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共同富裕,既需要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分配正义的价值支撑。《哥达纲领批判》的分配正义思想体现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之中。他重新界定了分配和生产的关系,开辟了一条从生产来理解分配正义的理论道路。马克思强调:分配正义问题的核心是生产方式,分配原则须随生产力发展而调整,共产主义社会不同阶段的分配原则是不同的,实现分配正义的根本前提是废除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在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把握分配正义的阶段性特征,分步骤逐步推进共同富裕;夯实分配正义的物质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坚持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基本立场,实现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旨归的新时代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在由"差等正义"向"平等正义"转型的历史进程中,邹韬奋的媒介正义思想汲取了儒家正义观、西方正义观和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理论资源,"传播资源的分配正义""传播过程的程序正义""传播内容的信息正义"和"传受之间的人际正义"四个维度,构成了邹韬奋媒介正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尽管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遗嘱中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并未参加阶级革命,而是以"和平"与"抗争"的方式,实践其媒介正义理想。邹韬奋这种兼具"人民性"和"专业性"的媒介正义思想,应该成为当代中国新闻改革的精神遗产,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3.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继承了近代自由主义、启蒙思想和黑格尔理性主义。他珍惜个人的自由,认为新闻出版自由是所有自由的前提。马克思的新闻出版自由思想至今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是:新闻出版自由是建构公共理性的重要途径;是报刊人民性的体现;是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正义论是批判正义论的典范,这归因于"批判性"是贯穿于经典著作的一条红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生动体现。正义批判论是无产阶级的正义论,它与资产阶级正义论在对待正义的立场、态度、方法与道路等方面存在根本分歧。正义批判论否定普遍、永恒的正义观,认为正义的实质是经济关系的价值映像,正义的判断标准是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有机统一,实现了正义观念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是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语境中和谐社会的构建,核心议题是公平正义。马克思社会正义观鲜明地体现了无产阶级政治理想和人民大众的价值诉求。坚持以马克思社会正义观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审视和分析中国现实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既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全球正义这一主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而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为一种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理论,为研究全球正义提供了有益的指导。这主要体现为:在认知维度,马克思的全球正义观以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作为认知起点;在实践维度,马克思的全球正义观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批判;在价值维度,马克思的全球正义观以人类共同价值作为实现全球正义的价值基础;在目标维度,马克思的全球正义观以实现自由人联合体作为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系统论述分配正义问题,但在一系列著作中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校正了资产阶级分配正义理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的基本逻辑。具体而言有三条进路:一是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对分配正义的前提校正;二是从按劳分配到按需分配超越按资分配的过程,对分配正义的实现方式校正;三是从抽象个人为本到人民至上,对分配正义的价值校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校正工作,不仅规范了研究现代分配正义问题的基础构架,而且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正义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他的人本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取向相互依存、相互渗透。马克思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是带有支持无产阶级解放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政治经济学,这首先从它的核心或基石——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上表现出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解决的一系列主要理论难题,它们同时贯串着科学原则和正义原则:解决剩余价值的存在与等价交换之间的矛盾,表明资本主义的表面平等实质上不平等;解决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率规律之间的矛盾,揭穿资本产生剩余价值的假象;揭穿利润、利息、地租等独立产生的假象,证明它们都是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总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旨在不仅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而且给予受剥削的工人阶级以社会正义。《资本论》中的科学观点和正义原则的基本思想不仅仅适用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而是适用于全人类获得解放、走向自由幸福的整个时代。全面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这种基本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与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的法哲学思想进行解读。对二者所体现的"法,正义,命运"的比较,是本文的主线。《安提戈涅》中自然与城邦的张力,反映了西方社会法律与道德的分野;《水浒》中侠与法的冲突与一致,说明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伦理化。二者对正义的迥然诠释体现了中西传统法律价值观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着重讨论了政治学最根本的问题,即正义和国家正义。他认为,正义意味着被统治者的利益,一人一事原则以及社会的普遍和谐。国家正义是一般正义原则的具体体现,而能够最好地体现正义及国家正义的模式,就是“哲学王”。但是,正义概念的内在矛盾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迫使他对“哲学王”思想进行修改,并且逐步过渡到政治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报刊应体现时代精神与人民要求,涵盖着政治性、时代性和人民性的品质。