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始受到关注,通过构建山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20项指标以及海洋生产力、海洋科技和海洋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在2000-2008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山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趋势是上升的,海洋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水平,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海洋生产力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与根本保证,海洋生态环境则是加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在伊春林区生态-经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伊春林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其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伊春林区的经济与生态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7-2009年伊春林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主要处于低水平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2010—2011年伊春林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这时段虽然处于低水平协调发展,这主要是由产业顺利转型所带来的结果。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伊春林区未来5年的经济协调度和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发现未来5年伊春林区经济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协调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民勤县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民勤县的经济和环境状况构建了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0—2009年民勤县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基于协调发展度等级标准,对民勤县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初步判别。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民勤县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已趋于协调发展,但两者的发展指数较低,可见其协调水平依旧很低,今后应着重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丽江市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丽江市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特征将其划分为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建立了关于该农业系统协调度的评价指标范畴,从系统指标体系中选取了19个代表性指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度在1998年-2007年间呈现上升趋势。1998年—2004年,系统呈现失调状态,协调等级在4级以下,2005年-2007年呈现弱度协调,协调等级为5级;系统的协调性主要受生态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的影响,在2004年之后,经济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的协调度与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度的绝对值之差减小,农业生态系统由失调状态向协调状态发展。由此可知,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是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促进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互动是提高区域发展经济质量的关键。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基于熵权法测度了2006-2018年山东省17地级市的创新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二者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总体上,山东省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平均耦合协调度处于中级协调状态,但随时间推移无显著改善;子系统中,创新产出与产业高级化、产业合理化的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但与整个系统耦合协调度相关性较大;空间上耦合协调度呈现出非均衡格局,表现为东高西低,以济南、青岛为核心向外围降低的特征。随时间变化各城市耦合协调度数值有所上升,但地区间的极化趋势有所增强,马太效应明显:障碍度模型表明劳动生产率和发明专利是影响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为山东省实现创新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生态安全状态评价与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DSR模型),构建了山东省生态安全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年-2008年山东省的生态安全状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方法,构建CM(1,1)模型并对山东省未来的生态安全状态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2008年山东省生态安全状态逐年改善,完成了从不安全向临界安全的过渡,2010年-2017年仍将保持逐年改善趋势,至2017年将达到生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常态下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首先从省域研究尺度对2005—2014年的湖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及二者协调度进行评价,利用GM(1,1)模型进行趋势预测,结果显示湖南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生态环境水平整体上不断提升,二者协调度实现了稳定持续提高.从2015年开始,未来5年,湖南省生态经济协调度发展态势良好,将在"十三五"末步入高度协调发展阶段.在市域研究尺度,对2013年湖南省14市、州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空间维度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各市、州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度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新常态下,发展生态农业,依托城市群经济圈带动区域发展,促进湖南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应是未来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建立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得出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建立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测度模型.基于江苏2000-2007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江苏从2000-2007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处于基本协调和协调水平线上,从2004年以后协调水平有逐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根据1978-2007年咸宁市的统计资料,分别建立区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借助因子分析方法,对城市化综合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同时建立协调测度模型,测算出咸宁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改革开放以来,咸宁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协调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8年为不协调期,协调度为负;1999-2000年为基本协调时期,协调度为正,城市发展走向优化;2000-2007年为协调期,城市化与经济综合水平都为正,两者协调度趋向稳定.(2)2005年咸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明显存在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从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内涵特征入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快速城市化时期山东省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山东省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两者协调度经历了"拮抗上升—波动发展—稳步提升"三个阶段;目前山东省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总体上处于中级协调发展类型,东西区域差异明显,协调度最高的威海与最低的菏泽相差近一倍;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加快城镇化进程,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实施差别化区域政策,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一步提高,最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复合系统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模糊隶属度函数等方法建立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以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兰州市为例,定量估算兰州市2008-2012年生态、经济、社会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而探讨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态环境的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类型总体上属于中级协调水平,协调度的动态变化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说明在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严守生态红线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这将为兰州市及其他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提供经济支持与技术保障;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通过耦合协调模型的构建,对山东省17地市的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时空双维研究,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进一步探索区域经济发生变化的深层原因。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市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均处于耦合协调状态,但协调质量不高,主要集中于初级协调与中级协调阶段,总体表现为区域经济滞后状态;2006—2013年各地市耦合协调度变化差异较大,少数地市因经济系统对环境系统促进作用的不足而出现逆发展。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交通货运量、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个指标对区域经济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原理出发,运用PREEST系统模型,建立了山东省生态环境、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于主成分分析法,初步评价了1996-2005年期间山东省生态环境、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状况.通过回归拟合和协调指数计算,对山东省生态环境、经济系统发展的协调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有关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2010-2019年滁州市各区县(市)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水平、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十年滁州市乡村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耦合度处于上升趋势,协调发展态势良好;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耦合协调度亚类型也存在异质性;乡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受地理交通区位、区域人口素质、公共资源配置、生活消费水平、政府财政投入的影响显著,两两交互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江苏省医药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对江苏医药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建立医药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两个子系统14个指标,选取江苏2012—2018年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医药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医药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但整体协调度水平尚处于初级耦合匹配状态。建议政府优化医药产业空间布局,加强医药产业区域合作,充分发挥产业溢出效应,进一步推动江苏医药产业政产学研合作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动力源,营造良好医药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2010年经济与环境相关指标数据的搜集与整理,运用系统学、协同学、环境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构建了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的指标体系,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主要从空间上对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农村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发展水平呈逐年提高的趋势;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差异逐渐缩小。必须加大环保投入,增强环保意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继续重视并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了复合系统的协调度模型,从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发展潜力、发展开放度和发展调控度等五个子系统设计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就辽宁省1981—200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的可持续发展总体上还是处于非协调的状态,直接表现为协调度在较长时间内相对不高。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水平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协调快速城镇化过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是我国下一阶段城镇化工作中的重点。基于广东省2005-2013年所构建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而生态环境水平则存在区域间的发展差异。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表明,广东省及各研究对象于2009年进入基本协调区间;结合灰色预测模型对2014-2018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广东省将率先进入高度协调区间,但粤西地区则呈现明显的落后趋势。该地区需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倾斜,使城镇化进程与环境建设相协调,防止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有利于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并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以长江中游经济区为例,构建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鄂湘赣三省2005-2019年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动态耦合情况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9年,长江中游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均有大幅提升,二者呈现同步发展的态势但整体水平仍待提高,各省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差异显著;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水平逐年向好,湖北省的耦合协调水平最高,江西省和湖南省的耦合协调度距离优质协调还有一定距离。由此从强化区域协同效应、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战略及深化创新驱动的角度,提出应改善长江中游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耦合协调水平,推动长江中游经济区成为以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经济、社会、生态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相似文献   

20.
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正确评价县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际,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生态与可持续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竞争力整体较弱且县域之间差异较大;城市化水平以及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对县域经济竞争力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