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构图是画面形的处理和安排,是将形体、线条、色彩等语言要素统一组织的有机的整体。画面上,无论是图形之间的组织,还是色彩之间的组织,或者形与色之间的组织,都是靠构图关系的杠杆来调节的。对于现代画家来说,要能运用自己特定的构图及技法,恰到好处的表现自己特定的题材,独特的构图应该是画家作品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画家成熟的标志。在创作中艺术家把要表达的人或物以简化的形式、美的法则使各单元在参照构架中反复摆弄以达到心理和视觉上平衡,形成整体的结构图式来体现自己意图。从艺术实践中证明:“均衡”、“多样统…  相似文献   

2.
古代画论中的“人地和谐”观在绘画章法上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艺术发展深受“人地和谐”观的影响,古代文人视创作山水画为实现人生理想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古代文献中及绘画上都有“记录”,而具体到画面中,为了避免对平衡的破坏,“平远”式构图是古代文人画家注定的选择。古代文人画家与自然的这种共融关系,无疑给今天如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不同角度剖析了苏东坡诗中心无形画面,从造型、意境、透视、构图等方面,阐述了诗与绘画的密切关系.指出诗人须有画家的素养,画家须有诗人的情操,才能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4.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中所描绘的是圆明园当年最为著名的园林景观,各式各样精美的楼观、亭台、水榭、廊桥与山川树木及流水行云等,经过画家巧妙组织,构成完美的山水园林画卷。从四十景图画面中的建筑形象构图章法入手,剖析归纳景图中建筑形象在构图上的运用,分析了景图中的主体形象——建筑在构图章法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分别从显性动势构图、隐性动势构图、平行开放式构图、围抱闭合式构图等几方面分析了四十景图中构图布局的方式及运用,总结了景图在构图章法上将楼观屋宇之间构成或有形或无形的动势连接线,曲直回转,变化多端,与山水、林木、云烟巧妙组合,精心布局,使圆明园四十景图的每一幅画面构图颇具匠心,浑然天成。构图的巧妙处理是《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成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王艺凝 《新少年》2021,(3):48-48,F0003
1789年,画家约瑟夫·朗热绘制了这幅《未完成的莫扎特肖像》。虽然画作并未完成,但从画面的构图、人物的姿势和留白处的形状很容易看出,画家描绘的是坐在钢琴前、专注于琴谱的莫扎特。画中莫扎特身穿黑色礼服,全神贯注地凝视琴谱方向,画面背景漆黑,空无一物。除了未完成的空白部分,整个画面的用色就只有莫扎特的脸和领结是明亮的。  相似文献   

6.
构图作为绘画形式语言之一,是掌控整个画面结构的核心要素:传达画家之思想、审美意识、情感表现,体现整幅作品的结构之"势"。立意是构图的前提,也是创作意图的体现和安排;取舍是构图的关键,是一个综合的思维过程,既涉及画面的形式语言,也涉及艺术家的审美倾向,关键是能借助客观物象表现主观情感;造境是构图的目的,艺术家要借助一定的形式美规律,使情感客观化、具体化,赋予作品以"象外之象"、"境外之境"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徐广 《老友》2012,(11):47-47
构图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间内处理人、景、物的关系,并将三者安排在画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画面特定结构的过程。成功的构图对于获取一张出色的照片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将一张照片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照片的构图就好比人的骨架,构图是摄影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技术之一。本文特向您介绍摄影中常见的几种构图方式。(1)平衡式构图平衡式构图通常传达一种满足的感觉。其画面结构完美,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各主要部分之间平等、无主次之分,一般是几种形象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上,具有新鲜活泼、灵活多变的特点。该构图方式常用于月  相似文献   

8.
速写是画家应具备的基本表现方法,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速写已由最初的草图形式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它是画家收集生活资料、挖掘创作素材、训练造型、体悟生活感受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好的速写作品能以最简练、概括的线条,抓住物象最本质的特征,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内涵,因而极具感染力和观赏性。它要求画家在作画前对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仔细观察、具体分析,从构图组织、主观感受、画面虚实、宾主关系方面进行综合处理。一、速写构图的艺术表现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论述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这些表现手法后,特别指出:“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所谓“经营位置”即是指画面构图关系,即在一定的空间中合理地安排和处理人物(景物)的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以体现作品的形式美感、主题思想和意境效果。东晋画家顾恺之称构图为:“置陈布势”,意指对画面各种构成因素进行全面考虑,统一安排,以达到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的关系,构图的成败直接影响到速写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9.
"三远论"是郭熙对中国画理论和实践方面最大的贡献。"三远论"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对于构图、透视原理的三种不同方法的视觉感受和绘画意境的诞生。"远"则是山水画家实现对自然之精神和规律的体验与追求之手段,最终实现人文精神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作为都市文化背景下的现代女性画家,要用女性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思考自然世界;根据自身的学养和 审美情趣特性,融合中西绘画传统中适合于表现自身特点的部分,探索一条在意境上仍保持传统绘画的那种诗意般的境界;在 色彩和构图方面注重个人对生活的主观感受和画面构成关系。  相似文献   