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创办的主流报纸,舆论宣传立足于服务抗日的大局,贯彻党的各项政策,凸显出强烈的政治性;采编工作精益求精,内容贴近劳苦大众生活,人民性突出;传播理念与时俱进,全面反映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与大后方的经济实况,时代色彩浓郁。抗战时期中共主流党报的舆论宣传达到了政治性、人民性、时代性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着重讨论了政治学最根本的问题,即正义和国家正义。他认为,正义意味着被统治者的利益,一人一事原则以及社会的普遍和谐。国家正义是一般正义原则的具体体现,而能够最好地体现正义及国家正义的模式,就是“哲学王”。但是,正义概念的内在矛盾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迫使他对“哲学王”思想进行修改,并且逐步过渡到政治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着重讨论了政治学最根本的问题,即正义和国家正义。他认为,正义意味着被统治者的利益,一人一事原则以及社会的普遍和谐。国家正义是一般正义原则的具体体现,而能够最好地体现正义及国家正义的模式,就是“哲学王”。但是,正义概念的内在矛盾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迫使他对“哲学王”思想进行修改,并且逐步过渡到政治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巨大变迁,正义问题成为保障中国良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的正义思想研究因此勃兴。围绕着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及相关文本,学界就马克思的思想及理论中是否存在正义的维度、是否存在某种超历史的绝对正义观,马克思正义观的内涵、实质如何界定,马克思的正义原则是什么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学者们深入到分配正义、劳动正义、政治正义等具体领域多方挖掘马克思的正义思想资源,以寻求指导实践的原则与方法。沿着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中国社会将构建出怎样的正义理论,仍然需要学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正义观在当今学界依然遭遇着种种误解,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正义批判,需牢牢把握其在存在论路径上展开的对一切形而上学正义概念的倒转。"对象性活动"构成马克思正义批判的存在论基础,其核心在于充分保证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现实的人的具体生存境遇在正义主题上的前提性地位。此种正义阐释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不仅能在根基处积极应答对马克思正义观的种种误读,而且能有效地在现实中开展出具有原则高度的正义理论与实践批判。  相似文献   

16.
经过二十多年的法制建设 ,我们的法治环境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进步 ,但也有许多急需填补的空白 ,如法理念的确立、正义程序的确立。综观二十年来的法律理论与实践 ,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作为一个法治国家 ,法理念的确立与人文环境关系密切。在我们的法治发展进程中 ,我们迫切需要确立正义的法理念和在人文环境中对现实正义的真切体验。即如何从现实正义———具体正义———抽象正义的演绎中省悟正义这一法律价值目标 ,使正义复归人间 ;如何用现实正义的发展 ,促进具体正义的发展 ,从而完善抽象正义 ,将是我们长期必须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明确报刊的党性原则的是列宁,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就接受了列宁的这一思想,党性原则成为我党报刊遵循的根本原则。在马克思早期新闻实践中,"人民报刊"的思想有较为系统的论述。毛泽东从党报的立场、服务对象、办报方式等多层面论证了党报的"人民性"原则。党性和人民性原来是两个互不搭界、各有使用范围的概念,中国共产党提出党性就是人民性,将二者巧妙而精致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提升人民性的地位,将它与党性并列,这既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做出的最新重大判断,又是党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最新理论突破和最新理论结晶。从本质上讲,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只有坚持党性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民性,只有坚定反映人民性才能更好地增强党性。党性和人民性结合得越是紧密,党性与人民性兼容得越是贯通,就越是有利于我们加快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步伐。  相似文献   

18.
明确报刊的党性原则的是列宁,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就接受了列宁的这一思想,党性原则成为我党报刊遵循的根本原则。在马克思早期新闻实践中,"人民报刊"的思想有较为系统的论述。毛泽东从党报的立场、服务对象、办报方式等多层面论证了党报的"人民性"原则。党性和人民性原来是两个互不搭界、各有使用范围的概念,中国共产党提出党性就是人民性,将二者巧妙而精致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党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提升人民性的地位,将它与党性并列,这既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做出的最新重大判断,又是党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最新理论突破和最新理论结晶。从本质上讲,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只有坚持党性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民性,只有坚定反映人民性才能更好地增强党性。党性和人民性结合得越是紧密,党性与人民性兼容得越是贯通,就越是有利于我们加快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步伐。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认为《资本论》澄清和深化了马克思的观点。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如何被侵吞的,其潜在的理论意图在于论证资本主义是一个支配和剥削的制度。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谴责存在着一个正义预设:劳动是生产的唯一相关要素,所有社会成员都拥有获得和使用社会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的平等权利。共产主义作为没有强制的、激进的平等主义,实质上是一个超越了正义的社会。在罗尔斯看来,这一超越正义的社会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这种社会中人类丧失了正义感。马克思的真正价值在于其"民主的计划经济"的思想对于弥补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致命缺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学者威尔·金里卡在《自由主义、社群与文化》一书中对马克思的超越正义观的质疑存在三个方面的误解。从自由观的角度看,金里卡没有区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而把马克思的自由观误认为是一种空无内容的自由观;从平等观的角度看,金里卡没有认识到以财富为标准的抽象平等观和以个人特殊需要为基础的具体平等观之间的区别;从社群观的角度看,金里卡没有认识到蕴含于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中的社群思想而认为其把超越正义的现实基础仅仅寄希望于物质的丰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