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本质上是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延续,但它的指向更加明确,意在牵制中国,拓展美国的同盟体系,构建一个针对中国的美日澳印四方非正式联盟。"印太战略"突出印度的重要性,加强美印防务合作。但是,美、日、澳三国同中国的经济关系非常密切,美印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存在分歧,特朗普政府高官更换频繁等,这些因素都会制约"印太战略"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春霞 《国际论坛》2016,(4):1-6,79
越共"十一大"以来,越南与美国关系发展迅速。越南调整对美政策是其"融入国际"总战略的需要,也是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回应,同时是越南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原则,在新形势下以新思维布局国家外交战略的体现。尽管经贸投资是越美关系发展的推动力,但在双边与多边机制下加强与美国的国防安全合作则是提升越美关系的重要领域。南海问题无疑是越美两国近期合作的战略聚合点,但越美之间存在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分歧,则是两国关系长期发展需要面临的挑战。越美关系未来会继续深化,但既合作又斗争特点将愈发突出。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 ,大国间利益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各种力量在分化组合中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 ,美印关系在逐渐升温 ,美国总统访印表明了双方对加强两国战略关系的意向 ,在两国拥有众多共同利益的同时 ,而且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从分析推动和制约美印战略关系发展因素入手 ,认为两国的战略关系起点低且不稳定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两国战略关系将很难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地缘重心向印太地区转移,欧盟对印太地区的关注持续提升。欧盟为加速推动"印太战略",不仅提升了与印太地区国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合作,强化其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而且积极配合"四国联盟"在印太地区展开针对中国的行动。欧盟加速推动"印太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在提高自身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同时,借助美国势力进入印太地区,避免在大国博弈中陷入"选边站"的战略困境。欧盟加速推动"印太战略"有利于提升欧盟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也有助于完善欧盟产业链的布局和对印太市场的开发。欧盟的举动无疑将会使印太地区的地缘竞争更加激烈,并且可能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和周边安全产生负面影响。欧盟加速推进"印太战略"给地区带来一系列影响,但也面临着内部诉求不一,实现"印太战略"能力有限,对华政策错误以及与美国"印太战略"存在分歧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5.
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框架,中国六大经济走廊有两条经过湄公河地区。湄公河地区有着显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和前景广阔的市场,是各大国竞相关注的焦点。中国、印度、日本都与湄公河国家展开了跨国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合作,在湄公河地区呈现出了南北和东西走向的纵横交错、交叉重叠。本文以"地缘—市场—认同"作为跨国经济走廊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中、印、日与湄公河国家合作建设的跨国经济走廊在湄公河地区面临的竞争,并尝试探索推进各经济走廊协调发展的可能性和路径。本文认为,中国应与印度、日本不断深化地缘战略互信,在湄公河地区开展双边及多边市场合作,统筹推进"南北—东西"协调对接,深化"软"联通互利合作,构建深层次相互认同,打造全方位的互联互通,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印日发展战略的对接提供积极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以"印太战略"来拉拢印度进而遏制中国的意图明显,而印度如何参与其中事关中国重要的利益关切。学界普遍认为印度存在积极参与、有限参与和保持平衡三种不同的对外行为方式,但他们忽视了印度对外行为的多重身份背景,这对预判印度的对外行为趋势造成了困难。鉴此,文章以"身份—行为"理论为基础,分析国家多重身份对其对外行为的影响。文章认为,国家通常根据其身份产生的驱动力施行对外行为,在多重身份背景下,国家对身份产生的行为驱动力进行排序并根据特定身份的使用场景选择主导的对外行为。印度参与"印太战略"时显示出了地区霸权国、新兴国家、民主国家的身份认知,这三种身份分别产生了追求大国地位、实现经济增长、维护民主认同的行为驱动力,印度的对外行为根据它对驱动力排序的变化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在"印—美"或"印—中"关系的场景下,印度倾向于运用不同的身份来强调彼此合作的重要性,并利用中美相互制衡。