11.
探索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审美意境,目的在于对我国古典建筑关学内涵的深入挖掘。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园林特色的剖析,得出了重要研究结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欧洲古代建筑结构、风格迥然不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充分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对神仙崇拜的超然美和寺观影响下的宁静美等多重审美特征;集中展现出其所具有的含蓄婉约、张扬个性、细腻精致的丰富审美意境;达到了贴近自然又高于自然、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崇高境界;涵盖了山水、建筑、绘画、诗歌、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以及耐人寻味的情愫、无限丰富的意趣,成为写进自然的史诗,映入人文的山水。  相似文献   

12.
风格是艺术家成功的标志,但不是艺术家的终极目标。风格的形成是建立在人格的基础上,建立在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对社会的责任、对艺术真诚的基础上。艺术风格不是某个方面的孤立存在,而是与生活、传统、格调、形式和意境紧密相关,风格的创造是从客观到主观的全方位的整体创造。  相似文献   

13.
"一画"是理解石涛绘画美学思性与根据性,但更强调根据性."一画"也是画家创作的原动力和根本规律,它虽与具体的艺术技巧有关,但不再是对具体的法则与规律的描述."一画"还是在本体与画家主体之间的联系纽带,它根源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而之所以能实现这种"天人合一",与画家的淡化功利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任职广东期间,在梅州写下了20多首诗歌。这些诗歌不仅记载了宋代粤东山区的人文和古生态景观,而且也使其诗风产生了变化;这对于研究宋代粤东历史和杨万里的创作历程,对于订正和填补梅州方志,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野平先生是我国著名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文章对应野平先生的艺术创作风格与思想的形成、发展,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论述,为后人展现了这位国画大师的艺术生涯。  相似文献   

16.
对周原甲骨文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归结,提出了其爽劲奔放类、严整劲挺类、萧散简远类、烂漫恣肆类、写意流便类的五个艺术分期;认为周原甲骨文应出自于周人之手且横跨了殷商、周两个朝代,而萧散简远类则可能成为殷商甲骨文与西周甲骨文的分水岭;从契刻工具,书、刻的关系与涂朱、涂墨,契刻刀法与契刻笔画次序等方面探讨了周原甲骨文的契刻技法,并对周原甲骨文的用字与结字、章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周原甲骨文在"自然书法观"的确立、"草甲骨文"的创造、萧散简远、烂漫恣肆、写意流便新的审美范式和微雕艺术的开创等方面的历史贡献与其应有的中国书法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德国伟大作家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讲述的是一个面临创作困境 ,以生命为代价 ,与魔鬼签约换取创作灵感的天才音乐家莱维屈恩的创作生涯。恶魔性指的就是艺术家通过与魔鬼签约来获得的一种天才的创造能力 ,与魔鬼签约也就是与他自己内心深处的无意识的深度遭遇。但是 ,魔鬼又不仅仅是音乐家自身的生命现象 ,即恶魔性的象征 ,它同时还影射了现实世界中与法西斯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德国现代思潮。托马斯·曼通过对恶魔性的描述 ,影射了德国现代思潮的蜕变 ,因此构成了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和歌德的《浮士德》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试析徽州园林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徽州园林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它的美植根于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土壤之中,反过来它又是那深厚而绚丽的徽州文化意蕴的表征,也就是徽州文化的一个载体,它体现了徽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美学底蕴。徽州园林具有成熟的文人写意山水园的特征,注重风水选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观,处处有着理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花间集》收录的重要词人,蜀人毛熙震采取了典型的阴性化写作方式。在词的题材上,他以女性为主角,表现她们闲懒无聊的生活与寂寞忧怨的情绪。在闺阁物象上,他刻画女性的柔美体态,摹写闺房的精细物件。在自然景观方面,他描写季节、日月、动植物,营造萧瑟凄迷的气氛。就毛熙震词而论,其美学价值值得肯定,但其病态因素需要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