语的论争中,深化了本民族对文学艺术的见解,完成了本土文艺审美言说体系的现代化建构。20世纪中国文论史几乎成为了百年浪漫文学精神的辩护史。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早期浪漫派试图以对独立完整的创造性的人的追求来消弭时代生活所造成的人性的分裂.作为浪漫化的人的形象中两个重要的支点,"自我"和"无限"之间却难以和解.对个体性"自我"的执着,使得浪漫派只能在诗意的想象中追逐主观的自由.浪漫精神的这一困境也表征着启蒙之后思想者的困境:"自我"一旦排除了一切外在的权威,它也面临着使自身虚无化的危机.能否克服这一危机已构成了"现代人"生存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屈原精神及其文化传统在21世纪的审美走向,其基本精神(爱国主义、上下求索、浪漫精神、人与自然合谐)不会断裂,而是继续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家园中发挥作用。屈原精神永存,必将会在新世纪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尼采、海德格尔、马尔库塞等现代西方浪漫哲人的代表对回忆(记忆)在现代浪漫哲学和浪漫美学中的审美超验功能及其价值均有深刻而独到的论述,这些论述无疑道出了回忆(记忆)的审美超验力量在现代西方文化精神困境中所具有的特殊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摹、对人性精神的发掘中,喻子涵散文诗呈现出孤傲浪漫、深沉隐忍的美学特征。这种美学特征的深层原因是中国南北、东西文化的分野,对当代诗歌创作与诗人价值取向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已为世人所公认 ,然而就李白人格范型而言则尚无定论。本文拟从心理文化基础、物质生存方式、精神目标指向等三个方面逐层论述 ,揭示李白浪漫人格的孕育、规定及其内涵实质。诗人执著地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以及弘扬个体的自由意志与独立精神 ,显示出独特的浪漫色彩  相似文献   

20.
就美学风貌而言,创造社小说无论是理想的追求、情感表现的内容,还是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艺术想象的方式,都更多地呈现出感伤的特征,而与西方的浪漫艺术有别.感伤是其精神的标志,也是那一时代的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