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越南的全方位外交政策改善了与亚太大国的关系,与中、俄、美、日、印等大国关系呈现发展迅猛、合作领域广泛、合作机制化程度不断提高等特征。战略利益的需求、对外政策的调整、经济利益的驱使是越南与亚太大国战略关系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越南与亚太大国关系的发展也存在着历史包袱、意识形态差异、东盟国家的疑虑等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政府宣布美国“重返亚太”,实施战略重心东移。这一战略对中美印三角关系的影响明显,它使中美印三角关系面临新挑战、出现新变化。但由于中美印彼此之间原有利益或矛盾的延续性,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显示出某种程度的稳定性。中美印三角关系的这种“变”与“不变”具体表现为:美印战略合作深入,但两国仍难以建立同盟关系;中美战略互疑加深,但双方仍希望加强合作,避免冲突;中印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但发展关系依然符合两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国际秩序深刻演变,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缘政治成为重要角力场。美国对华打压升级,挟"印太战略"强拉盟友,在中国周边编织遏华包围网。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攀升,"联印遏华"成为美国政治共识。莫迪领导印度人民党强势执政,深度调整外交战略,追求实用主义"多面联盟",向美国战略靠拢越走越深。然而,受双方在全球与地缘政治对接、防务安全与贸易合作等领域分歧制约,标榜共同"价值观"实则以逐利为本的美印"天然伙伴"难以晋级结成同盟。拜登治下美国延续对华战略竞争,中美博弈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因素"仍将维系美印"高水平"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印度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全球性领导大国",搭上美国遏华"战车"只能南辕北辙。未来美印关系将徘徊于印度"战略自主"与美国"战略捆绑"的相互对抗、协作与共谋。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最早提出“印太”概念并推行“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的国家。近年来,日本从多个领域不断推动“印太战略”朝着更加机制化与成熟化的方向发展。日本出台“印太战略”的动机主要由风险规避与利益驱动两大因素决定,其所获成效可以划分为正向收益、负向收益以及不确定收益。正向收益为获得美国的安全保障及盟友的支持、深化经济合作并构建合作机制、获得参与印太事务的契机。负向收益为对中日关系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并难以把控战略自主性。不确定收益包括同盟关系的不稳定性、印太国家意愿、美日国内因素的影响以及域外大国的干预。受众多因素影响,日本“印太战略”难以完全达成预期收益。梳理日本的“印太战略”,有助于解释中美竞争背景下日本政策选择的机理及实施成效,从而为中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外层空间外交战略目标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层空间领域的对外战略是一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外层空间对外战略的主要目标应包括满足国防需要,并为国内建设服务,保持在世界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创造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国际环境;中国外层空间对外策略包括坚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立场、建立国际合作战略框架、全方位构建国内环境等。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之后,基于各自的战略考量,美国和巴基斯坦结成联盟,巴基斯坦成为美国全球反恐的前线国家和非北约盟友,双方建立了反恐合作机制并进行反恐合作。但巴基斯坦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国的"非北约盟国",很大程度上则是基于地缘政治的特殊性。美巴反恐合作机制化程度不高,没有像美印、美国和欧盟之间那样形成长效机制,双方存在一些非长效机制。分析了布什政府时期美巴反恐合作过程与成效、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反恐合作"阿富巴战略"以及后拉登时代的美巴反恐合作,并对美巴之间的反恐合作前景做出展望:尽管龃龉丛生,但美国仍然愿意付出较高的代价以保持和巴基斯坦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中俄能源合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中俄油气合作经历了从简单的石油贸易,到成立合资公司,再到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合作,已经形成了上下游、管道、贸易一体化的基本格局。但两国能源合作也面临着俄能源外交战略变化、东北亚各主要能源需求国的竞争、俄对华的战略疑虑、俄内部利益集团的矛盾等方面的制约。在新的形势下,中国能源合作要有新的战略思考:换位思考,争取能源结构互补,互利共赢;完善中俄能源合作机制,保障能源合作安全;能源合作方式应多元化,深化两国能源合作;借鉴俄能源外交经验,构建中国的能源外交新战略与新格局等。  相似文献   

14.
朴槿惠执政以来,韩国政府东北亚外交战略出现了显著变化,深化韩美战略同盟关系、探寻韩朝关系"新路径"、推进韩国与中俄战略合作、策略性"制冷"对日外交是其战略调整的突出表现。此项调整主要受国际体系、国家和决策者三个层次性动因的综合影响:东北亚地区权力结构的渐变、信任性国际机制的缺失、韩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现状、国家利益的现实需求、国家行为的舆论驱动、朴槿惠决策集团的外交理念及朴槿惠个人的文化情结等因素共同制约着韩国政府东北亚外交战略的最终指向。总体来看,朴槿惠政府正在探寻韩国东北亚外交的"黄金分割点",以使韩国获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及安全利益,其对东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外交战略的新理念,是中国和平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构建和谐世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国际社会共同不懈努力才能实现。中国推动构建和谐世界,要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在对外战略上与周边国家发展和谐友好关系,与大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发展中国家保持和谐合作关系,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等。  相似文献   

16.
中美两国存在开展反腐败执法合作的共同利益诉求,但是,因为两国对反腐败执法合作内容的关切度存在分歧,具体的反腐败法律制度存在差异,美国对我国司法体制缺乏信任以及中方未能提供美方所需要的必要证据等原因,使得现有的反腐败执法合作机制成效不尽如人意。为此,中美两国应当在符合各自国内法律制度精神实质的前提下,转变反腐败执法合作观念,把反腐败议题提高到中美双边关系战略高度,增进两国反腐共识,改变对犯罪分子缉捕回国为异地追诉惩罚,追赃和追逃要双剑并举,并从机制上由注重惩罚转变为注重预防,进而强化两国国际金融、税务等方面的行政执法合作,建立追逃和追赃情报分享机制,增强两国反腐败合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环太平洋连带构想"为亚太地区主义史的重要转折点,日本和澳大利亚两国的行动在构想诞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通过探讨构想理念的包容性、日澳外交的妥协以及与东盟各国反复交涉的三个要素,揭示日本与澳大利亚两国通过共同行动在亚太地区构建互信的过程。对深入理解当今亚太地区主义的发展困境及区域合作的趋势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杨雷 《国际论坛》2020,(2):63-77,157,158
中俄战略协作机制具有自身特点和丰富内涵,它以双边机制为核心,以多种国际组织为辅助。双边机制形成了以两国总理年度会晤为核心,以多领域合作机制为组成的周密体系。学术界对国际制度有效性的评估主要有遵约评价和结果导向评价。我们采用后者,选取了中俄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投否决票的一致性、中俄双边经贸额的变化、民间互信程度的变化和双方显性冲突的数量变化作为评估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战略协作机制促进了中俄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体现了其有效性。但与中俄两国设定的新时代中俄关系发展目标相比,中俄战略协作机制还存在着不足,表现为过于理想化、约束力不够、政府与民间二元分化和效率降低等。为了应对现实需求,中俄两国有必要对其进行改善:以经济领域为突破点,推动两国经济产业实现分工合作;加强中俄战略协作机制在塑造市场、引导民间经济合作上的作用;提高双方在战略协作关系中的责任标准,逐步建立起奖惩机制;强化中俄战略协作机制的合法性与权威性、扩大其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16年以来,英国海军开始重新寻求在印太地区的常态化存在,进行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舰艇部署及技术装备转移。在应对脱欧挑战及对外战略转型的政治方针指导下,英国将海军视为推进其“印太倾斜”政策的关键外交工具,欲实现展示“全球英国”形象、促进防务出口与经贸合作、深化英美“特殊关系”并拓展地区盟友网络三大目标。这些目标以及英国海军印太战略的实际调整方式表明,英国的战略重心并未向东转移,其海军印太部署既具有针对中国的“炮舰外交”成分,也是针对盟友的“海军外交”活动。对中国而言,全面准确地认识英国海军印太战略调整的目标与实质是应对其潜在“麻烦”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对接。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此后不久上任的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则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5年来,双方积极对接发展战略,全面深化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尽管"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印尼合作还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但两国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努力,为"一带一路"对接"全球海洋支点"以及两国经济合作缔造良好氛围,经济合作展现良好前景。中国与印尼的战略对接实践,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